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湖州“安商”密码
2018-02-07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体改处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体改处
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2003年以来,世界银行连续16年对全球190个经济体营商环境进行评价排名。法治化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和保障,世行参与营商环境评价的10大指标中,5个指标(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跨境贸易、执行合同、破产)直接涉及法治化建设,另5个指标与法治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近年来,湖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省委全会精神,做好三项法治基础工作,构建八大法治驱动密码,护航五大安全领域,以法治建设驱动优化营商环境,用法治环境谋“安商”。2017年湖州市全部2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25项增幅居全省前五,其中18项位列全省前三,有力保驾护航经济发展。
做好三项法治基础工作
完善“1+N”立法框架。加强法治研究。湖州市积极围绕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谋划、深入研究,2017年全年,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法治政府建设有关工作7次。做好立法计划管理。围绕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依托湖州“1+N”立法框架顶层设计,落实立法计划管理,截至当前,累计2部地方性法规草案已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累计4部法规颁布实施。注重规范性文件合法审查。将重大事项法制审核写入政府工作规则,出台市政府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规程,累计84个事项纳入法制审核目录。2017年审查完成市政府、市府办拟发规范性文件76件。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管理。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及监督管理工作,全年向省政府报备规范性文件61件,对170件县(区)和市级部门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备案审查登记。开展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对全市各级行政机关的2854件规范性文件落实全面清理。
推进司法体系建设。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湖州市中级法院落实院庭长办案制度;湖州市检察院建立了以员额检察官主导的办案机制,落实司法责任制院领导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能动性审执涉企纠纷。推行涉企案件“一站式”审执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保、快审快执,最大限度缩短办案周期。完善涉企事项大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政调解作用,加强与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衔接互动。召开府院联席会议,推动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全市五家基层法院均与各县政府或市政府法制办成立了“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2965起,成功率99.4%。突出重点群体,排查梳理重点人员,实施清单式管理,全面落实“六个一”“五包”稳控措施。
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规范执法主体。部署开展执法主体确认公告工作,进一步厘清部门执法权限,统一公布执法主体目录。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全市新增综合执法人员编制259名,组织全市执法人员进行执法证考试,行政机关公务人员持证率已达85%以上。规范执法行为。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全过程记录、处罚结果公开制度,编制完成市政府行政执法决定事项目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程序规范,制定出台综合行政执法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将239项职能细化拆分为若干子项,逐一设定自由裁量区间。强化执法检查。推动执法监督工作常态化,2017年抽取全市各执法单位54份案卷进行集中评查,对1099件重大行政执法进行备案审查。提高执法队伍综合素养。通过落实“三抓”,从政治、业务、作风等方面力促政法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构建八大法治驱动密码
(一)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湖州市法院与湖州市科技局、文广新局、市场监管局、湖州海关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进涉知识产权刑事、行政、民事审判“三合一”实质化运作,妥善审结涉“超威”“欧诗漫”“大嘴猴”等知名商标侵权案件,稳妥处置“湖州银泰”诉“浙江银泰”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小蓝帽”商标侵权纠纷案等社会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的案件,破获了假冒“欧诗漫”化妆品案、假冒“大自然”地板案等一大批案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2017年以来该类案件罪犯均被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连续7年举办“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营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项目警官制度
