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1+1+1”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2-08董敏杰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职生理论课思政

董敏杰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231)

为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日前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立足规范流程,抓住思政理论课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等关键环节,在操作层面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从专科思政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由此可见,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1]。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有效提升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渠道。新媒体时代,如何设计好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1+1+1”模式的提出

1.1 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

当今时代,新媒体飞速发展,而高职生是使用新媒体的重要群体之一,这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我们利用新媒体可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使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挑战是如果课堂不够生动,甚至枯燥无趣,学生便在新媒体的世界里遨游了……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思政理论课教师不是使用新媒体技术最活跃的群体,而高职生走在了使用新媒体群体的前列。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并没有体现出新媒体时代的优势。例如:有的高职院校结合教学内容,由教师给出一系列选题,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有的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成立了各种学习小组,通过研讨会、演讲、论坛等方式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也有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建立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社会实践教育合同或协议,所在单位保证按计划接受学生参观、实践,学校也定期组织学生代表到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锻炼服务社会的能力。多数高职院校在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还没有很好地结合新媒体时代特点和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1.2 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但是仍旧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2.1 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相对单一

新媒体时代,有些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采用小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形式;有些高职院校采用主题演讲形式,课堂时间的局限,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有演讲机会;有的高职院校采用主题征文形式,学生上交征文作为评定实践成绩的依据;有的高职院校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专题教育视频,然后分组讨论,再课堂内分享;有的高职院校选择学生代表参与校外实践,然后在班级分享经验等。当今时代,这些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需要高职院校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创新。

1.2.2 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场地存在局限性

在进行的部分高职院校师生座谈会上了解到,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场地选择了在教室进行。由于对校内大思政资源的整合不够,没有充分利用校内思政教育资源的优势。例如:未利用过生活区、餐饮区、校内场馆等实践场地资源;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资源的广泛应用,网络课堂的兴起,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还未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和网络平台;没有很好利用校外实践资源,例如:对学生专业实训周的利用,使思政实践与专业实训相结合。

1.2.3 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忽略了高职生的特点和新媒体时代特色

高职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具备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特征,同时又具备这一群体的特点。他们思维更为活跃、动手能力强,对理论研究兴趣不浓,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更高。调研中发现,高职生是新媒体的应用主力军,他们使用的手机、电脑更新换代快,日常生活中对手机“爱不释手”。然而多数高职院校忽略高职生对手机、电脑强烈喜好的特点及使用网络资源的便捷性,更没有充分利用好手机—这个高职生人手一个的移动客户端,因势利导地开辟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广阔网络阵地,以更好地调动高职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1.2.4 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不够到位

实地调研中发现,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仍以合班的形式进行的,至少是两个自然班合班上课,导致在具体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全员参与存在现实的难度。结果大量的学生没有参与到实践中来,其中不排除学生自己的因素,因为不重视而主动不参与其中。以小组完成的实践最为明显,有的小组中只有一个人从头到尾参与了实践,其余学生浑水摸鱼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是外出参观等形式,因为人数较多,从联系对方单位到安排用车等,组织难度加大,导致教师存在畏难情绪;对于要完成的实践报告、参观感想、实践心得等,部分高职生存在相互抄袭或网上寻求答案等应付了事的情况,一旦教师把关不严,就会导致这个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对于登记实践成绩环节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学生参与实践的程度,尤其是以小组形式完成的实践内容,多数是一个小组成员的成绩都是相同的;有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有计划安排,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把实践课上成了理论分析课,因而多数高职生理解为这门课根本没有实践教学……

1.3 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1+1+1”模式的提出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程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没有全面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因而课程一些实践环节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事实上,思政理论课是面向全体高职生开设的,因而每一位学生都要主动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经过对理论的积极思考、亲身实践,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和探究精神才能不断得到发展。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他们的主体意识、组织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加强。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大家的相互配合,不断取长补短,人际交往能力等得以更好的锻炼,从而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根据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求,为增强教学实效性,使学生在对实践体验的感知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实现知行转化[2],结合新媒体时代特点,提出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1+1+1”模式。

2 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1+1+1”模式的内涵

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1+1+1”模式的一个“1”是指充分整合校内大思政资源,结合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着眼学生成长需要开展各项专题实践活动。校内大思政资源需要相关部门联动与协调,这样可以为实践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各高职院校的校史馆、特色文化馆、特色校园景观区域、已有校园文化品牌、有历史延续的文化讲堂、生活区的文明寝室建设与考核、平安校园建设与考核等都是实践教学的好资源。这些实践资源就在身边,只要整合好、计划好、组织好,既实现了校内资源共享,又可以较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1+1+1”模式第二个“1”是指充分利用校外基地、专业实训周、学期内的法定节假日等机会,有目标地完成相关实践教学。在这过程中,学生既完成了专业实习或与家人的亲情交流,亦或利用小长假进行了短途旅游,同时也完成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关于人际交往、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等部分内容的实践。

