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与CT检查对腰腿痛患者L3~S1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2-07王婷戴冀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腰椎

王婷+戴冀斌

【摘要】 目的:比较MR与CT检查对腰骶部神经根管狭窄症显示的差别,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方法:收集61例临床出现明显腰骶部神经根卡压症状的患者,分别做MR检查及CT检查,比较两者对神经根管狭窄及其因素的显示有无差别。结果:对于61例神经根症状患者,能确定责任神经根、卡压部位且与临床表现符合的,MR与CT分别为55、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0,P<0.05);在狭窄因素的显示方面,MR和CT对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的显示分别为55、45例,对椎间孔区骨质增生的显示分别是21、42例,对黄韧带肥厚的显示分别是21、11例,椎体滑脱的显示均为2例,脊柱侧弯的显示均为1例。在CT和MR检查椎间盘突出/膨出、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三种因素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8.10、17.39、5.79,P<0.05)。结论:MR对L3~S1神经根卡压比CT敏感,但在引起神经根卡压的因素显示方面,两种检查各有优势。

【关键词】 腰椎; 神经根管; 神经根; 侧隐窝; 椎间孔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2-0070-03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腰椎退行性疾病也更加常见[1],腰椎椎管狭窄、神经根卡压是导致老年人腰腿疼痛常见的原因之一[2],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提示下腰部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及炎性刺激是造成腰腿痛的最根本的病理基础[3-4]。腰骶部神经根以一定角度从硬膜囊发出后,在腰椎椎管两侧的侧隐窝内下行一段距离,然后向外下方斜行穿过椎间孔上隐窝(L5、S1神经根尚需通过盘黄间隙)。自硬膜囊发出至出椎间孔外口所路经的管道,为神经根管[5]。对L3~L4,神经根管包括侧隐窝及椎间孔,对L5~S1,神经根管包括盘黄间隙、侧隐窝及椎间孔。神经根管作为神经根的通道,其任何组成部分的病变,都有可能造成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卡压,导致腰腿痛。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主要依据CT、MR检查,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MR和CT已经成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病变的主要手段[6]。本研究收集了61例有明显腰骶部神经根症状的患者采取自身配对的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其CT与MR图像,比较两者对神经根卡压及其因素显示的差别,最终目的是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以针对不同的情况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标准为出现以下两种表现:(1)腰痛;(2)单侧下肢疼痛或伴功能障碍、感觉异常,或间歇性跛行。排除标准为(存在其中一种即排除):(1)既往有腰椎骨折或手术病史;(2)幽闭恐惧症;(3)因其他原因不宜行CT或MR检查者。入组病例共61例,其中男23例,女38例,年龄32~69岁,平均(48.5±12.6)岁,病程6~36个月。对所有病例分别进行MR及CT检查。

1.2 检查方法

(1)腰椎MR检查:每位患者用GE HDxt 1.5T磁共振行腰椎轴位T2WI扫描及腰椎矢状位薄层T1WI及T2WI扫描,轴位扫描平面平行于腰4~5椎间盘,层厚层距4 mm,扫描范围从腰3椎体上缘至骶1椎体下缘,矢状位扫描层厚层距2 mm,扫描范围包括双侧椎间孔外口。(2)腰椎CT检查:每位患者用GE Optima660小宝石 CT设备行腰3到骶1椎体CT轴位平扫,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矢状位多平面重组(MPR)及椎间盘轴位MPR。

1.3 观察指标

侧隐窝及盘黄间隙内走行的神经根在轴位图像上观察,如果存在一侧神经根变扁、推移或神经根湮没,则为神经根卡压阳性;椎间孔内走行的神经根主要在矢状位图像上观察,出现椎间孔狭窄(椎间孔上下径小于15 cm或椎间盘厚度小于4 mm)且神经根周围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为神经根卡压阳性。然后,针对已经诊断为某神经根卡压阳性的病例,分析该神经根卡压的主要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椎间盘突出/膨出、椎间孔区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椎体滑脱、脊柱侧弯,分别统计两种检查显示的各种卡压因素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种方法检查出的神经根卡压阳性例数制成四格表,采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字2检验,取α=0.05,对于各种卡压因素的阳性例数,采取同样的处理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根卡压

入组病例共61例,MR检查与CT检查得出神经根卡压阳性与阴性例数制成四格表,通过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公式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0,P<0.05),见表1。

2.2 椎间孔狭窄因素

在CT和MR检查神经根卡压阳性的病例中,对于椎间盘突出/膨出、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三种因素,分别制成四格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8.10、17.39、5.79,P<0.05)。对于椎体滑脱及脊柱側弯,两种检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椎间孔狭窄因素的显示见表2。

3 讨论

神经根管狭窄及神经根卡压,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构成,而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是下腰部神经根卡压、产生疼痛及感觉异常等症状的常见原因[7],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非常常见,但大部分的突出或膨出不导致神经根卡压,也没有引起相应症状,旁中央型的突出、脱出及膨出比中央型的容易引起症状[8],就是因为这一类型的病变更容易引起神经根管狭窄。虽然椎间盘与椎间小关节退变的先后顺序尚有争议,但大多数研究均认为椎间盘退变,如髓核水分丢失、椎间盘高度减低等使椎间小关节承受的轴向负荷加重,从而加重椎间小关节的退变[9],出现反应性的骨质增生和硬化,关节间隙、关节软骨的改变和关节对位的异常[10],从而进一步导致了神经根管狭窄的发生。endprint