湖州市公安局紧紧围绕全市2017年重点建设“四个一批”项目,以及工业“十百千项目计划”、服务业“双百计划”、农业“百个项目计划”涉及的重点工程项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深入落实项目警官制。市局成立护航经济建设“项目警官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并兼任全市“项目总警官”,全市及时完成对315个重点工程项目配备416人。当前全市“项目警官”联系卡发放率已达到100%,每周走访工程项目部不少于一次,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大平台、重点产业、重大政策、重点要素等“六重”工作,组织全市派出所民警走访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大平台1960家次。
(三)落实非公保障计划
落实计划、精准行动,专项保护非公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打击强迫交易、职务侵占、侵犯知识产权等侵害企业权益犯罪,在办理涉企案件过程中,改进办案方式方法,注重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有效净化企业发展环境。如德清县检察院办理多起以举报偷税漏税、污染环境为名勒索企业案件;全市“废机油”污染环境系列案、安吉县检察院办理的大鹏钢管污染环境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服务非公经济精品案例。同时,做好重点项目外事定向联络帮扶。如湖州市公安局专门针对龙之梦项目建立了项目定向联系组,多次前往指导,并对其外籍专业技术人员办证提供特办通道,帮助协调外省解决签证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四)专项打击市场违法
打击干扰企业生产经营、工程建设和阻碍招商引资的涉黑涉恶类违法犯罪。湖州市公安局深化“除黑恶、连根拔”专项行动,滚动排查,深挖背后“保护伞”。严厉打击强揽工程、强迫交易等违法犯罪,线索查证率、破案率均达到100%。2017年共破获各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案件476起,抓获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嫌疑人1273名,同比分别上升7.3%、13.6%,摧毁涉黑涉恶犯罪团伙137个犯罪嫌疑人662名。
(五)强化破产审判工作
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坚持“重整救活、清算退出”两手抓,2016-2017年全市法院审结破产案件38件,盘活企业存量资产54.41亿元,释放土地资源2910.79亩,房屋面积数98.68万平方米。浙江安吉同泰皮革有限公司执行转破产清算案入选最高法院首次发布的“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破产案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大典型案例”。规范衔接执破程序。2017年为健全完善破产程序启动机制,出台《关于规范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的实施意见(试行)》,对执转破衔接工作的启动与释明、管辖法院、财产保全、部门配合等工作作了指引,使“执转破”成为处置“僵尸企业”的重要途径,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完善配套机制。为有效解决破产企业资金匮乏、资产变现困难等破产审判瓶颈问题,全市法院积极争取党政支持,由两级财政拨付专款1300万元设立破产援助资金,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全覆盖”,以加速“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
(六)实施胜诉权益保护
加大专项执行力度。持续6年开展金融案件集中执行活动,差异化制定集中执行实施方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彻底摸排重点金融案件并建立台账。加强失信联合惩戒。在全省率先建成并运行“法鉴·湖州法院执行在线”平台,打造由湖州中院、湖州日报报业集团、湖州市银监分局和金融机构共建的失信联动惩戒平台。平台集公开曝光、公众查询、联合惩戒、信息报道、在线举报(监督)、社会监督、悬赏公告、司法拍卖、终本案件查询、大数据分析与舆情监测十大功能,上线半个月即曝光涉金融、民生和特殊主体失信被执行人近300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细则》,明确各成员单位配合法院联动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工作职责,并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作为重要信用评价指标纳入社会信用评价体系。
(七)做强司法公共服务
注重面向企业,开展好司法公共服务。沟通联系“常态化”。与市工商联联合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座谈会,认真听取企业家代表关于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认真开展“进千村入万企大宣讲促赶超”专项调研等活动。司法建议“精准化”。对集中走访、案件审执协调、巡回审判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注重梳理分析形成“调研问题清单表”和“意见建议反馈表”,并编印《企业常见经营法律风险提示及防范建议60例》等手册发送企业,2017年以来共为3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讲座,做到及时“送法入企”。法治宣传“生动化”。用好法庭生动普法平台,2017年以来,累计邀请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等100余人次旁听典型涉企案件庭审。
(八)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强化社会风险排查管控,严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去年湖州市政府挂牌督办重大隐患58处,完成整改49处,全市较大以上事故零发生。依法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深入推进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共起诉犯罪嫌疑人234人,建议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线索36件,督促侦查机关立案44人,法院已作出有罪判决34人。积极参与“护卫食安”1号专项行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机关取证,严惩“地沟油”犯罪,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护航五大安全保障领域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构建法制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措施。
