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载体在高校网络党建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07吴德凯
吴德凯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积极利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涌现出各种基于移动终端或创新党建管理平台的建设,深化了创新载体与高校网络党建的高度融合发展,同时也给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使创新载体在高校网络党建中发挥统筹协调优势以及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对新形势下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创新载体;高校;网络党建
高校网络党建在创新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前广泛的科技领导力的有机结合,在创新中找到了高校党建之道,利用创新载体克服了高校网络党建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并在创新中取得了我国高校党建的伟大成就。
1 创新载体与网络党建的关联性分析
网络党建,是以传统党建作为基础和支撑,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重构了党建传播管道,满足和适应党员群众信息化生活的进程,实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高校在协同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先进智能装备体系和打造以创新科技推动智慧校园等方面的建设,都逐步涌现出了各种创新载体,这些“活动”的创新载体能够有效使网络党建继续转变自身建设的手段和形态,发挥最大的统筹协调优势,让高校网络党建变成更精细化、智能化、协同化。很明显,广泛应用各类创新载体是高校网络党建的丰富和延伸,是传统党建“革命性”的实践方法和有效策略。
2 创新载体在高校网络党建中的实例分析与应用探索
2.1 创新载体在高校网络党建中的实例分析
四川电子科技大学推进“智慧红云”建设,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启党建工作新模式,构建党建指数体系,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出党员思想状况,对党员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系统判断,能够协助基层组织做好党建工作,有针对性地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依托“五微”行动,多途径创新学生党建网络宣传工作。“五微”行动是指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微党课、微论坛、微视频、微志愿活动,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媒介实现微传播。
云南大学在全国首创“计量党建学”,通过对党建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建立党建标准、提供党建服务。它不仅改变了党建工作的方式和手段,还会引起理念和思维方面的深刻变化,为党建研究提供了新课题和新思路。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实施“高校党建云”的建设工作,旨于帮助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向常态化活动延伸,更好地促进党建工作向精细化不断改进,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委创建一条“微信—微博—QQ软件之声”三位一体全方位的“线上”阵地链,主动占领学生头脑,提高点击率;能够推进党务信息公开,传递主流声音,宣传工作动态,收集意见建议,接受问题咨询,解决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关系等等。
2.2 创新载体在高校网络党建中的实践探索
一是打造了党建引领下的高校治理数据库。以党建带群建,统筹高校治理资源,推动信息技术和高校发展全面深入融合,强化网络党建在高校基层的治理能力,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不断增强全体师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使网络党建工作在引领高校治理的手段运用中,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施策精准性,有效解决传统高校治理中存在盲区的问题。
二是建立“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终端”为一体,依托“微信—微博—QQ-党建APP”等载体的全方位网络党建“线上”阵地链, 建立“党建微平台”“党建微网络”“党员微课堂”“志愿微服务”等网上党建新载体。可将党章党规学习、上级决策部署、基层动态、廉政风险防控、经验亮点等内容通过上述创新载体发送到全体党员,确保党建信息时刻联结着每个党员。网络党建“线上”阵地链方便党员群众沟通交流,了解和掌握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需求以及对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便于凝聚人心、统一思想、调动积极性,促使党建内容与全体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贴得更近,师生参与活动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快捷。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直播这一创新载体。可把党课搬到网络直播上,不但创新了党员教育的载体,破解了部分党员未能按时参加学习的困境,在网络直播活动中亦能旗帜鲜明地传递党的声音,传播社会正能量,同时还可作为全校党员和群众再教育和学习的机会。
四是可联合高校的网络中心等部门创造性地利用AR、VR、人工智能等现代前沿技术,协同开发或引进高校党员创新载体素养网络培训系统。定期组织各级党组织、师生党员登录该服务平台,接收网络创新载体素养培训,帮助广大师生党员掌握最新互联网信息技术,熟悉学校网络党建平台体系的使用流程、操作办法等方面知识。
3 创新载体在高校网络党建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创新载体在高校网络党建中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一是思想上无心接纳。在做好传统党建的基础上,受到传统党建工作思想观念的影响,不愿意主动并积极地融入网络信息化时代潮流中,不愿意争做教育行业的网络党建试验田。对高校网络党建工作不是抓在手上,而是停留在一般的宣传上,有的只是口头上说说重要,内心深处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且只注重传统党建表面看起来轰轰烈烈和声势浩大的过程,对传统载体并无心去改进和积极去寻找、运用新的载体,从而忽视创新载体给网络党建带来的效果。
