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据大脑”赋能数字发改
2018-02-08应瑛
□应瑛
当“数据大脑”开动的时候,“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管理”的梦想才能照进现实
生活在杭州,可以享受“城市数据大脑”带来的智慧生活。“城市大脑”通过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即时的分析,进而在不拓展路面的情况下,将平均车速在一年之内提高了15%-20%。阿里巴巴的王坚博士将“城市大脑”定义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新机会和方式。笔者结合业务工作,对所在单位发展前景亦有所思。
“数据大脑”建设是信息中心未来发展的新机会。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纲领。省发改委孟刚主任明确要求“信息中心要抓住政府数字化转型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强调“数字发改建设,是当前中心的首要任务”。信息中心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重点通过“五大平台”建设,积累的最大优势就是数据资源。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心需要把数据建设优势转化为数据应用优势,打造一个全新的核心竞争力,“数据大脑”就是实现这一华丽转身的载体、平台、路径,是未来中心的新王牌。
“数据大脑”的总体架构。与政府数字化转型“四横三纵”的整体框架相呼应,“数据大脑”纵向自下而上包括四层结构,一是基础设施系统,主要依托于全省政务“一朵云”;二是数据资源系统,包括政务数据、社会数据和网络数据;三是应用支撑系统,主要是指数据分析工具、模型和算法;四是业务应用系统,包括服务发改的各类通用应用系统和专业应用系统。
“数据大脑”建设的着力点主要有三:一是数据层,要尽可能采集共享数据,打通大脑“神经网络”。除了和省数管中心、发改系统共享政务数据之外,需要突出强调对社会数据及网络数据的重视,这是政务数据重要和有效的补充。前者可以通过与中介机构、平台型企业和社会组织搭建互联互通的渠道采集,后者可以通过中心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获得。二是支撑层,无论是工具还是模型,都需要坚持应用导向,坚持急用先行、共用先行,立足实际需求开展应用型创新。如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当前可重点针对三大主题,即事前预测、事中监测及事后评价模型集中攻关,先构建再迭代,螺旋式上升。三是应用层,业务应用的途径就是通过比选不同工具、模型、算法,并通过其模块化组合为各类业务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而对发改工作形成有效支撑。
当“数据大脑”建成落地、并真正运转起来时,会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发展改革的实时全景图,清楚地知道每项具体工作的现实基础怎么样、当前行进在哪里、未来目标是什么;也可以及时地知晓在实现每个目标的过程中,可能的风险从哪来、对应的策略有哪些。当“数据大脑”开动的时候,“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管理”的梦想才能照进现实。
“数据大脑”建设将带来“三大突破”,大大提升中心对发改的服务能力。第一,咨询水平大跨越。以往的经验分析、定性会转变为数据分析、定量分析,宏观与微观、定量与定性可以更好地结合。第二,信息技术大提升。“数据大脑”可为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的探索场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在这个环境下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第三,社会资源大整合。通过开放算法平台,可以进一步加大政事合作、事事合作,事企合作,围绕发改数据深耕打造“生态圈”。
三年前,信息中心着力建设的“五大平台”,助力发改在大数据建设上占有一席之地。今天,中心的“数据大脑”建设,同样可以通过赋能数字发改,助力发改在政府数字化转型中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