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08张立新

中小学电教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体育教师

☆ 张立新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随着现代学习模式的不断变化和移动设备的大面积普及,“移动学习”作为新兴的学习模式率先出现在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将现代科技与教育完美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教学体系,将传统教学体系向多元化、实时化、交互化过渡,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受到广大师生的肯定,在教育界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拓展[1]。

一、移动学习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1.移动学习的概念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指的是在终身学习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PC端、平板电脑,进行实时的远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网络获得相应的教育资源、教育信息、教育服务,与教师进行交互式的双向交流,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2],是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2.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移动学习是无线网络通讯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想要透彻地理解移动学习必须要有新型学习理论的思想指导,要从人类学习过程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分析其出现的必然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新型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从情景学习、活动学习、经验学习、境脉学习四种新型学习模式的理论上建立起来的,吸收了四种学习模式的优点,这四种学习模式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思想基础,移动学习为其提供了实践素材及技术手段与方法。第一,以非正式学习理论为基础,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通用化的学习模式,具有隐含、潜移默化的性质,起源于日常的各种交互活动,来自于朋友或教师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各种丰富的暗示信息,这些信息的总量要比相同时间课程上教授讲解的多得多,现代的各种团体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人际沟通交往本就是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方式。第二,以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移动学习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在与学习情境的交流沟通中构建自我知识体系,构架符合自我身份的知识结构。情境认知重视隐性学习的过程,通过移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感知,为学习者建构符合自身条件的知识脉络,并将其填充。第三,以境脉学习理论为基础,境脉学习是一种对学习者内部进行的沟通。学习者将自身原有的记忆、学习经验、经历、反应等构建成一个自身的内部世界,利用大脑的本能实时地对内部世界进行搜索归类寻找当时所需的知识,与刚刚接受的学习信息进行比对碰撞。境脉学习强调内部世界对学习的影响,重视对知识体系、内部记忆、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分析。在移动学习过程中,能够方便地记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分析出学习者形成知识结构的学习习惯,故境脉学习能为移动学习提供理论基础。第四,以活动和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的学习称为活动学习,在活动学习中与伙伴进行自主交流分享学习经验称为经验学习。活动和经验学习理论是移动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和活动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交互经验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移动学习的双向交互既提供了活动学习所需的场景,也提供了经验学习所需要的交互双方,在交互式的实践中进行思考,师生之间的应答更容易形成牢固的情境记忆,增强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基于移动学习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1.概念及指导思想

基于移动学习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利用无线通讯终端,及无线网络建立教学局域网,摒弃了传统面对面学生和教师沟通的教学模式,借助移动通讯工具实现教师资源、教学内容和学生三者的整合,完成体育教学信息、体育运动技能的传输,达到跨越空间、时间限制与同学进行交互式交流授课的教学目的。其指导思想是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体质,推行时刻体育、终身体育的思想。希望在传统中学体育的教学基础上,另辟蹊径,将信息化体育教育与传统面授教育相结合,打开体育教学的新通路[3]。并得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自主学习、自主运动的兴趣,自主学习掌握体育新技能,并在课余时间多实践,培养学生的保健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步养成终身运动的兴趣和习惯。

2.构建方式及操作程序

基于移动学习的学校教学平台,不仅仅需要移动设备和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相配合,还要建立起可靠的移动教学信息化平台,时常对其更新和维护,针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和学习习惯以及与日常课程相衔接,满足学生对信息化体育教学的多种需求。移动教学平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统筹移动教学受众目标——分析目标所需的体育教学方向——安排符合目标需求的体育教学内容——架设平台创设情境——目标通过移动平台进行实时学习和课下实践——测试目标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实践后身体素质的改变情况——对教学成果进行系统评估、评价、反馈。第一,确定体育教学受众目标,针对各学校的教学受众均为中学生;第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学生对兴趣科目的基本需求;第三,统筹学生兴趣教学科目及其他小众教学科目,如武术、健美操等,考虑学生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实际特点,安排好运动器材、医务和后勤;第四,开发移动式体育教学平台,如开发适应本校学生体育教学的APP、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发布授课信息、体育指南、教学视频等,扩大平台的应用范围,资料内容应向运动的标准化、规范化过渡,如某项运动的规范动作,由科任教师授课可能做得并不标准,每位教师掺杂自己的习惯,可在教学视频中体现规范动作,多角度呈现并突出重难点,复合动作可设计慢回放等;第五,学生通过移动平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实践,平台可增添学习同一课程的学生沟通功能,便于课后组队进行多人练习;第六,理论及实践课程学习结束后应进行有组织的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并将其成绩作为体育结课成绩的一部分,也可在平台上增添期末学生身体综合素质评价功能,检测学生经过一学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后身体素质是否发生明显变化;第七,体育教研组根据平台收集的信息反馈,对本学期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分析,对出现的问题探究根源并进行改正。

