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特色小镇

2018-02-08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翁建荣

浙江经济 2018年21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建设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翁建荣

特色小镇推进力度大不大、建设成效好不好,从思想观念上分析,就在于对特色小镇是否真认可、对创建是否有信心、对工作是否有决心。三年多的实践证明,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符合中央精神、顺应浙江实际、契合市场规律,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特色小镇没有理由停停看看,真的是等不得、慢不得

对标分析,认真查找问题短板

经过几年的努力,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问题也不少。认真分析一下,目前特色小镇建设还存在着五个“不够”的共性问题。

基本要求不够格。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三年,我们制订了比较完整的小镇工作体系,包括创建、规划、考核、验收、命名等,但还是有一些地方对特色小镇的基本要求、年度考核基本要求、创建目标基本要求不够明白,存在许多“该做没做”的工作。比如小镇客厅,这是特色小镇标配,创建导则有明确要求。目前省级创建小镇中,已建成小镇客厅的有68个,占总数的63%,尚有6个小镇还没有,很多小镇客厅存在着功能单一、不开放使用等问题。比如投资,明确规定“投资额不达标的予以警告或降格,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到60%的取消评优资格”,但迄今仍有一些小镇投资额没有达标。在考核中还发现一些小镇把学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都包装成特色产业投资项目,擅自改变规划范围,滥竽充数。比如旅游景区创建,一般小镇要创成3A级景区、旅游类小镇要达到5A标准。目前,省级创建小镇已建成3A景区的小镇19个、4A景区的小镇13个、5A景区的小镇1个。第一批创建小镇还有多个未创成3A景区,第二三批创建小镇中还有很多小镇尚未启动小镇景区创建工作,远远滞后于小镇创建的进度要求。

前期基础不够实。一些地方抱着抢抓小镇政策红利的心态,为建小镇而建小镇,在情况不清、基础不实、准备不到位的情况下,匆忙上马,导致进了省级培育创建小镇队伍后很被动。比如,一些小镇规划前期对接不足,小镇效果图很漂亮,但小镇规划与城市总规、国土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衔接不够;一些小镇目标定位不够准,没有考虑清楚自身的发展定位,就匆忙申报;一些小镇项目成熟度不够,计划招引的项目未落地,预计开工的项目未启动,部分小镇开发主体资金紧张,项目推进受阻。

产业不够特。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业特色,但一些小镇产业起点不高,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比如产业集聚低,典型的是金融、信息类小镇,尤其是金融类小镇,地方相互比拼税收、房租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一批金融企业登记注册,但没有留下多少金融机构在当地办公运营,能否为地方经济输血造血不得而知。比如产业业态雷同,如旅游小镇数量不少,但发展模式不够清晰,许多还是属于传统的“造景区、等客来、一日游”阶段,与旅游小镇的设想、愿景都有一定距离;还有环保小镇、电商小镇,仍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小镇模式。比如产业高端要素少,在今年被降格和警告的21个小镇中,有12个小镇(占比为57.1%)的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和科技投入等指标远低于同类小镇平均水平。特别是被降格的7个小镇中,有5个小镇(占比高达71.4%)反映产业高端要素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都非常低。

产出不够高。特色小镇发展已经三年了,可以说到了收获的时期,但不少小镇产出少、税收低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比如产出少,除了少数小镇总产出较高外,大部分小镇的总产出水平普遍较低,如2017年省级特色小镇中总产出超过100亿元的仅有12个,占11.1%,而总产出在20亿元以下的达到45个,占了41.7%。特别是今年被降格和警告的小镇,远低于同类小镇平均值。比如税收低,一般来说,总产出少的小镇其税收也是较低的。2017年省级特色小镇中税收低于1亿元以下的有41家,占37.9%,其中低于0.15亿元的就有9家。这些税收较低的特色小镇中就有很多是今年被降格或警告的。

融合不够深。我们一直来强调小镇要“三生融合”、四位一体,但考核发现很多小镇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比如有的小镇空间拼凑现象明显,东一块西一块,区块空间割裂、功能整体感不强;有的小镇人才集聚能力较弱,建了房、造了路,却引不来人,特别是难以集聚高端人才。有的小镇人文气息不足,文化和历史底蕴挖掘滞后,对外宣传不够。还有一些小镇旅游和社区功能不足,特别是基于开发区的制造类小镇,重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聚,忽视人的生活服务需要,忽视环境营造和生活配套,缺乏对人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坚定信心,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

