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缘政治掀起油市巨澜 蝴蝶效应逐步显现

2018-02-07李月清

中国石油企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制裁沙特阿拉伯欧佩克

2018年以来,国际石油形势纷繁复杂。特朗普“能源独立”夙愿似乎正在变成现实,俄罗斯在美欧对其经济制裁制约下,石油进出口剧烈波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人口大国成为石油进口增长的主力,油气贸易向东移的格局日渐显现。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国际原油贸易形势充满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新近达成的减产协议将石油供需关系重新带回到再平衡时代,那么接连不断的地缘政治纷争更加剧了供需的紧张关系。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中东地缘政治纷争交相上演,致使全球能源供需关系频频失稳。首先,美国再次挥起经济制裁的大棒,伊朗石油生产规模下挫连连,出口规模几近腰斩,天然气开发也陷入困境。其次,沙特阿拉伯与卡塔尔矛盾久未平息,后者闪退欧佩克。卡塔尔闪退的蝴蝶效应则尤为致命:欧佩克成员国貌合神离、鹰鸽两派的分歧明显等既有问题可能会积重难返,欧佩克石油供应失序、成员国合作失范的风险进一步凸显,这很有可能对国际能源供应的稳定性造成负面冲击。再其次,“卡舒吉遇害案”东窗事发,沙特阿拉伯沦为“跛脚”的产量合作领导者。美国中期选举日益临近,为选举造势的特朗普总统频频发推特指责欧佩克与沙特阿拉伯,施压其提高产量以降低国际油价,维也纳联盟第四次产量协调部长级会议做出了增产100万桶的决定,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日产量也迅速攀升并重回减产前的水平。然而土耳其不遗余力地曝光“卡舒吉遇害案”后,沙特阿拉伯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舆论压力,亟需获得特朗普政府的支持与谅解,石油产量被认为是沙特阿拉伯争取美国支持的重要经济筹码。基于此,沙特阿拉伯能源大臣与阿美石油公司负责人于10月23日先后承诺沙特阿拉伯将大幅提高原油产量,试图在3个月内将日产量提至1200万桶。10月末,更多沙特阿拉伯原油涌入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供应过剩的局势愈发明显。廉价的沙特阿拉伯石油源源不断地涌向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原本相对平衡的供需关系重新转向供过于求,同时国际油价的上涨趋势戛然而止,在触及近四年多来的历史高点后下挫连连。原本致力于推动维也纳联盟开展减产合作的领导者以“自毁长城”的方式掀起了一轮石油增产和降低油价的浪潮,显然当前的沙特阿拉伯远非坚定推行减产政策的中流砥柱,而是一个受制于美国的“跛脚”产能合作领导者。

俄罗斯在美欧对其经济制裁制约下,石油进出口剧烈波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人口大国成为石油进口增长的主力,油气贸易向东移的格局日渐显现。

猜你喜欢

经济制裁沙特阿拉伯欧佩克
国际法上单边经济制裁的演变
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剑指美国页岩油产业?
天然气欧佩克的漫长道路
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对俄罗斯的影响
《美国对外经济制裁问题研究》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