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1+1+1”模式第三个“1”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阵地和移动客户端开展实践教学。从实践教学的计划安排到学生完成的成果验收均在网络平台上完成,打破时空的局限性,使新媒体真正成为辅助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载体与工具。这样既完成了实践教学,又充分展示了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利用了新媒体的优势,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进而指导高职生利用好新媒体、使用好新媒体、受益于新媒体。

3 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1+1+1”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除了专家论证外,为进一步检验“1+1+1”模式的可行性,在选定的目标高职院校的授课班级进行了试点实践。在一门课的实践教学计划中要体现出“1+1+1”模式的各个“1”,这样可以有效利用校内外以及网络资源开展贴近高职生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

3.1 制定完备方案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研室或学科组在前期备课时,就要根据课程的实践要求选择落实好下个学期即将指导学生完成的实践项目;制定实践方案时间要提前,至少在交授课计划时要有相对完善的方案;方案的可行性直接关系到实践能否顺利完成,这一环节要兼顾学校可提供的场地资源等;方案中明确一项实践所占课时,并制定好评分规则以及如何折算计入期末成绩等。这个环节要在教师熟悉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完成,方案中明确体现实践教学目的和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方案中着重体现实践流程的每一步骤,明确学生应该完成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完成的时间节点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例如:调研中发现,有高职院校将寝室的安全管理纳入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整个学期贯穿,寝室卫生、使用违规电器等考核结果由第三方提供。这需要第一节课开课时向全体学生宣布整个方案和意义。这项实践教学内容意义深远,直接将学生在思政理论课上学到的理论,在生活区就随时随地进行了实践。试点系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点,发现效果明显,学生寝室卫生好起来了,使用违规电器等行为少起来了,因为这些做不好,将直接扣掉该项实践教学分,最为关键的是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强化后被固定下来,这一点是我们课程实践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3.2 实践前的安排

一般在学期初课程开课时,教师就根据课程需要公布实践教学计划,共几个专题,实践形式是怎样的?需要学生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等。教师将授课班级学生进行必要的分组。分组后,无特殊原因组员将不再变动,并由组员选出一名同学为组长。每个实践活动前要填写小组成员分工表,将每位组员要完成的任务列清单,组长督促其组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实践的实施过程中都会用到互联网平台,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班级建立“思政理论课实践活动群”,可以是QQ群或微信群,用于布置实践教学,答疑讨论,上传实践成果等,禁止群成员在群里讨论与学习实践等无关的事项,前面建成的小组可另外建群,用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实践互动。

3.3 实践的监督指导

除了现场参观等实践形式,教师实施实践指导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但是,有了新媒体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客户端,可以便捷、高效地完成实践的监督指导。有了互联网平台,实践过程中师生交流非常便利,减少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可以用最快速度为学生答疑、反馈等。有些实践需要中期检查,各小组按照教师的实践要求,把前面完成的任务拍成照片、微视频、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微新闻等不同形式,上传到群里,教师可以实时批改和纠正一些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发现学生自主完成实践,自己动手完成实践成果的制作,他们利用手机完成拍摄、完成制作、完成上传……例如:有了网络互动平台,教师根据实践要求推送与实践关系最为密切的、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前沿的形势与政策信息等,供学生学习、讨论、借鉴和使用。有的学生看到信息后会提出疑问,教师会及时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的回答与反馈,及时沟通与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新思路等。有的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有些偏颇,也可以在与教师在平台上的交流过程中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及时改正,避免影响后面的实践的完成。这个环节更多地依赖于网络平台,学生更喜欢通过平台与教师交流,实践教学目的有些是在师生交流中被学生进一步认可,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身价值观念。

3.4 实践总结

实践总结是整个实践的重要一环,不可或缺,否则,会出现一些学生漫无目的地完成任务后,不了了之。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总结时,教师要回归实践主题,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好的方面进行点评,这样既完成了实践活动,又达到实践教学目的。按照实践方案中的评分规则,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评分,结合每个人完成任务情况给出个人本次实践成绩,根据评分规则,小组完成情况特别优秀的,组内成员可以得到附加分。对于意义重大的实践教学活动,教研室或者学科组可以进行全校性的实践教学报告会,使实践教学的意义进一步彰显出来,让学生真正受益。

4 结 语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1+1+1”模式有助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高职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有助于与校情、省情、国情、世情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思政理论课教师运用新媒体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更加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3]。借助新媒体工具,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在网络空间中高职生更乐于与教师交流思想,进而接受正确的教育引导。这样可以使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生动起来,更具引导力、吸引力、感染力。

猜你喜欢

高职生理论课思政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