信心比黄金重要。特色小镇推进力度大不大、建设成效好不好,从思想观念上分析,就在于对特色小镇是否真认可、对创建是否有信心、对工作是否有决心。三年多的实践证明,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符合中央精神、顺应浙江实际、契合市场规律,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特色小镇没有理由停停看看,真的是等不得、慢不得。

特色小镇符合中央精神,形成典型实践经验,具有强大引领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提出了要“推进特色小镇多样化建设”。三年来,习总书记对浙江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李克强总理等作出批示。国家发改委三次发文推广浙江特色小镇模式。

特色小镇顺应浙江实际,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强大生命力。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浙江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的重要一招。通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全省特色小镇以占全省1.13%的建设用地空间,承载了6.8%的项目投资、创造了约4.6%的总产出、贡献了4.3%的税收收入。

特色小镇契合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化思维运作,具有强大发展活力。“主体活”,以全开放的理念,不设门槛、不问出身,敞开大门欢迎各类建设主体,国企、民企、外企、高校,行业领军人物纷至沓来,小镇的建设主体可谓英雄荟萃。“资金活”,民间资本、股权投资基金、银行信贷资金、国家建设专项基金等纷纷注资。“培育方式活”,采取宽进严定、动态培育、实绩摘牌的“创建制”。

可见,无论是从中央指导精神,还是地方发展实际需求来看,特色小镇都是应运而生、顺势而为,具有强大牵引力、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活力。所以,一定要坚定信心。有了信心,关键在于怎么把小镇建好。通过三年的探索,浙江在特色小镇培育建设方面也形成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做法。

坚持特色产业引领。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我们始终把产业立镇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聚焦八大万亿产业和十大历史经典产业,选择一个最有基础、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目前,省级命名和创建的八大万亿产业小镇109个、历史经典产业小镇13个,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生态。2015-2017年,省级特色小镇创造特色产业总产出9430亿元,占小镇总产出的76.1%。

坚持创业创新驱动。围绕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形成了一批“互联网+创业创新”为特色的高新技术小镇、科创小镇,培育了一支占领未来产业发展高地的先行军。比如云栖小镇,集聚了大数据、云计算领域70%的高端人才,一年一度的云栖大会成为全球互联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

坚持市场主体推动。特色小镇不是独唱,而是大合唱,我们一直倡导市场主体,多元投入。事实证明特色小镇也受到各类市场主体的欢迎,成为创业创新乐园、企业发展热土、民资投入热点。截止到2017年底,省级特色小镇已建成“双创”基地360个,入驻企业5万多家。省级特色小镇民间投资累计达到1985亿元,占总投资的63%。

坚持“三生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产业、旅游、文化、社区功能的叠加,是特色小镇的根和魂。目的就是为了打造集产业链、创新链、投资链、人才链、服务链等要素支撑的众创生态系统,宜业、宜居、宜游,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年也形成了一批“三生融合”的样板示范,比如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玉皇山基金小镇等等。

这些都值得各个小镇去吸收、消化、借鉴并且融合到下一步推进小镇建设的理念、思路和工作中。

理清思路,扎扎实实打好“翻身仗”

强化组织领导抓落实。要按照车俊书记“把培育创建特色小镇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的批示要求,特色小镇所在地的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切实承担起特色小镇建设总牵头总协调的职责。要建立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的专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特色小镇的专题协调会,协调解决小镇在创建过程中遇到要素保障、招商引资等各类问题,推动小镇加快建设。事实证明,只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重视,没有什么工作是抓不好的。

明确责任分工抓推进。各个小镇要针对考核指出的共性问题和自身存在的个性问题,对标优秀示范小镇,列出问题清单,逐项对照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今年的各项指标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明年的考核成绩,现在离年底时间也不多了,要倒排时间表、任务图,迅速行动起来,把今天的表态转化为积极的行动、有力的举措。

拉高工作标杆抓亮点。特色小镇的创建,将进一步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和现代化,在具体目标上,会更加突出创新能力、产出效益、环境质量等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在特色小镇创建中一定要注重创新性、抓亮点,比如要积极谋划“亩均论英雄”“数字经济”“标准地”等创新型工作,主动成为承接省市县长项目的重要平台,成为落实“四大”建设的有效载体,实现创新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建设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