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维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缺失
2018-02-08张莹莹
张莹莹
课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每一个学科都有其独立的课程体系和进程设定。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音乐教育使用国家审定的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教师则按照教科书完成教学。由此,也形成了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方向——为了教教科书而培养。统一的教材编写模式使高校将培养学生的重点更多落脚于技能和教学方法,造成课程实施者——教师一种重要思维的缺失——课程思维。
那么,课程思维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课程思维是能够从横向和纵向看待教学内容,组织和拓展教学,并进一步构建课程的思维。在基础教育发展的当前阶段,培养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课程思维已刻不容缓。课程思维的培养是当前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势必影响未来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概况
中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已走过近70年的历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音乐课程就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期间基础教育经历过发展和改革,试图在不同的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也随之面对着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
1950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第一个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①,对小学音乐课程的目标进行了明确陈述,其中重要的一项是“音乐基本技能”教学。1956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草案)》②中除了强调“音乐基本技能”外,还强调“音乐基本知识”。从此,“双基”成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相应反映出当时对音乐教师的要求——具有“双基”的教学能力。虽然教育部分别在1950年和1956年颁布了指导国家基础音乐教育的文件,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缺少人才的情况下,音乐教育的发展非常缓慢。因此,解决“双基”教学中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从无到有的问题是这一时期的当务之急。
1979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③,力求在短时间内重建中小学教育环境。198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④,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与内容进行进一步深化。直至1985年,中小学音乐教育依然没有摆脱“音乐教育无足轻重,可有可无;音乐课课时不稳定,没保障;音乐师资严重不足;音乐教育思想落后,内容、方法需要改革;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和条件等”⑤的困境。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至此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问题受到重视并逐渐得以发展。到1999年实行高等教育扩大招生的教育政策为止,中等师范教育解决了一部分城市专职音乐教师的问题,实现了部分学校音乐教育“双基”教学的落实。同时,也使得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师资培养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突破“双基”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以及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音乐教育目标,也意味着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需要突破“技术”与“知识”的教育模式,走向更为开阔的综合素质培养阶段。
从1999年以来的音乐教师培养情况来看,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院校级别的提升和专业队伍的壮大,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确实展现出逐渐提高的态势。不同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均体现出不同级别院校对此做出的思考。这一时期解决了中小学音乐师资综合能力逐渐提高的问题,并使得全国大多数中小学校配备了专业的音乐教师。
二、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课程思维的缺失
经过近70年的历程,我国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培养方向与从业方向脱节等。但在众多问题中,笔者以为,突破音乐专业限制,建立课程思维应属当务之急。
目前全国很多院校都开设了初等音乐教育专业,甚至设立了音乐教育学院,有的音乐教育学院存在于专业音乐院校之中,有的音乐教育学院附属于综合性师范大学。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当前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学校除设置通识课程外,还开设了专业课、教学论与教学法等方面的课程。其中,专业课多为钢琴、声乐、视唱练耳、音乐理论、音乐史等课程,而教学论与教学法方面的课程多为音乐教学法、教学史、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等,个别学校还开设了较为宏观的课程与评价课程,以及针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而设的课程标准与教学的课程。大多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侧重于音乐专业素养的培养,但对于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首先需要具有课程概念。
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通过课程展开教学并实现教育目的,而专业技能、知识和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在此过程中,音乐教学犹如一座房子,课程是房间,专业技能、知识、教学方法等内容是搭建房子的支柱和砖瓦。不论专业技能、知识、教学方法的学习如何专业、如何细致,如果不具备将其整合、建构的能力,这样的人才培养是“下位”的,难以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而当前,个别学校仅开设具有课程论性质的课程是难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那么,具备课程思维为何如此重要,如何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课程思维呢?这是由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特点决定的。
三、为什么需要具备课程思维?
当前,世界人才培养的理念与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决定了未来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可能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课程具有开拓性
21世纪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学生的思辨性、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未来课堂教学的重心之一。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交换速度更为迅捷,在如此海量信息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广度和视角也更为开阔。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生已难以接受封闭性的知识传授方式,课程的开拓性势必会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课程具有开拓性意味着要打破现有的以教材为教学根本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教材为出发点”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意味着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挑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综合素养积累和能够将个人积累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这其中,如何构建开拓性教学内容的思维正属于课程思维范畴。
(二)课程具有多元性
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对20世纪和21世纪人类的生活观念做出了预言。到如今,他的预言已经实现。发达的传媒方式使世界变小,使得人们认识事物的观点、方式、方法发生极大转变,也为人们带来了多元的文化认识和价值观。关于这一点,通过我国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的编写情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逐步形成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中小学音乐教科书遵循1956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草案)》的理念和要求,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中均以歌唱为主。对于歌唱曲目的选择,在上述两个大纲中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多为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典儿歌和每个时期代表作曲家的经典作品。至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再次对中小学音乐教科书进行审定,其中的内容和结构发生了很大转变。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中选入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逐步实现了多元化,使得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在教材中得以呈现。另外,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形式也打破以唱歌为主的模式,音乐教学活动更为丰富多样。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创作手段也在不断更新,音乐课程内容必将更趋于多元,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课程思维。
