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接百姓 凝聚百姓 引领百姓 心系群众抓融合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推进媒体融合转型的创新实践

2018-02-08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宜昌三峡百姓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湖北 宜昌 443000)

当前媒体格局深刻变革、舆论生态快速变化,党报等主流媒体虽仍在主流舞台发挥作用,但“观众”转场新媒体越来越多;区域新兴媒体快速发展,但舆论引导能力亟待提升,党报宣传思想文化主阵地亟需巩固、拓展和强化。按照“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要求,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心系群众抓融合,创新“连接百姓、凝聚百姓、引领百姓”方法,取得初步成效:新兴媒体发展良好、用户群体迅速增长、融合运行“四力”提升。集团入选全国第二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成为华闻传媒产业研究院在全国跟踪研究的13家报纸出版转型示范单位“案例样本”之一。三峡日报传媒集团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用先进手段连接百姓

大力实施“用户连接工程”,努力做到群众喜欢什么形态,就打造什么媒体产品;人民群众在哪里,媒体产品就覆盖到哪里。集团连接用户从十万级别读者,快速扩大至百万量级媒体用户,总量已达250万+。

1.着力打造主流新媒体集群,激发连接“马太效应”。紧贴“网、微、端、屏”等新媒体形态和群众终端需求,构建起三大主流新媒体集群:一是以三峡宜昌网为龙头的全市政务及新闻网站集群,聚合300多个网站;二是以“宜昌发布”为龙头的“两微”集群,聚合1300多个“双微”账号;三是以“三峡宜昌(宜点通)”“云上宜昌”APP为龙头的客户端集群,聚合30多个客户端。三大集群实现了平台、信息、应用的高效集聚和有机融合,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2017年4月,宜昌下发《宜昌市级新媒体平台推广使用方案》,明确三峡宜昌网、中国宜昌网,“三峡宜昌(宜点通)”APP、“云上宜昌”APP、“宜昌发布”微博微信“两网两端两微”为宜昌市级新媒体,区域权威主流新媒体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巩固,显现出独特的“马太效应”,快速聚集200万+用户群体。

2.着力打造特色新媒体终端,消减连接“木桶效应”。针对特殊时段、特别群体,努力打造特色终端、形成有效连接,尽可能补齐分众个性群体的连接“短板”。创新“党报进农家”项目,依托“四务通”渠道把《三峡日报》推送到农民电视机上;建设户外百屏联播网,联网联播视频日播新闻节目《微播大宜昌》,打造党报“户外版”,弥补“户外”“午间”传播时空空白;开通三峡手机报?惠农版,对接100多名涉农专家团队,及时为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很短时间连接农民用户30多万,成为全国、全省信息惠农典型。

3.着力推进用户的交叉转化,形成连接“共生效应”。及时通过各终端内容、服务、活动的链接和分享,推进各媒体终端连接用户的交叉转化、共生共长。集团与国家超媒体实验室共建区域平台,在纸媒加印二维码,实现多媒体信息数字化阅读、可视化阅读、跨时空阅读,推进纸媒读者向新媒体连接用户转化。各新媒体终端则通过品牌推广、融合传播、互动活动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源、融合运行,推进各新媒体用户的交叉连接和转化发展。

二、用贴心服务凝聚百姓

坚持“本地、有用、好玩”,打造满足百姓消费弹性小的刚性需求产品,提供及时、精准、人性、便捷、智能的“用得上、离不开”贴心服务,把广大百姓牢牢团结凝聚在党报集团周围。

1.以人为本定制服务。围绕百姓个体和企业主体的全生命周期办事服务需要,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放管服”要求,全面梳理政府各部门、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各项服务,按照主体、部门、主题等多种方式,对3700多个服务事项、230多项在线查询进行优化组合,提供全流程、多环节的便民服务。与百度合作,利用框计算对接服务事项,实现检索结果优先展现、准确定位,目前已推出政务卡片及社保、教育等18个关联性搜索服务项目。

2.实时互动贴心服务。搭建互动平台、畅通交流渠道,实时解决百姓的琐事、难事。开办网上“政风行风热线”,搭建“政民互动平台”,开展“对话‘一把手’”直播访谈,覆盖全市873个单位和部门,每天实时处理群众咨询、投诉近200件,8年已累计处理30多万件诉求。拓展建设移动端“民意通”集中渠道,开设《找领导》栏目,打造全市“领导在线见群众、群众上网找领导”的网络群众路线大平台,实现各级“一把手”手机端在线服务、联系群众。

3.整合数据精准服务。构建三大核心数据库,建设星云精准传播平台(DSP),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一是全市统一的便民服务数据库,聚合全市各级各部门的行政审批、网上申请、社保查询等系列便民服务信息;二是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数据库,聚合全市所有的信息公开、办事指南等政务服务数据;三是全市统一的移动信源数据库,聚合全市“双微”、客户端发布的各类资讯信息和互动信息。同时,着力建设媒体资源数据库,建成媒体历史资源大数据生产线,反解加工65年历史报纸共10亿文字量。以媒体资源数据为核心,拓展文化资源数据项目,目前已开发湖北古镇出版数据库、建设宜昌文史资源数据库,正建设湖北旅游名村出版数据库。

三、用核心价值引领百姓

牢记职责使命、突出价值引领,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突出精品内容引领作用。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大力实施“精品生产工程”,把生产高质量新闻产品作为集团媒体工作重中之重。近年来开展了推荐身边好人、点赞宜昌、致敬最美宜昌人等一批参与面广、影响力大的互动活动,推出了“退休县官”罗官章、“诚信楷模”李国楚、“农民义工”李文英等一批走向全省、全国的先进典型,形成了独特的宜昌“群星”现象。高质量的精品内容发挥了重大引领作用,更好地凝聚百姓共识、团结各方力量。

2.强化多媒体一体化传播。集团所有媒体都在显著位置推出专版专栏专区,及时转发中央、省委声音。同时充分应用系列先进工具,保障传播效果、提升引领实效。建设全媒体生产发布和管理平台,配套“中央厨房”“移动优先”等工作机制,形成“全天候、全媒体”的融合生产、发布和管理支撑体系,实现导向管理、舆情管控、生产调度、质量控制、指令下达、过程跟踪、执行反馈、绩效评价等全流程、全方位的系统管理,确保上级声音、上级指令和集团调度在第一时间贯彻执行到位,形成宣传引导的强大合力。

3.注重媒体个性特色表达。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结合不同媒体定位,采用不同话语体系,在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注重差异化表达。三峡日报及其双微、宜昌发布、新闻网站及政府网站,坚持发出权威声音、满足求证需求,引领议题设置、引导舆论导向。三峡商报及其双微定位“商、暖、康”,打造“互联网 +”时代都市报,推出《宜昌暖新闻》专栏,携手七大公益组织将公益新闻传播栏目化、定期化。新媒体紧贴互联网内容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趋势,推出《对话“一把手”》《微播大宜昌》等品牌节目,突出“网言网语”和“快、微、实、新”特点,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适应网络传播的原创精品内容。

猜你喜欢

宜昌三峡百姓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放歌宜昌(女声独唱)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湖北宜昌卷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百姓看家“风”
奇姝双生 画满宜昌
春到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