(一)保障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创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本质要求,稳定的政治环境将为企业提供持续发展创新的有力保障。湖州市将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当做全年政法工作核心内容。要求全市干部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提高重点领域、行业、部位的防谍能力,做好防窃密、防泄密工作。深入开展反邪教斗争,严打“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坚持凡“恐”必反、露头就打、打好反恐防暴主动仗,确保全市范围反恐领域不出事。
(二)保障经济金融安全
经济金融安全直接关系着营商环境的适宜性和企业发展创新的可靠性。一是打击经济犯罪。2017年开展防范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网络传销、涉金融犯罪、恶意逃废债等专项行动,侦破经济犯罪案件218起,挽回经济损失3.44亿元。立案侦查恶意逃废债案件88起。二是打击金融犯罪。湖州市公安局成立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开展“打平台、防风险”专项整治,成功破获总部在湖州的“睿购电子”“江西耀德”“新智谷”三起互联网金融案件,涉案金额共计21亿元、投资者5万余人。三是防范化解风险。建立联合行动风险防范机制。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人民银行建立防范金融风险行院合作机制,先后出台服务保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16条意见、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22条意见以及服务保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大金融审判力度,2017年以来妥善审结金融借款、保险、票据等金融案件2003件,涉案标的额19.7亿元,保障了市场环境公平有序。
(三)保障社会治安
社会治安环境是企业发展创新的大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将为企业家及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实时保障。一是推进平安湖州建设。2017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逮捕各类刑事案件2011件2844人,经审查批准逮捕2264人;受理审查起诉各类刑事案件4961件7127人,经审查提起公诉5600人。严厉打击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严重刑事犯罪,批捕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249人,起诉545人;批捕涉毒品犯罪206人,起诉419人;批捕抢夺、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1087人,起诉2082人。依法开展对织里晟舍22年前特大抢劫案的报请核准追诉、批捕起诉工作,有力打击震慑犯罪。二是推进治安工作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实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规范提升工程。按照政府扶持、社会运营、专业发展、项目合作的思路,优化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机制、加快建立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形成与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公益性、互助性、专业性的社会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秩序维护、矛盾化解、平安宣传等多领域社会治理工作,涌现出“乡贤参事会”“晨曦服务社”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品牌,不断壮大护村队、护厂队、“萌警团”“德清嫂”“广场舞大姐”等平安志愿者队伍,全市平安志愿者队伍人数已增至20多万人。
(四)保障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与良好的社会治安协同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大环境,是企业吸引各类资源流入、持续发展、创新创业的必要条件。一是建立公共安全协同作战机制。建立运行合署反恐维稳作战中心,在全省率先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反恐怖“四联三防”建设,继续在中心城区、织里镇落实特警武警“三联”机制。制定出台反恐工作督导检查实施办法,确保反恐工作责任落到实处。成功捣毁邪教窝点,深化邪教重点人。扎实做好十九大、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要活动和节点的维稳安保工作,挂牌督办热点敏感案件23件。二是建立社会维稳联合行动机制。充分发挥政法委牵头抓总,重大活动期间抽调市公安局、市国安局、市网信办等部门骨干力量,成立维稳安保工作专班,建立涉稳信息收集报送、分析研判、预警响应、防范处置、查控劝返、舆情引导等工作机制,实施有效快捷指挥调度。各县区成立相应工作专班,全市一盘棋,形成统一联合作战机制,组织会商研判(视频连线),统筹协调汇总各类涉稳信息(预警)、查控劝返失联失控人员,在重点时段,组织联合督查,对县区、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进行驻点暗访督查,以督促问题整改和责任落实。
(五)保障网络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当前只有坚持网上治理和网下管理相统一,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广大群众利益、维护企业利益。湖州市通过依法治理和技术手段相结合、专门力量和社会力量相统筹,大力构建维护网络社会安全的新格局。全市以公安、国安为主,有关部门配合推进网络安全建设,以维护网上政治安全为底线,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最大限度挤压、消除网络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滋生空间。持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重点行业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依法严厉打击灰色产业链。加大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网络安全建设的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网安、网侦关键技术运用,提高情报侦察、防范打击的技术水平。湖州市检察院加大力度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2017年全年依法起诉372人。坚决打击恶意欠薪,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依法起诉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