(三)课程具有可选性
随着中小学音乐教师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教师自身对音乐教科书编写的内容和模式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希望,但现有任何一套教科书都很难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程度教师的要求。同时,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以及与国际教育理念的接轨,可选性可能会成为未来课程内容或教材编写的发展趋势。
实现课程可选性,必然带来原有体系性课程内容构建模式的坍塌,其教学内容可能会展现出多模块化、多典型化的样式。如此便带来了课程灵活搭配、可选的可能性,也带来了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形成个人教学内容体系建设等对教师的新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具有课程思维。
综合以上的分析,课程思维应该从现阶段开始进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之中。
四、如何培养课程思维
在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课程思维的培养,不仅涉及培养理念的转变,也涉及具体培养方式和课程内容的落地。因此笔者以为,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课程思维的培养需要分两步走。
(一)各级院校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
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领域的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理念必须先行。要实现课程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各级院校更新人才培养的理念。
在过去几十年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虽然受到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和引领,逐渐认识到中小学音乐教师既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也需要具有较深厚的综合素养,但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调整脚步方面,有待加快。
当前,各级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都在尝试解决课程的调整与设置问题,但目光多集中于专业课程度的调整、专业实用性和适宜度的转移等方面。笔者以为,在当前的课程调整中,需要建立课程思维意识,具有统筹课程的观念,引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
(二)课程思维培养的落地——中小学音乐教材发展史课程和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模块构建课程的开设
课程思维作为上位思维,需要课程教授者对课程具有整体构建能力,并将构建的最后结果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
在既往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全国均使用教育部审定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其内容本身具备一定的课程体系性。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根据基础教育阶段发展理念的变化与发展,教材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在教材的发展变化中,体现出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变化,而对于中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发展史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历程,建立职业认识,并从中掌握中小学音乐课程建构的一般规律以及不同时期教育理念在课程内容上的映射。
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模块构建课程与现今部分学校开设的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课程类似,但从课程内容的深入性而言,前者应更为深入和立体。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模块构建课程可在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课程的基础之上展开,使用其获得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不同主题、不同类型模块的系统性构建,锻炼学生课程思维往纵深发展。
据了解,目前没有学校开设完整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发展史和较具开放性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模块构建类课程。
结 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教育发展环境中,其课程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教学内容也将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和开拓性。这一切,要求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更为综合的教学视角和更具引领性的教学高度。只有这样,中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才能够切实发挥美育的价值和功能,切实起到提高国民音乐素养的作用。
立足于此,也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音乐教育发展规模庞大,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调整的过程中,笔者以为,课程思维的培养也许到了该纳入专业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思考之中的时候了。我们需要建立课程思维,培养为了未来的人才。
注 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50年8月颁布的《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理念,其内容包括目标、教材大纲、教学要点三个部分。
② 1956年,教育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草案)》。《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包括说明和教学大纲两大部分,说明从目的和内容、教学方法、课外活动和教学设备四个方面进行陈述;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的歌唱技巧和音乐知识做出了规定。除此之外,大纲中附加了小学歌曲目录和欣赏曲目以供参考。《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草案)》也包括说明和教学大纲两大部分,说明从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方法提示,课的组织、学业考查和教材的选择,课外活动和教学设备五个方面进行陈述;教学大纲还包括每个年级的唱歌技巧、音乐知识、歌曲目录和欣赏曲目等。
③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代表着“文革”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念,包括目的任务、教学内容与方法、学业考查、课外活动和教学设备五个部分,另外对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每个年级的唱歌技巧、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提出了要求。
④ 《全日制五年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基础上,针对小学和中学分别制定的教学大纲,整体结构与《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一致。但在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要求中,增加了欣赏;中学阶段分别针对五线谱和简谱做出了分年级的教学要求。
⑤ 吕骥等《关于加强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议书》,《人民音乐》1985年第10期。
乐 讯
第五届“长江钢琴杯”青少年音乐比赛开幕音乐会绚丽启幕
2018年6月17日晚,由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合作平台(中国乐器协会、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北京乐器学会、消费日报社等43家战略合作单位联合发起的“6·21国际乐器演奏日”中国首站启动仪式,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盛装启幕!本届“6·21国际乐器演奏日”以培育国民音乐审美素养为文化坐标,秉承大型社会公益和全民互动参与文化精神,承载“音乐让生活更美好”的鲜明主题,倡导“每个国民一生学会一件乐器,每个家庭一年听一场音乐会”。自开幕启程日,该活动将辐射我国140座城市,700家承办单位,汇聚16万乐器人在华夏热土奉献3000场乐器文化展演的恢宏艺术画卷。
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世成在致辞中强调,组织中国“6·21 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旨在倡导全民参与乐器演奏活动,普及大众音乐教育,扩大音乐人口,并特别指出活动体现出大众性和公益性,以及“低门槛”“高平台”的突出特点。在中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6·21国际乐器演奏日”于2017年登陆中国,成为发展社会音乐教育事业,扩展音乐人口的创新平台。
当晚音乐会期间,还举行了盛大而庄重的2018年“6·21国际乐器演奏日”启动仪式,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世成及到场嘉宾共同登台,携手庄严点亮“6·21国际乐器演奏日”中国首站华彩灯光,以华夏千年器乐文化之名,向世界传递中国音乐文化声音!据悉,今年的6·21活动期间,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地标性建筑上也会进行启动仪式。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弘扬、发展中国乐器文化走向世界,“6.21国际乐器演奏日(中国)”组委会决定联合开展“国际乐器演奏日”的相关活动,特发行纪念封5万枚,现场进行了纪念封的揭牌仪式。
音乐会现场,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与北京朝阳晨光脑瘫智障儿童康复中心选送的特殊小演员们,他们以优美的《欢乐颂》与《小星星》表演令全场观众动容。正是因为在乐器演奏中感知音乐的魅力,让这些孩子重获生活的生机与希望;也正是透过他们的演奏,让人们见证音乐与爱心的神奇力量。
音乐会上,罗兰数字音乐教育的小学员们带来了《胜利》等节目,孩子们的认真演绎以及动感的旋律将现场的热情点燃!整场音乐会在《红旗飘飘》优美的旋律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