APP下载

沉着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贸易战

2018-02-08俞新观

浙江经济 2018年14期
关键词:贸易战企业

□俞新观

美国特朗普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韪,破坏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轰轰烈烈”发动贸易战。这是一场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强权与规则之战。

近十年来,美国对华政策正在经历从接触与融合到遏制战略的转变,这种转变已经不可逆转。既然已不可逆转或者难以避免,就可能还会引发对抗和冲突,那么我们必须早做物质、思想及策略因应。最近,我国商务部表示,我国应对的政策组合在不断完善中,并欢迎社会各界提供意见建议。笔者就贸易战发生根源、思想准备、应对策略等做出分析,以供研判。

遏制中国崛起是这场贸易战的根本起因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生“9·11”事件后美国战略重心侧重中东事务,给予中国发展提供了时间窗口,总体上还算相对平稳。据此,容易给予我们一种错觉,中国按此“高歌猛进”发展下去,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乐观。自从奥巴马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一个综合了政治、经济、军事领域内容的整体性地区战略就已经逐步明朗,美国总统选举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胜出,对中国崛起的“紧箍咒”都将念响,对中国的战略挤压都会一波强过一波。

近期美国多次出手,阻挠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美市场并购等活动,紧接着特朗普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阻击,开列了5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清单,加征25%的特别关税。此份清单包含大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涵盖了航空航天、信息科技、通讯工程、自动化机器人等多个科技含量极高的领域,一些制药和医疗领域的重要商品也被涵盖在内。随后,虚张声势与中国开展多轮贸易磋商,试探中国谈判底牌,制造贸易战趋缓假象。正当大家为贸易战松气之际,美国轻诺寡信重开500亿美元征税清单,还威胁不许抗争,否则毁灭性征税。从表面上看,美国政府轻易背信弃义,实质上是美国一种不择手段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战略意图。遏制中国发展是美国发起贸易战的本质所在。

充满自信是应对贸易战的定海神针

没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挑衅家门,开门应战,这是凡有血性民族的应有之气。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具有战略纵深和强大国家组织力,外加民众的强烈爱国情怀,我们面对挑战要充满信心,敢于亮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主动发动贸易战是不得人心的,必将引起世界各国抗争,受到世界人民所唾弃。现在我们需要把握几点,一是统一全国民众的思想。由媒体机构统一发声,向社会释放正确信号,深刻揭露贸易战的事实真相,统一全民思想,形成坚不可摧的力量,为全面因应贸易战奠定群众基础。二是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是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要动员世界各国联合起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严肃性,防止让世界贸易秩序退到丛林法则。三是要有付出一定代价的思想准备。贸易战没有赢家,贸易战不仅是破坏贸易规则,而且对产业链极具破坏力,将对我国局部和一定范围的企业或个体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共克时艰,上下同心,维护民族大义。四是要有抗击贸易战的定力与耐力。面对这场“国运之战”,要有抗击的决心和信心,更要有抗击的耐力和毅力,这场较量估计不会短暂,也肯定不会平坦,只要是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正义的力量一定会支持我方,这正是抗击贸易战的底气所在!

应对有方是阻击贸易战的成功关键

坚决抵制单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规则。面对这场冲击,不能退缩,有勇有谋,精准应对,这是作为负责任国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一)政府层面的应对策略

政府是应对这场贸易战的当然主角,肩负着战略研判、资源整合、防守反击等战术应对。政府应组建相应决策机构或应对中心,联合经贸、外事、金融、财税等相关部门,进行模拟推演、对抗评估,并制定应对预案,做到收放有度,掣肘见效。

稳定经济是应对贸易战的压舱石。贸易战必定引起经济波动和冲击,通常表现为金融市场的震动,最直接的是证券市场的波动。中国经济是比较典型的大国经济,产业体系完整,内需潜力巨大,商品市场和就业市场弹性较强,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趋稳向好,中国经济有底气应对挑战,支撑资本市场行稳致远。近期,资本市场波动较大,要提防境外机构趁资本市场扩大开放之际,故意兴风作浪,低位打压股市,扰乱市场秩序,剪我羊毛,割我韭菜。机构投资者要有担当,适时出击,中流砥柱,起到“稳定器”和“方向标”的作用,这是对外抗击贸易保护主义的底气和保障。

