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物流行业英语人才职业能力需求及改善建议
——以长春地区汽车物流行业为案例
2018-02-08刘芹
刘 芹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长春 130022)
随着汽车产业在中国的繁荣壮大,中国汽车物流行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放到信息化管理、从模仿到创新的飞跃。目前国内关于整车物流英语人才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无非是以下几种原因:第一,中国整车物流行业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年轻的行业,相关研究还没有跟上;第二,汽车物流行业过于专业,涉及甚广。着重调研了长春各汽车物流企业对英语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了现有行业内英语人才的现状,并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结构和校企合作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1 汽车物流英语人才职业能力需求
1.1 调查设计
调研主要针对的有一汽物流、长春华阳储运有限公司、长久物流长春分公司、吉林省华航物流有限公司等中大型物流公司,涉及的工种有汽车物流进口项目参与人员、进口项目仓储相关人员、以及进口项目零部件运输等人员,参与调研人员涵盖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调研采取的形式主要是问卷调查、人力资源负责人、行业内英语人才约谈。问卷发放100份,实际回收91份。
1.2 调查对象分析
调研对象主要有汽车物流部经理、人事处主管、进口整车物流、仓储、零部件项目负责人、项目助理、项目信息员、计划员、以及一线操作人员等。专业领域涉及英语、人力资源管理、物流专业、汽车机械、信息管理及其他专业。经过调研分析,在长春地区的相关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如下:硕士7%,本科23%,专科53%,其他17%。其中一汽物流为国企,人员素质较高,硕士和本科占绝对优势。而在以华阳储运、长久为首的私企里,专科占主要优势。
1.3 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根据调查,职业能力需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物流知识;汽车机械知识(汽车操作系统、装卸车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信息分析能力(运载量、承载量、满载率等核算,路线设计);财务相关能力(成本核算、定价等);办公自动化能力。调研结果显示,几乎全部的受调查人员认为物流知识和汽车机械的相关知识是汽车物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其次才是信息分析能力、英语能力和办公自动化能力。
在调查的各个岗位中,高级管理岗位对英语需求最高,如部门经理、项目负责人、项目助理。这些岗位的人员经常与进口汽车主机厂进行业务对接和商务谈判,对英语要求最高。项目信息员和计划员英语需求居中,主要是在日常业务操作中需要填写英语表格和邮件沟通时使用英语。一线操作人员如卡车司机、库管等对英语需求较低。
与几个公司人事负责人约谈结果显示,在长春地区操作人员普遍英语水平不高,管理人员英语能好一些,但是实际操作又需加强。
1.4 行业内现有英语人才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一汽物流中67%的受调查人员是具备基本的英语能力,可以简单的听说读写,14%的人是具备高层次英语能力,可以进行商务深层次的交流。在华阳、华航等私企里,具备英语沟通能力的(基本英语能力及以上)仅占13%,而具备高层次英语能力的仅占1.5%。在具备高层次英语能力的受调查者中,一汽物流的人员专业跨度大,大多为汽车机械专业的留学归来人员;而华阳长久华航中,具备英语高层次的人员全为英语专业毕业。
与私企具备高层次英语能力的人才约谈显示,所有受调查人认为在工作中物流及机械相关知识比重大于英语相关知识,现有民营企业提供的平台满足不了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需要。认为高校现有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满足不了现在汽车物流英语人才的需求。关于提高汽车物流英语的途径,受调查表示主要是通过自学、网络、国际物流期刊(Automotive Logistics等)、与主机厂的沟通交流,以及主机厂的英语竞标文件操作手册。
1.5 汽车物流英语教学情况分析
为了解汽车物流英语课程设置现状,对长春地区高校的汽车机械专业、物流专业和英语专业部分学生进行了约谈。约谈结果显示,所有长春高校未针对英语专业开设汽车物流英语课程或物流英语、汽车英语课程。汽车机械专业普遍设置了专业英语和大学英语课程,但其专业英语只覆盖汽车机械英语,并未涉及物流英语,例如吉林大学汽车机械专业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是哈工大出版的《汽车英语阅读》,内容主要关于汽车机械构造。长春公立大学的物流专业绝大多数设置了物流英语课程,此课程包含少量汽车物流的内容。例如吉林大学物流专业采用的《交通运输与物流专业英语》,只有一些汽车物流的词汇,并未涉及到具体操作的英语。三本和职业院校由于师资有限,多数未设立物流英语课程。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长春地区高校没有单独的汽车物流英语课程,仅有少数重点高校物流专业的物流英语课程中覆盖少量汽车物流理论知识。
就如何改善现状方面,汽车物流公司一些人员觉得可以跟职业学院签署协议,定向培养人才。其中华阳储运的母公司华阳集团拥有自己的汽车职业学院,定向培养了自己的物流班。一些人员认为汽车物流英语人才的培养应该在学校就完成。69%的人员认为提高物流以及汽车机械人才的英语能力会比提高英语专业人才的机械知识和物流知识更为实际。
2 造成现状原因
2.1 长春地域原因
长春位于东三省,是国家的老重工业基地,仅有吉林大学一所211、985大学。近几年,东北经济发展差强人意,一汽的结构调整,造成了大量人才外流,城市配套和工作前景的差强人意使新人才难以引进。绝大多数具有英语、物流、机械知识的综合人才流入北上广的大型主机厂及主机厂衍生的子物流公司。即使有部分综合人才选择留在长春,也都选择留在一汽物流,民营企业很难分羹。
