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运量公交运营效益分析

2018-02-07邹蕾蕾王正

卷宗 2018年1期
关键词:效益分析评价指标

邹蕾蕾+王正

摘 要:一些大城市公交交通客运规模的增长并未带来交通出行结构中分担比例的同步上升。很多城市提出发展“中等运量公共交通系统”。中运量公交是介于大运量轨道交通和低运量常规公交之间的公共交通方式的系统集合,本文以上海中运量公交71路为例来分析中运量公交的运营效益,中运量71路采用了车辆设施优化,公交专用道,公交信号优先等方式。本文采用了总运量,站点乘客上下车时间,运营速度,运营成本等作为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中运量公交运营效益优于一般公交。

关键词:中运量公交;效益分析;评价指标

中运量71路采用的是双源无轨电车,71路分全程车与区间车,全程配车40辆,采用18米车型,前后门上车,中门下车,首末班车时间为:申昆路,早上4点30分至晚上22点30分,延安东路外滩,早上5点30分至晚上23点30分。

区间车配车28辆,采用12米车型,前门上车,后门下车,首末班车时间为:申昆路,早上6点至晚上20点,黄坡北路,早上7点至晚上21点。

1 中运量71路的优化

1.1 车辆设施优化

中运量71路不仅能够通过架空线网的外源供电获取电力,还可以利用集电杆,使用车载的辅助动力来源供车辆脱离线网行驶。双源无轨电车具有以下优势:电车携带量小,车内空间大,增加载客量。

1.2 道路设施的优化

工程实施前申昆路至延安东路段车道数基本为6~8车道,路段车道宽度为3.5~3.75米,主要交叉口的渠化方式为增加一条车道,交叉口车道宽度多为2.8~3米,多数左转交叉口均有左转专用相位。工程实施后沿线道路主线和辅道的自行车道数,掉头车道,交叉口车道渠化均发生较大变化。

1.3 公交专用道的优化

传统的公交专用道设置方式为路侧式公交专用车道,运营时间7:00—10:00,16:00—19:00。中运量71路采用的是路中式公交专用道,运营时间为全天24小时,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不受社会车辆进入主线的干扰,运营速度较高;

(2)在信号交叉口,路中式公交专用车道不受右转社会车辆和行人过街的干扰,体现了该公交直行的优势。

2 中运量71路客流调查

2.1 客运总量

71路运营初期,客运量实现了预测的3.5~5万乘次/日的目标。3~9月客运量保持基本稳定,表1为中运量71路全程日平均客运量

由上表可得出,中运量71路的客运量显著高于一般公交线路0.4~1.0乘次/日的客运量。

2.2 断面流量

早高峰期间,延安路—申昆路方向,常德路断面客流达到峰值;申昆路至延安东路方向,虹井路至娄山关路断面客流较大。在水城南路站达到峰值。总体上申昆路—延安东路方向的客流大于延安路—申昆路方向客流。图1为早高峰断面流量.晚高峰断面客流基本为早高峰的镜像。

2.3 站点上下客流量

早高峰期间,延安东路—申昆路方向,延安路,凯旋路站上客客流较大;申昆路—延安东路方向,申昆路至虹井路站上客客流较大,娄山关路站下客客流较大。图2为站点上下客流量。

3 中运量71路运营效益分析

3.1 乘客上下车时间

道路设施,交通组织,站点设施等发生变化时,在同等客流的情况下,乘客上下车的时间也有所变化,本文选取了几个客流量较大的站点为调查对象。图3乘客上下车时间

3.2 运营车速

71路开通运营初期,3~9月全程运营车速波动性较少,运营稳定较高,早高峰期间车速波动幅度在4%左右,晚高峰期间,车速的波动幅度约4%,比原路线的稳定性好。图4为全程运营车速

3.3 运输效率

早高峰期間,社会车辆双向车公里为59600车*公里。根据每车载客1.4人计算,客运周转量为83400人*公里,平均每车道为16700人*公里。中运量71路的早高峰小时全程客运周转量为19400人*公里,比单根社会车道高出16%。

延安路社会车辆在交叉口的高峰小时最大流量为2300~2600pcu/小时,路段上每根车道的通行量约为800pcu/小时。根据每车载客1.4人计算,延安东路每根车道的最高运量为1120人次/小时。中运量71路的高断面客流约为2400乘次/小时,中运量71路的运输效率为单根社会车道的两倍。

4 建议与展望

中运量71路开通具有几点积极意义:

1.专有路权,提高了沿线地面公交的速度;2.减少了公交车辆总数,降低了运营成本; 3.班次更密集,出行总时间可控。4.运量大,车速较快,吸引了一部分乘客

但是中运量开通运营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据对流量的调查和运营效益分析,针对不同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传统售票方式

71路采用的是传统的售票员上车售票方式,该售票方式有以下弊端:增加了停站时间;乘降速度缓慢,售票效率低下。建议采用站台售票,可以提高车辆行驶效率,还可以在190等一些线路上投放双开门车辆,实现零换乘。

2.换乘不变

某些路线的换乘距离较长,航华地区没有公交接驳,为了提高换乘的便捷性,可以研究实施两侧开门同站无缝换乘线路;每个站点提供街区图,提示周边公交及轨道线路资源及步行距离。

3.公交专用道运营时间

71路运营时间为全天24小时而且受独立信号灯指引,说明在夜间客流量很小的时间内,其他社会车辆不可使用道路资源。这就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也造成了一部分道路资源的浪费。建议在夜间地面道路通行能力在可接受范围内,允许社会车辆使用该道路资源;同时可以采用白天和晚上两套信号方案,在白天运营时间内,社会车辆不可使用道路资源,但是在夜间运营时间可使用该道路资源。该方案的缺点在于凌晨信号切换时易造成交通组织混乱。

参考文献

[1]吴育芬.中运量公交系统建设的必要性[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4(3):9—13

[1]张华,李曦,吴娇蓉.特大城市构建“中运量公交系统”的战略意义—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5(5):16—22

[1]徐廉明,解建华,冯浚.快速公交车站运营模式的优势与效益分析[J].城市交通,2006(11):第4卷第6期

[1]胡永举.大运量快速公交专线运营组织与效益分析[J].城市公共交通,2015(4):24—27

[1]孙朋,李天宇,陈丹.71路。持续改进的中运量交通[J].交通与运输,2017(4):50

作者简介

邹蕾蕾(1993-),新疆库尔勒市、汉族、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助研、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系统设计与管理。

王正(1964-),男,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交通成本,物流系统规划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益分析评价指标
坡耕地种植苎麻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