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产业助力垃圾治理攻坚战
2018-02-07徐健
□徐健
“坚决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是省委省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扎实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重大举措。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建设美丽浙江”,要求“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现基本覆盖,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实现‘零增长’”。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推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抓好治土、治废等工作,合理布局、统筹推进餐余垃圾、固体垃圾、建筑垃圾、危废处理设施建设”,并将“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列入2018年十大民生实事。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省级静脉产业示范城市(基地)试点工作的通知》(浙发改资环〔2018〕85号),将以设区市本级和部分废弃物产生量大的县(市、区)为重点,创建一批省级静脉产业示范城市和若干省级静脉产业示范基地,可为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探索新模式、提供新样板。
静脉产业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是指将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进行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产业,其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产品和服务的动脉产业形成闭路循环,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静脉产业示范城市(基地)则是静脉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收运体系建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以及处置设施统一规划布局和规范管理为主要示范方向。推进静脉产业示范城市(基地)试点工作总体上可概括为“12345”。
围绕一个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坚决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的总体部署推进静脉产业示范城市(基地)建设,围绕城市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目标,摸清家底,查找问题,提出对策,补齐短板。
推动两网融合。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个网络的有效衔接、融合发展,解决两个网络有效协同发展不配套的问题。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进入垃圾分类前端开展回收业务,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统筹三类设施。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必须统筹推进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分类收运和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构建建筑垃圾收运体系,推进在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上取得突破;加快推进工业固废处理能力建设,确保工业固废得到安全有效处理。
构建四大体系。静脉产业示范城市(基地)建设,重点在于四大体系构建。一是构建区域一体的废弃物分类收运体系。建立覆盖全区域废弃物投放和收运主体的管理体系,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再生资源收集设施,提高废弃物分类回收效率和水平。二是构建集聚环保的废弃物处置利用体系。统筹规划和优化布局不同类型废弃物分拣和处理设施项目,提高废弃物协同处理水平,严防“二次污染”。三是构建统分结合的废弃物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部门协作,打造集物流管理、废物流监控、生产现场监控、污染排放在线监测于一体的综合监管系统。四是构建规范高效的废弃物收运处运营体系。推动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营机制创新,鼓励采取废弃物分类收集、储运、处置全过程一体化运营模式,促进废弃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延伸与耦合。
理顺五大关系。在静脉产业示范城市(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五方面关系。一是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主导作用,鼓励采用PPP等多元投融资模式推进城市静脉体系建设,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二是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加强城乡统筹和部门协作,合理规划布局一批静脉产业示范城市(基地),滚动实施,稳步推进。三是源头减量与能力建设。通过源头管控促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实施处置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满足垃圾日常处置需求。四是分类收运与协同处理。在分类收运的基础上,加强不同类型废弃物处理项目的有效衔接,提高协同效应。五是高效利用与安全环保。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优先倡导资源化利用,难以资源化的,以无害化处理进行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