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养老破解养老困局
——以京津冀例

2018-02-08杨振刚聂顺利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居家京津冀养老

杨振刚,聂顺利

(河北行政学院,石家庄050031)

1 京津冀地区老龄化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29.2万人,老龄化比例超过24%,居全国第二。天津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天津市户籍总人口达1044.4万,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为243.9万,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比例为23.35%。“老北京”“老天津”的称谓不再仅仅代表历史和传承,同时也是“银发浪潮”的真实写照。河北省截至2016年底,常住人口达7470万,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6.9%。

2 当前养老方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养老方式包括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等方式。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中心,靠老人自身及近亲属来满足养老需求的养老方式。这种方式专业化程度低,对社会化服务需求较少,养老所需资金成本低,时间成本高,一般适用于老人自理能力强或家庭成员有时间照料的情况。有调查显示京津两地采取居家养老的占比83.56%[1],这一情况在河北占比达93.24%。另一项在河北五市的调查显示,有近一成的家庭养老者既不能自我照料,家庭成员也不能提供足够的照顾,迫于经济条件只能在家艰难度日。机构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方式,老人所需服务基本由机构提供,其服务全面性、专业性、即时性较强,但设施投入大、经营风险高、见效慢,收费从五六百到上万元都有,一般适用于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养老机构按性质分包括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和民办公助,目前以公办和民办为主,且公办性质的养老机构有向公办民营转变的趋势,民办的养老机构也越来越多的得到政府的补助。受到床位数量和价格影响,机构养老在三地所占比重并不高,优质床位排队等候情况严重,一般床位闲置率高。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北京机构养老主要存在供给数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均、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整体投资成本较高等问题[2],天津市在营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突出表现为病房改扩建资金缺口较大、医护人员欠缺、病房24小时诊疗护理任务重等问题。

3 国内外智能养老对比

欧盟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欧洲的标准化机构成立了技术委员会——EN/TC385“老年人住房服务”项目委员会,并开展了相关工作。欧盟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也较为领先,开发了能与老人互动的护理机器人,在比利时、法国和荷兰等国家应用较广。德国的环境辅助生活(AAL)系统,是将家里的各类仪器智能化,共同连通在具有扩展性的智能平台上,构建一个即时反应体系,对老人的状态和环境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与反应。一旦该系统的数据分析显示,居家者出现呼吸困难、摔倒、昏迷等紧急状况,便会对外发出呼救,第一时间联络预设的紧急联系人,如亲属、急救中心或提供上门服务的护理公司。

美国是当前人工智能(AI)最为领先的国家,不仅有完备和层次分明的人才梯队,而且政府从顶层设计入手,规划了比较完备的AI发展战略,并设立专职机构负责推动AI落地,其中就包括AI在养老领域的运用。Comet Labs2016年做的一份名为“美国智能养老市场研究及创业公司扫描”的报告中提到,美国针对养老市场的智能机器(IM)解决方案包括了护理类、健康类、接入类、家居类和交互类。其中护理类包括摔倒检测、位置跟踪、360度检测等;健康类包括远程医疗、病人交互、服药提醒和跟踪等;接入类如外置骨骼等;家居类涉及智能家居、家庭服务等;交互类如Facebook以及那些把老年人纳入的交流工具和平台。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智能化养老突出地表现在智能机器的研发和应用上,已经推广使用的包括喂饭、洗头、洗澡和如厕等各种类型的机器人。

我国智能化养老在多方面明显滞后于世界先进国家。首先顶层设计长期以来重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建设,智能化领域重视和支持不足;其次政策落实上偏松偏软,缺乏紧迫感;研发团队和相关科研人员数量少,梯队建设落后;市场上缺乏有活力的智能养老设施研发公司;老年人总体经济状况欠佳,抑制了其对智能照护服务和智能产品的需求;智能养老领域的风险因素多且可控性差、投入高、回收期长等限制了资金的流入。

虽然存在以上不利因素,但国家正在逐步改善这些情况。目前国家已经将AI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8年“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支持项目名单》,在2017年“互联网+”重大工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两个新分类。科技部2017年度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申报指南中明确提到了培育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型)、助力型外骨骼机器人(截瘫患者助行)及对应的新兴产业。

4 河北应大力发展智能养老产业,破解京津冀养老困局

河北省近年来大力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居家养老呼叫网络建设,12349服务热线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养老服务企业达到4万余家,较好地解决了居家老年人养老难题。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388个,覆盖率达70%。调研中发现已经构建的养老服务体系重信息和互联,轻智能和服务,群众满意度并不太高。解决此问题,首先要破除局限于河北一地来考虑民生事业和养老产业,要站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包括服务对象的数量及消费能力、产业发展所需的因素(人才、技术、设备、物流等)、政策和财政支持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展智能养老产业。

4.1 以养老事业发展促养老产业发展

养老事业是基础工程,没有养老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养老产业的发展。河北省应在养老事业平台的构建上打破区域限制,包括省内各个市县的限制,尤其是与京津的限制,实现医保报销、养老金缴存与提取、购房等的异地通畅化。平台建立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便于管理,而是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所以智能化和服务化是养老事业平台升级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4.2 建设智能养老产业园区

智能养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园区。国家目前并没有明确将园区建设在何地,但京津冀地区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政策优势(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雄安新区发展战略)、环境优势(张承地区)、人才优势(我国AI方面的人才有20%左右在京津冀,尤其是北京)等。河北应积极争取园区落地河北。

4.3 大力发展智能养老公寓和智能养老社区,走出养老困局

老年公寓是指既体现老年人居家养老,又能享受到社会提供的各种服务的老年住宅,属于机构养老的范畴。养老社区则属于居家养老的范畴。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打破区域限制的养老公寓和养老社区发展迅速。

2016年6月,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同年9月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方案》,2017年11月,又联合印发《关于增设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机构的通知》,至此确定了包括中标集团河北高碑店市养老社区项目、天津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张家口九鼎老年公寓、沧州青县康泰养老护理中心等9家养老机构作为协同发展试点机构。

在对这些机构的调研中发现,看护成本是整个运营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而一项针对大型护理型养老机构运营困境的研究指出,在入住率100%、人均每月收费约为3700元的情况下,护理成本人均在1500元左右,占比40.5%。

国外相关研究也表明,高素质护理人员的流失和培训期长培训费用高是导致护理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护理费用高又推动了智能护理智能养老的发展。

现在京津冀三地面临的情况和当初国外的情况极其相似,但问题的严重性和恶化速度都要超过国外。面对庞大的未富先老的老年群体,只有大力推进智能养老,实现养老公寓和养老社区智能化,降低养老成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难题。

猜你喜欢

居家京津冀养老
养老生活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