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业企业“亩均论英雄”要因地制宜、创新推进

2018-02-08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翁建荣

浙江经济 2018年19期
关键词:规上亩产效益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翁建荣

开展服务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存在“三多三大三难”的特点,因此要因地制宜、创新推进,重点把握好“六个原则”,在评价体系、结果应用、数据管理、宣传推介上下足功夫

服务业亩产效益评价存在“三多三大三难”

(一)三多:企业数量多、行业门类多、租赁用地(房)多

企业数量多。2017年全省规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和房地产开发、公益性服务业企业,下同)共计10707家。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919家,占27.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165家,占2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01家,占12.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94家,占12.1%。

行业门类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一产2个门类、二产3个门类、三产则有15个门类,涵盖47个大类、224个中类、596个小类。

租赁用地(房)多。以衢州为例,2017年衢州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共计156家,其中拥有自有土地企业仅28家、租赁用地(房)企业128家。柯桥区自有土地的企业占规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比例大约为1/3,龙湾区自有土地的企业仅占10%左右。

(二)三大:地区差异大、行业差异大、企业差异大

地区差异大。分设区市看,杭州3551家,占33.2%;宁波2266家,占21.2%;其他九市共计4890家,占全省总量的45.6%。分区县(市)看,鄞州区、西湖区、滨江区分别拥有规上服务业企业748家、603家、491家,分列全省前三;泰顺县、文成县、庆元县分别拥有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10家、8家,分列全省后三。

行业差异大。软件信息服务业、商务咨询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和邮政仓储业等行业的准入门槛、企业规模、营业收入等差异巨大。即使同一行业不同领域差异也很大,以物流为例,普通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企业、危化品物流企业对企业资质、技术和场地等要求均不相同。

企业差异大。2017年软件信息服务业规上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达到64563万元/家,而居民服务业规上企业规模则仅为2812万元/家,相差近23倍。同是规上服务业企业,阿里妈妈2017年营收超过千亿元,温州的某软件企业(当地龙头企业)年营收为10多亿元,而衢州某居民服务企业年营收仅为214万元。

(三)三难:取数核实难、科学评价难、差别化政策应用难

取数核实难。服务业亩产效益评价涵盖土地面积、税收、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内容,涉及国土、税务、统计等较多部门。一方面,受《统计法实施条例》、税务数据保密等规定的影响,政府部门数据资源共享仍面临较大障碍。另一方面,基层数据采集核查困难较多,比如企业用地类型分自用、混用、租赁等,甚至存在违章建筑、私自围垦等形成的实际占用,受测量方法、动态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影响,数据很容易出现偏差,严重影响综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科学评价难。一方面,为做到全省一盘棋、科学有效、公平公开,综合评价体系要统一共性指标、统一取数口径,评价结果要全面反映企业贡献,评价范围要覆盖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另一方面,针对区域差异要给地方留有空间,不能搞一刀切;针对行业差异要设置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针对企业差异要分用地和非用地企业。此外,对租赁经营(办公)企业经常变换办公场所的情况还需设置相应制约条件等。

差别化政策应用难。目前制造业企业“亩均论英雄”已经开展多年,部分地区已制定了财税、金融、用地、用水、用电等领域的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但服务业企业大多是轻资产、低能耗、租赁用地(房)的,对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水电煤价以及排污限制等政策不敏感,有效实行差别化政策的难度要大于制造业企业。

谋划服务业亩产效益评价要重点把握好六个原则

县区为主、部门协同。根据省管县体制实际,县(市、区)是资源要素配置的主体,自然也是服务业亩产效益评价的主体。省里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设计好行业个性指标。各设区市要根据各地主导产业情况,确定评价重点和实施方案。省市县三级要协同联动,各部门协同,才能做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

改革创新、试点先行。尽管部分地区进行了服务业亩产效益评价探索,但开展范围较小、指标不统一。省级层面制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需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迭代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最后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原则上,承担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的杭州、宁波、金华及其所辖区、县(市),24个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率先开展。

分类分业、科学评价。服务业亩产效益评价首先要确定企业是否自有土地。自有土地的企业必须考察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没有自有土地的企业,比如租赁办公场地的企业,由于用地指标取数困难或误差太大且无法核实,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等无法准确。因此,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分别设置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逐步构建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同地区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主导产业差异性极大,综合评价不能搞一刀切。各地要结合实际,在省综合评价体系框架下,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业各行业亩产效益指标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政策体系。不同地区可根据产业特点和评价结果,实行差异化配套政策。规模以上企业家数较少的县(市)可实行评用分离,即开展服务业亩产效益评价但不一定实行差别化政策。

依法依规、公开公正。服务业亩产效益评价数据来源必须真实可靠,评价过程必须公正公开,评价结果必须科学合理,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资源要素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差别化配置,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必须依法依规,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积极稳妥、扶优汰劣。通过服务业亩产效益评价,既要遴选出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优化产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也要识别出吃得多、产蛋少、飞不动的笨“鸟”,完善激励倒逼机制,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做好服务业亩产效益评价要在评价体系、结果应用、数据管理、宣传推介上下足功夫

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在明确界定评价对象的基础上,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合理设置指标权重、规范开展综合评价。一是依据自有土地情况、行业特征,分类设置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包括增加值、实缴税收、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亩均年平均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六项指标,个性指标包括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资源能耗指标等,明确各项指标取数口径。二是根据行业特点合理设置指标权重。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示范作用强的企业,各地可视情况酌情予以加分。三是评价结果要进行分类分业排序。各地根据实际,制定定档、提档、加分和降档的具体条件。四是综合评价过程要公开。评价结果确定前应进行公示,并经当地党委常委会或政府常务会议(办公会议)讨论审定。

创新推进结果应用。一是制定完善适合服务业企业的精准扶持政策。制定完善分类分档的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房地产税减免政策、差别化租金补贴政策(仅适用于没有自有土地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差别化信贷政策。建立企业综合评价结果与金融机构信贷相关信息实时共享制度。二是开展“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分行业、分地区发布“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树立行业标杆、典范。加大对服务业亩产效益评价首档企业的支持力度,对末档企业依法依规实施整治倒逼。三是设立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行业规范。探索建立服务业企业用地“标准地”制度,建立健全“建设期+投产期+剩余年限试用期”的土地分阶段权证管理制度。

强化数据质量管理工作。一是构建数字化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在制造业数据库基础上增加服务业企业综合评价数据模块,基础数据由省统计局的数据库直接导入,其他数据由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导入、审核。二是强化大数据平台分类分级共享,分档建立“企业体检档案”。多维度建立数据标签,各地各部门可根据不同需求汇总、梳理、应用各类数据。三是加强数据清查核实。强化数据获得的合规性,加强数据清查、统计、报送等工作,保证基础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更新和共享。四是加强大数据分析应用。开展分行业、分企业、分区域、多层次数据深度挖掘分析,运用大数据对企业进行动态评价、过程评价和精准分析,发布年度系列评价报告和企业体检报告。

加强宣传推介并营造氛围。一是强化宣传造势。省级层面要加大全省服务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的宣传力度,通过省内外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树立标杆引领示范。同时,开展专栏宣传,介绍推广服务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二是聚焦重点抓典型。聚焦重点县(市、区),抓榜样典型,对率先突破、取得经验的,及时拿到面上来研究论证,条件成熟的要及时推广,形成以上率下、示范带动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宣传责任落实。各地要加快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职能处室具体抓”的宣传工作格局,明确重点任务和要求。

猜你喜欢

规上亩产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发展情况、问题及建议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贵州规上白酒企业上半年增加值达569亿元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