2.2 汽车物流行业的特点
中国汽车物流起步比欧美国家晚, 入行门槛低,大多以某个主机厂为中心,形成大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物流企业群。这种现象造成汽车物流行业科技含量低下、人力资源管理粗放、行业标准缺失,软环境难以吸引综合物流英语人才,也难以给现有人才提供学习的平台。从硬环境看,物流工作地点大多位于远郊,并且需要和大量卡车司机打交道,汽车物流企业更倾向于雇佣男生,造成大量女性英语人才的流失。
2.3 行业英语规范的缺失
目前,汽车物流行业没有专业的行业英语字典,没有汽车物流英语的课程设置,更没有完备的汽车物流英语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汽车物流行业起步晚、标准缺失,造成行业乱象丛生,出现很多中国特色现象。这些中国特色给该行业英语人才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国际期刊AUTOMOTIVE LOGISTICS上西方将中国特色卡车“飞机板”其勉强翻译成aircraft carrier -like truck,估计也是无奈之举。另一方面是由于各主机厂及大型物流公司的资料机密,造成汽车物流专业英语的封闭局限性,使民营企业的物流、英语人才没有渠道进行专业英语学习。
3 改善建议
3.1 调整物流英语课程设置
国外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物流资格认证,但是目前在中国仅有学历教育中的物流人才培养。高校高职现有的物流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要求,随着物流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矛盾突出表现在物流英语上。目前,高校高职普遍更重视大学四六级,忽视专业英语的实践教育。大部分高校高职并未设置物流英语课程,有该课程的公立高校也仅将此课程作为大一或大二的必修课,而且学习的时间仅为半年或一年。很多学生在物流知识都不完备的情况下就要学习专业英语,不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
长春地区高校并无专门的汽车英语课程,只有在物流英语中稍许提及。针对目前汽车物流英语的课程设置问题,建议应扩大汽车物流英语在物流英语中所占比重,增加物流英语课时。物流英语的开设时间宜大一大二调整为大二下半学期和大三。学生的大部分物流专业课程在大二,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主要物流知识后再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能够事半功倍。任课教师也可以集中精神跟学生传授物流英语,而不用再讲解相关的物流背景知识。建议延长物流英语课程开设时间,由原来的半年延长为一年以上。教学时间延长可以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物流英语知识,高年级的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也会更强。
3.2 改革教学教材,调整教师结构
物流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对教材的选取要求比较高。目前高职院校所用教材虽然章节多涉猎广,但是大多是介绍物流活动的相关理论,或者生搬硬套国外的学术文章,不仅结构复杂,还不符合中国国情,实用性不强。以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英语(21世纪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 为例[1],此教材共设置 8 个单元,主要介绍仓储、库存、包装、集装箱、物流信息系统等流程,很少涉及实际操作英语,更没有任何关于汽车物流的内容。
高职高校除了在选用教材上更加慎重,更应该重视调整教师结构,因为高校教材编者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现有教材内容缺陷、汽车物流英语内容缺失的根本原因。高芳在《高职物流专业英语能力需求及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指出现有的物流英语老师大多是英语专业老师,物流基础差[2]。建议相关机构可以构建英语老师、物流老师和汽车机械老师合作交流的平台,如科研项目、课题项目等等,加强各领域老师的跨专业知识。校方应增加双师型教师,鼓励现有教师在寒暑假深入汽车物流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也可以引进专业汽车物流相关人才来校进行兼职授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真实感。目前高职院校中同时具备英语与物流双重教学能力的教师非常稀缺[3],而且高校职校的发展和待遇远不及企业,很难吸引物流企业人才转行进行全职授课,建议高校可以鼓励校外人士来进行兼职授课。物流英语教师结构上的调整务必会给教材的编写带来新思想,有过实践经验的教师也更容易捕捉到物流企业应用英语的需要。
3.3 增加校外实践,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应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增加企业实践、案例分析和参与度考核的比例,引起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重视。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进行联合办学,华阳储运与长春职业学院汽车学院长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物流班的学生可以去汽车/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企业择优录取,其他企业和职业院校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还能解决学生的一部分就业问题,一举数得。汽车物流企业内部也应加大对在职人员培训的力度,不能把希望都寄托于学校人才培养,可以定期把员工派送到高校高职进行英语、物流、机械课程的学习,或进行专业的职业培训,加深校企合作的层次。企业可以在内部进行一定时期的轮岗,让英语好的管理人才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操作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