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支气管镜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2-07沈东洋
沈东洋
【摘要】目的 分析床旁支气管镜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35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床旁支气管镜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让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状态。
【关键词】床旁支气管镜;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治疗;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7..01
床旁支气管镜检查是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见操作,也是诊治肺部疾病的有效手段。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危急,所以支气管镜操作风险也会增加,医务人员需引起重视。本文对床旁支气管镜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35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8.7±6.5)岁;脑出血术后8例,符合创伤6例,重症肺炎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1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8.7±6.5)岁;脑出血术后8例,符合创伤6例,重症肺炎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治疗原因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机械通气,待患者入院后实施机械通气,并给予抗感染、化痰和解痉等常规治疗。
实验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进行纤维管支气镜治疗,在术前为患者静滴丙泊酚2~4毫克,并使用利卡多因实施局部气道麻醉。然后运用间歇指令通气和压力支持模式为患者进行治疗,频率为15次每分钟,潮气量为10毫升每千克,呼气末气道降低为5 mmHg,血氧饱和度应达到100%。利用气管插管接口处将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气道,然后灌洗左右侧叶和支气管,在操作过程中还需保持机械通气,通过活检孔注入37摄氏度的氯化钠注射液,吸出分泌物以后取出支气管镜,并根据患者病情确定灌洗量。以上操作结束后将呼吸机参数调回原来的
数值,几个小时过后进行血气分析,并进行痰培养操作。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在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治疗时,确保患者能够顺利通气是非常重要的,但机械通气需要建立人工氣道才能顺利使用,这会给患者的呼吸道粘膜造成损害,降低他们的呼吸道防御功能,致使患者咳痰无力[1]。这时需要采用常规的吸痰方式为患者吸痰,但常规方式无法吸出呼吸道深处的痰液,从而导致患者的肺泡聚集大量黏液,出现肺炎和肺不张等情况,甚至造成患者窒息[2]。通过床旁支气管镜就可以直接观察到患者的器官和支气管情况,从而能判断是否出现气管黏膜水肿、糜烂和水肿等症状,并探查患者的深部病变。该疗法是在支气管镜下注射氯化钠注射液至支气管肺泡内,从而清楚呼吸道的滞留物,缓解患者的气道阻塞症状,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床旁支气管镜的运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马 超.床旁支气管镜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药,2016,14(07):225-226.
[2] 李 达.床边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01):92-94.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