3.中学体育移动学习的实现方法

第一,利用群平台进行简单的体育教学交互,通过常用的无线信息交流平台传递消息。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集合体育教师与各班体育委员,教师平常在群内发布授课信息或共享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运动理论的课件、体育比赛的通知等,再由体育委员传到班级群,这是最简单、方便快捷的交互方式。

第二,利用自主研发的移动APP或网站进行信息的共享。学生利用该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在平台上查阅到学校包括的各个体育项目及相应的教师信息,自主选修喜欢的科目,平台配备该体育项目的理论知识课件讲解和动作教学视频讲解,便于学生系统学习。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平台应配备教师答疑解惑板块,学生可在该板块中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统一回复,增强师生之间的交互[4]。

第三,利用论坛微博等大型移动平台进行交互学习,学校可建立本校的体育专栏,方便师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学习困惑,增强体育学习的趣味性。

三、基于移动学习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分析

1.教学目标多元化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学习目的等进行课程的选择性学习,基于移动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空余的时间、空间定制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进行体育理论学习和体育锻炼。由于移动教学平台并非像传统课本上以章节教学为主,而是以专题对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系统化、专业化程度,使学习过程更加具有条理性、完整性,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中学生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2.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由于采用教师在班级面授的课程形式,不免会出现同类型课程教学重复,重复率和上课班级成正比,严重浪费了教师资源,增加了教学负担。移动学习完全可以避免以上问题,移动学习将所有教学资源整合到统一的移动平台上,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排布,统一利用[5]。教师可以向移动平台传输体育资料,建立云数据库或终端数据库,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平台实时地下载学习资源,甚至可以实现数千人同时学习。移动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学习资源被传送,数据库也在随时更新,保证学习资源的先进性,学生根据爱好选择喜欢的视频、课件或某类运动项目、健身方法等,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3.师生之间实现交互的同步化

利用移动平台进行体育教学能够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不拘泥于师生所处位置的不同、时间的差异,能够进行双向交互,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教学活动交流的同步化。由于移动终端十分便携,易于存放,使得多地区、多学员的教学活动可以同时展开。教师可以随时在平台上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习,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排忧解惑,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等。不同地区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学习成果,分享学习资源,交流学习或运动心得,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习成效。

4.体育教学管理自动化

移动教学平台具有自动收集、存储、整理教学信息的功能,除了日常教学之外,教师还能利用移动平台实现对体育教学的自动化管理,如完成日常咨询、比赛报名、信息采集、成绩查询、充卡缴费等功能。

四、基于移动学习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优化

1.增强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接受程度

初期接触移动教学,学生可能会出现对移动教学不理解,代入感不强,使用率较低等问题,体育教学管理部门要及时收集学生对移动教学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对移动终端、移动平台、数据库进行补充优化,扩大宣传力度,使学生切实了解并感受到移动教学的方便快捷,使移动教学在学生领域尽快推广。

2.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适应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主要由教师实地讲解运动含义、肢体动作、动作技法,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而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主体的事实,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多方向发展。而移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仅作为传递教学资料、答疑解惑的辅助角色,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学习。

3.进一步改善移动教学环境

利用移动终端学习虽然方便快捷,但也有一些限制,例如:无线宽带是否架设,4G流量是否够用等问题。为了使移动教学更好地在学校开展,学校应加强与此配套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使其更加满足移动教学的要求,如在寝室、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架设免费局域网,使移动学习不受地点限制的学习特点得以体现。

4.不断整合和开发新的移动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不断开发与更新是移动学习得以长久进行的立足之本,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每天都有新的信息产生,中学体育管理部门应整合学生对各项体育信息的需求,定时对移动平台进行系统维护、优化与资源的实时更新,保证数据库的资料充实,实现移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6]。

五、小结

在互联网科技日益崛起的背景下,开展基于移动学习的新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中学体育移动学习体系是一项新的尝试,同时也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和教师的教学诉求。中学体育的移动学习能够充分整合体育教学资源,方便学生的模块化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加快中学体育教学进程,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强学校对体育教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动中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对培养学生终身运动、健康生活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任玉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远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08):53-55.

[2]夏仲文.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3-14.

[3]韩新英.基于移动学习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15(10):56-57.

[4]曾思麟,荆治坤,刘永光.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前沿,2016,6(02):5-7.

[5]姜勇,王东海.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14(05):99-103.

[6]赖晗,唐瑾燕.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大学体育教学资源设计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2(12):60-62.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体育教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最美教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