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8-02-08罗容英
罗容英
(广宁县木格中学,广东 广宁 526348)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它们在不经意间得到学生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在接触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逐渐忽视和淡忘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了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必须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随时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教育是振兴民族文化的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激励一个民族的奋斗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恢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学生思想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美德的需要
初中语文教材是向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就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正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文教材,适时地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运用文学典故《凿壁借光》《孔融让梨》等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知道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必须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并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美德。
(三)是完成语文教材内容的需要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古典名著,不仅拥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学知识,还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例如,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就是传统文化的典范和结晶,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从孔子的“仁爱”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今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传统文化始终鞭策着我们。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除了拥有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承载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传统节日。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的就是春节;孟浩然的“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说的是清明节;王建的“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说的就是中秋节;沈从文的《端午的鸭蛋》一文写出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等等,各种传统的民族节日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尽情地呈现出来。
(四)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
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大部分初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都有很大的抵触心理,认为文言文很难理解,自己没有能力对文言文进行正确的翻译。为了改变学生这一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并结合时代的需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就会有很好的语感,这对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没有学习传统文化的要求
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成绩,经常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而且,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考试中可能考到的问题总是反复地讲解、练习,让学生整天浸泡在题海中,忽略了对文化素质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家长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家长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成绩上面,忽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和传统文化教育。因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家长的攀比心较强,经常让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补习班,使学生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主课的补课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学生主要是通过阅读经典文学来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如果家长在课外时间让学生照样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学生很难进行传统文化的积累与创新,也很难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低
由于外来文化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对外来文化越来越重视,如哈韩、哈日、过圣诞节等,而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比较淡漠甚至不屑一顾,从而严重影响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现在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最突出的就是不能正确地使用我国这是由于现在的学生经常使用电脑,接触的网络语言较多,缺乏必要的书写锻炼,从而影响学生汉字的正确书写和文字的规范表达,最后严重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经典阅读和汉字书写的规范性,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益处,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的身上得以传承和弘扬。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
(一)立足初中语文教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本身就是极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材料,这为传统文化渗透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立足语文教材,从教材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研究课文的内容,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如通过对古文、古诗、古代戏剧等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探究,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有效地达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无论是《中国的石拱桥》《桥之美》,还是《苏州园林》《中国的博物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都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些文章体现了建筑、园林和设计方面的传统文化,深刻地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历史。通过学习这些文章不仅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的建筑艺术在历史上的光辉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与力量,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自觉地做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把这一单元的文章仅仅当作是说明文的典范,在文章的讲解中主要谈说明文的分类、说明的顺序及说明的方法和作用,教学生如何运用这些内容写好说明文,从而严重地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渗透,继而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内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的知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二)结合当地风俗民情,通过传统节日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先要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学生所熟悉的风俗民情和传统节日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要帮助他们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慨。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假日期间上网搜集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资料,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堂交流研究课,让学生根据资料内容说一说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并和同学交流自己是怎样过节的,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还要利用好课外的教学活动,让课内课外2个课堂相辅相成。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结合当地的风俗,了解当地的艺术文化代表。在上课时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从当地的艺术文化特色出发,把2 000多年来安塞腰鼓的发展史和民间传统的大型舞蹈艺术加入到整篇文章的分析与教学中,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样利用课内课外的相互作用,既可以把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把课堂教学内容带到课外的调查活动中。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接受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渠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要主动地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资料先阅读简单的古文如《论语》《诗经》,由浅入深,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课文教学来引导学生,这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样在教师教学时,学生对课文内容会更加熟悉,在课堂可以做到随机应变、侃侃而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如在学习《师说》和《劝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论语》《大学》和《中庸》。教师也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开展古文课外阅读比赛、带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在教室为学生布置阅读角等。教师也要经常鼓励学生主动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古典名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必须让学生学会主动阅读,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并在阅读中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学生在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时,就会自觉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发光点,以此不断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总而言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学习是当下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要求,教师应该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渗透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不断地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传统文化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
[1]程少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下),2018(01).
[2]叶文敏.初中生审美共通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3]李月霞.如何客观理性地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