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茱萸汤加减对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疗效研究

2018-02-07薛红阳齐峰牛建海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7期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

薛红阳+齐峰+牛建海

【摘要】目的 观察吴茱萸汤加减对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两组8周后的中医症状疗效及内镜疗效评级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及内镜疗效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吴茱萸汤加减对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吴茱萸汤加减;肝胃不和;胃气虚寒;反流性食管炎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7..02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中医内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消化道系统疾患[1]。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我们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RE的发病率逐年提升[2],尤其是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患者。临床表现为情志不舒、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喜暖喜按、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等症状。目前西医针对此类疾病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但仍存在疗程长、不能彻底治愈等缺点,而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应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有明显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脾胃科门诊的患者60例。均符合RE西医诊断[3],并经过胃镜确诊;中医诊断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分型并结合临床辩证为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半月内口服相关胃肠道药物影响治疗的患者;排除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者;排除有心脑血管、肝肾功能等严重疾病患者;排除哺乳期等妇女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等分成两组,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口服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人参、大枣、陈皮、高良姜、香附、代赭石等)治疗,本方由保定市第一中医院中药房统一煎熬、制备。日一剂,分早晚饭后温服。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652),40 mg/次,1次/日,空腹口服。疗程为8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前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和内镜疗效分级。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中医症状疗效标准:根据卫生部2002年5月制定中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症状改善百分率,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症状基本消失,即症状改善百分率≥90%;显效:90%>症状改善百分率≥80%;有效:80%>症状改善百分率≥50%;无效:症状改善率<50%。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

效率。

内镜检查评分根据《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4]:O级为内镜检查正常,记0分;1级为糜烂现象、点状或条状发红,但无融合现象,记1分;2级为糜烂现象、点状或条状发红,可见融合现象,记2分;3级为糜烂且呈全周性溃疡状、广泛发红、有融合现象,记3分。基本治愈:治疗后内镜检查分级评分为0分;显效:患者治疗后内镜检查分级评分下降超过2个评分;有效:患者治疗后内镜检查分级评分下降超过1个评分;无效:患者治疗后内镜检查分级评分无变化或提高;内镜检查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8周后两组中医症状疗效及内镜疗效评级较治疗前均好转,在中医治疗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73.3%。在內镜疗效评级方面,治疗组基本治愈8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总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基本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表3。

3 讨 论

西医对于RE的发病机制众说纷纭,大部分学者认为患者自身抗反流防御系统功能下降为其主要发病机制[5]。因此,临床上治疗RE主要以抑制胃酸分泌或者防止胃酸反流为主,如质子泵抑制剂等,而本研究中奥美拉唑就是最常见的临床用药之一。但目前临床及很多报道已证明单纯口服西药有效率不到80%,且半年内的复发率高达82%[6-7]。因此,寻找疗效好、病程短且复发率低的中医药疗法势在必行。

祖国医学认为RE主要是肝胆脾胃功能失调所致,“肝随脾升,胆随胃降”,一旦这种功能被破坏,则出现“吞酸、反胃”等症状。《医宗金鉴》云:“干呕者,有声无物之谓也;吐涎沫者,清涎冷沫随吐而出也。此由厥阴之寒上干于胃也,吴茱萸汤主之。”《伤寒杂病论》中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经过对经典研读及临床实践,本研究应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RE,方中吴茱萸为君药,既能温胃暖肝以祛寒,又能和胃降逆以止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的主要成分吴茱萸次碱可保护胃黏膜,抗粘膜损伤[9];高良姜温胃止呕为臣药,《本草图经》:“高良姜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陈皮健脾调中,香附疏肝解郁,延胡索理气止痛为佐药;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配伍使药人参、大枣甘温补中,以助胃气之降浊。全方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降逆之中,共奏温中疏肝降逆之功。

本研究证明,口服吴茱萸汤加减能明显改善RE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疗效及内镜疗效评级,并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金伟,葛惠男.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187-189.

[2] 胡兆元,周丽雅,林三仁,等.十年2088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2):717-719.

[3]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l(4):221-226.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流性食管炎
柴芍六君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艾普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0例分析
常规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观察
四种不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率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