二是行动上消极参与。高校广大党群人员对创新载体在网络党建中的应用虽然觉得接地气,也感兴趣,但也存在 “何必当真”的错误观念和“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参与网络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网络党建平台建设普遍存在内容单调枯燥、形式单一、资源利用率较低、更新调整不及时且不具吸引力等现象,未真正实现指尖上的“党群对话”。
三是管理上流于形式。创新载体在高校网络党建中的应用过程中,虽然手段灵活多样,且更加生动、更加形象,也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创新力、凝聚力,但其内容和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不足之處如无梳理扬弃、注重质量、加强指导和督查的话,是无法提高教育效果的,最终跟传统党建的弊端一样管理上流于形式和走过场,起不到加强党员群众教育和服务群众的作用。endprint
四是安全上带来考验。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对创新载体给高校所带来便捷性的同时,网络安全及信息保密性显得越发重要。如高校网络党建开始对创新载体的部署时,就已经忽视了网络的安全性,没有积极探索有效的信息安全技术手段,也没有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的话,网络党建工作是无法可持续发展的。在网络安全性及信息保密性上,高校应尽快建立网络党建的管理及创新载体运行的标准体系,确保高校网络党建的安全高效性。
4 促进创新载体在高校网络党建中应用的具体对策
互联网与新媒体正日益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如何活用创新载体、敢用创新载体、用好创新载体,是现代信息社会条件下高校党建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4.1 增强创新载体的政治性和引导性
政治性是创新载体在高校网络党建中应用的灵魂,同时也决定着创新载体在高校基层党支部中开展网络党建生活的质量、发展方向和方式。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各类创新载体在网络党建工作应用时必须具备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思、责任意识,要始终坚持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高度重视创新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创新载体在高校网络党建应用中具有引导性,载体聚焦创新,注重载体的打造和党建平台的建设,注重人才集聚,能够有效突破传统党建的自身局限,革除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旧办法,创造更多适应高校网络党建所需要的新举措,新导向,有很强的辐射和传动作用。能够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及做好引导教育作用,并能够构建开放包容性的创新党建体系,所以创新载体在网络党建中的应用过程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加强对师生舆论的正确引导,为高校网络党建提供健康的环境氛围,并坚持不懈地促进和加强高校网络党建工作。
4.2 树立与培养创新载体的理念
我们党在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中,坚持将实践探索作为创新的先导,坚持将解放思想作为创新的前提,坚持将实事求是作为创新的基础,坚持将与时俱进作为创新的品质。所以,在高校网络党建过程中,在坚持好传统、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要想师生在党支部生活和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具有发展,高校本身就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并立足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网络党建活动载体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机制,才能正确地培养师生的创新活动,创新载体才能广泛应用于高校网络党建中,“用网络党建推动发展创新载体的应用,用载体的服务活动来促进和检验党建”。
4.3 提升创新载体承载融合党务的能力
高校党组织开展了什么、党员做了什么,党员群众需求是什么,学生的思想状况怎样,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师生对学校有什么意见等等,均可通过信息化、数据化的处理方式,将有用的资源或反馈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整合,并且将一些可以公开的数据最大程度上进行内部信息共享,完全可以做到公开透明,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和点评,不断创新网络党建的活动形式。但也有些高校建设网络党建平台重形式、轻实务,只创建了平台,没有把创新载体与传统的党建工作“融合共生”。创新,是活力的源泉;载体,是工作的抓手。创新载体承载融合党务的能力体现在这股“源泉”是否有足够的活力,体现在这副“抓手”是否强有力。好的创新载体,有利于开阔网络党建的思路,提高党务实效,能够有效解决了高校基层党组织“两张皮”问题、“教育难管理”问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能让党建信息“随时可看,随时可读,随时可享”。
5 结语
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创新高校网络党建的活动载体,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运用创新载体推动网络党建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提炼和总结,从而切实提高网络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蝶.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刘开振,高艺霞.高校网络党建的拓展与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7,(02):160-161.
[3]于海峰,葛荣树.高校基层党组织模式和活动载体的创新——大学生创新团队党支部模式研究[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34(S1):10-13.
[4]刘泽明,郑克岭.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网络党建平台创新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3):134-137.
[5]李青唐.民辦高校党建工作如何创新[N].光明日报,2016-07-03(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