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英咀华 正心养气
2018-02-07唐启明
摘 要: 中华经典,文化底蕴深厚,人文魅力独特,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髓和人生智慧,其强大的育人功能一直备受推崇。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学校德育管理融合起来,充分发挥经典的教化功能,这既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优化学校教育管理的有效载体,也是我们探索现代教育的良好途径,更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教育系统做好“中华诵”经典诵读工作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明确要求。
关键词:经典诵读;学校管理;教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14
作者简介:唐启明(1966—),男,副校长,高级教师,娄底市优秀教师。
1.诵读经典可以深厚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教育主题,分学段、分学期地从《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戒子通录》《欧阳永叔集》等文中选取精彩文段,又兼顾本地域名人名著(如《曾国藩家书》)的经典文句,重新进行编排,印制成校本教材,要求学生以此为蓝本进行诵读。然后,制订经典诵读实施方案,保证诵读时间,明确诵读数量,保障诵读质量,并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为经典诵读搭建平台。
学生诵读《诗经》,可以体会吟咏古典诗歌的静美;诵读唐诗宋词,可以领略古典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诵读《三字经》“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片段,可以感受古人勤奋苦读的精神……学生在大量背诵古诗文的同时,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他们的品德得到浸润,心灵得到陶冶,胸襟得到开阔;最后完成量的积累,使自己的心智得以变化、人生得以滋养、人文素养得以深厚而产生质的变化。
2.诵读经典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我们可以把经典诵读融入课堂,通过经典诵读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我们可以教授学生诵读《弟子规》“余力学文”中“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等文段和《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名句,利用其中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精到描述,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诵读《乐羊子妻》全文和《文心雕龙》“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等名句, 引导学生诵出韵味,体会内涵,有所思考,让学生明白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件易事,更不能半途而废,从而让学生懂得凡事要想成功,必须端正态度。
3.诵读经典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当代社会独生子女多,许多家庭教育方式失当,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热爱劳动、不尊敬长辈、不遵规守纪等不良习惯。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选用经典中相对应的篇章语句,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以此来达到教化学生的目的。
《弟子规》中“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三个篇章,对学生日常行为、待人接物方面作出规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选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等相关章节,开展“诵经典,做尊长明礼的好学生”“家长学生一起读经典”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如何孝敬父母作出具体的要求,从而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待人接物的好习惯。我们还可以选用《论语》中“食不言,寝不语”的语句,开展“诵中华经典征文比赛”,在班级间展开就餐纪律和就寝要求大讨论,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善。
4.诵读经典可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传统美德最好的载体。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等等。可以说为人处世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无不蕴含其中。
在教育管理中,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配合学校德育主题,重点选取蕴含着传统美德的篇章内容,让学生反复背诵、表演,把道德自律放入心里,这对学生的拓展眼界、开阔胸怀、养成志气、修养品德,塑造学生真、善、美统一的健全人格大有裨益。
总之,通过诵读经典活动,让经典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内化,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并逐步引导他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让爱国、诚信、友善、尊老、守纪等优秀品德在诵读中孕育、萌發和生长壮大,最终发挥文化经典强大的育人功能,是教育者共同的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方加萍.浅谈经典读诵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文理导刊(下旬刊),2016(9).
[2]韦 玮.中学教学管理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