政策储备是应对贸易战的武器装备。从目前贸易战规模看,从5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直到全覆盖,我们要步步为营,储备好各种应对利器。从出口侧看,对受影响的行业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用反制措施中增加的关税收入,或启动国内税补救助,来缓解企业及员工的影响,起到临时救济和保护作用;同时,要引导受影响企业走出去,增加对外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寻求缔结新的贸易纽带关系,争取借道出口和多渠道出口,规避美方征税风险。从进口侧看,要鼓励企业调整进口结构,比如增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汽车等进口,或者改善营商环境吸引美方高端出口企业到国内投资设厂;对消费类进口产品,有的要敢于放弃或寻找替代品,要敢于调整消费结构,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对进口企业确有消化不了的困难,同样可寻求政府援助,共克时艰。如遇极端情况,可对战略性产品进行临时管控,或对货币汇率适度干预,或启用临时性补贴及资金救助,或扩大进出口信用风险规模等措施,这些做法也不妨为我所用。

建立战略纵深是应对贸易战的重要依托。对美贸易战时间性与对抗性具有不可预见性,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建立战略纵深是应对贸易战的重要依托,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经济规模全球第二,有近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中国经济实现内循环能力极强,中国经济增长的90%以上源自内需,内需六成来自消费,激发内需还有巨大潜力,创新驱动充满活力,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韧性和耐力。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增强与沿线国家的紧密度,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命运共同体,将更多优质资源纳入到我国发展体系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

(二)经济主体的应对措施

企业和消费者是贸易战的利益悠关者,也是应对贸易战的力量源泉。企业和消费者面对这场“国运之战”要有自己的当担和作为。

企业要与政府风雨同舟。贸易战第一个受冲击的是进出口企业,紧接着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最终会传导到消费者。站在核心圈的进出口企业要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和部署,保持上下沟通渠道通畅;同时,要把一线的内外情况及时向政府部门汇报,协助政府部门收集相关数据,并向政府或行业协会提出相关应对建议。上下游企业要团结一致,共渡难关,尽量把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企业要注重贸易结构多元化,“东方不亮西方亮”,对美出口企业要调整贸易结构,尽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构建多元贸易体系,实行多渠道出口或借道出口,有条件可以眼睛向内,培育开发国内市场,减少对外市场的依赖;对美进口企业要寻找进口替代品,或者倒逼美方出口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力度,实现产能转移,瓦解贸易壁垒。总之,进出口企业要发挥灵活机智的优势,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行业协会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企业要依托协会力量,在贸易战中抱团取暖,缔结贸易联合体,规避同业竞争,对外协同发声。对美出口产品,行业协会要有所作为,抱团议价,避免低价对外倾销,改变薄利多销顽疾,提升贸易质量和效率。对美进口产品,行业协会要发挥群体优势,动员美方出口企业主动消化征税压力,避免损害消费者切身利益;对调整进口替代品,行业协会也要发挥作用,应对其他供应商趁机哄抬涨价,损害我方切身利益。

消费者要成为我们的重要依靠。应对贸易战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鼎力,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的依靠力量。要引导民众爱国消费,为国分忧,提倡国货优先,促进国内消费,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耐力和张力。非常时期,可以提倡调整消费喜好,改变消费习惯,受美影响的进口产品,做到少消费或不消费,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应对贸易战。

当今时代,面对纵横捭阖的国际环境,应对这场过时、落后、低效的贸易战,妥协、退让、求和只会让好战者得寸进尺。这场事关国家核心利益、民族未来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我们只有选择抗争,不惜付出代价。经历曲折或许是大国崛起的宿命,我们能否充满自信、沉着应对将决定中国崛起的质量和未来。

猜你喜欢

贸易战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发扬抗日战争精神,赢得贸易战新胜利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
中美贸易战对化肥市场有何影响
浅谈中美农产品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