相对中央椎管狭窄而言,神经根管狭窄,尤其是椎间孔狭窄较容易漏诊。而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就可能与椎间孔狭窄的漏诊有关[11],椎间孔狭窄占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25%~58%[12]。有研究指出,在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病例中,有高达12例为合并椎管或侧隐窝狭窄,未做椎管扩大成型术所致[13]。另一研究指出,28.57%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因未充分松解神经根管而导致复发[14]。因此,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全面观察中央椎管、侧隐窝、黄盘间隙、椎间孔,以及下腰部神经根受压情况,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大意义。

本研究显示,在神经根卡压的显示上,MR与CT相比存在优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情况下,椎间孔内的脂肪与神经根组织在MR上分别显示为明显高信号和低信号,对比鲜明,分界清晰;而在CT上,分别呈低密度与软组织密度,肉眼观其密度的差别不及MR上信号差别大,再加上椎间孔区解剖复杂,结构细微,所以分界也没有MR清晰,因此神经根受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CT均不如MR。在影像诊断与术中所见的一致性上,MRI也要优于CT[15]。

而在显示造成神经根卡压因素方面,MR和CT却各有自己的特点。CT对骨质增生的显示对比MR有明显优势,而MR对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膨出的显示又比CT更敏感且直观(矢状位、轴位均可观察到)。而在椎体滑脱、脊柱侧弯的显示上,两者无差别。

有研究指出,CT及MR在神经根卡压方面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16]。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中MR检查扫描方法较常规扫描有所改进,矢状位扫描层厚减薄到常规扫描的一半,轴位扫描范围也从单纯的椎间盘层面扩大到椎体及椎间盘层面无间隔扫描,提高了MR检查的敏感性。

在本研究中,出现了这种情况:患者有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但MR及CT检查均显示双侧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卡压。笔者分析,可能是由于存在轻度椎间孔狭窄,尚不足以引起临床症状,也可能是由于影像学检查过高地估计了狭窄的程度(假阳性)。

另外,在本研究中,还有一部分患者两种检查均未能检出神经根卡压,笔者分析存在几种可能:一种是存在椎间孔动态狭窄[2],这种狭窄与患者体位有关,当患者于立位或坐位时出现狭窄,而平卧位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是正常的;另一种可能是轻度的神经根管狭窄,影像学检查未能诊断,即假阴性;又或者是神经根走出椎间孔之后的途中病变导致的症状。Jenis等[17]通过研究,认为在腰腿痛患者中,有10%的患者有明显的神经根性症状,但常规影像学检查却并无神经根的异常表现。这与本研究的数据基本符合。

总的来说,在神经根卡压的显示方面,MR略有优势,但在其卡压因素的显示上,MR与CT各有特点,两者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更利于指导手术。另外,CT检查具有扫描速度快、价格低廉等优点[18],相对来说,MR检查费用较为昂贵,但成像效果好,无放射线损伤及骨伪影[19]。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

参考文献

[1]何晓斌,黄奎.腰椎椎间孔部神经根损害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J].中国医药,2012,7(10):1272-1274.

[2]管晓菲,范国鑫,吴信波,等.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6):549-552.

[3] Kobayashi S,Takeno K,Yayama T,et al.Patho mechanisms of sciatica i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effect of periradicular adhesive tissue on electro physiological calues by an intraoperative straight leg raising test[J].Spine,2010,35(22):2004-2014.

[4] Lou Z H,Qu J R,Li H L,el al.Optimal technique of three-dimensional MRI of the lumbar nerve root and its radicular vein in normal an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J].Chin Med J,2011,124(12):1802-1806.

[5]贾连顺,李家顺.现代腰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353.

[6]曹勇.单排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42-43.

[7]曾晟,韩福刚.磁共振神经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腰骶神经根受压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5):370-372.

[8]冯志学,罗少生,余裕珍,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体征与CT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1):82-85.

[9]马犇,董永康,柳万国,等.腰椎间孔狭窄症致狭窄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6931-6932.

[10]杜怡斌,刘艺明,马力,等.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椎间孔的测量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6):620-623.

[11]赵京元,唐小穗,孙广才,等.腰椎神经根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MR扫描定位诊断腰椎椎间孔狭窄症[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8):839-844.

[12]柳万国,唐成林,刘理迪,等.腰椎间孔狭窄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5):465-469.

[13]潘华,夏力,余理,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36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5):389-390.

[14]赵尚荣,林清莲,陈红,等.手术治疗腰椎间盤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及二次手术效果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7):65-66.

[15]何源.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58-59.

[16]王俊琴,陈明安,张海燕.MRI与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7):1343-1345.

[17] Jenis L G,An H S.Spine update 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J].Spine,2000,25(3):389-394.

[18]洪润秀,高运英,曾伟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与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对比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7):939-940.

[19]江秋明.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3):59.

(收稿日期:2017-05-27)endprint

猜你喜欢

腰椎
间歇性跛行,多因腰椎管狭窄引起
老年人腰椎滑脱怎么办?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腰椎管狭窄症为何久治难好转
半躺姿势最伤腰
两招防腰椎退化
我被高考撞了一下腰
腰椎前凸不是病:掌握护腰“关键词”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