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深化33项举措打造“十最”政务环境
2018-02-07济南市编办
山东省济南市印发了《关于打造“十最”政务环境助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十最”政务环境目标以及33项改革任务、80项具体工作。目前,80项具体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就业创业门槛最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放市、县两级企业名称库,实行31证合一,营业执照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了《关于推行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提高行政效能,优化企业投资环境。深化政策支持,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扶持,编制公布申请相关优惠待遇的服务指南。二是市场主体负担最轻。全面清理涉企收费,规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中介服务。三是有效投资空间最广。大力推动精简行政权力事项,大力推动投资审批事项“全链条”下放,大力推动下放行政权力事项,大力推动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复制推行济南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经验,向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南部山区管委会,以及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和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管理机构放权。四是公平营商环境最优。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逐步实现“多帽合一”;健全社会信用联合奖惩体制。五是企业群众办事最快。持续推进简化优化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流程,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持续提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六是政务平台功能最强。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实行“一网办理”,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门户。印发了《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着力推动“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市和县区统一使用济南市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平台开展随机监管,目前监管平台已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信用济南”、济南政务服务平台等实现自动对接,监管平台分别向3家平台推送数据18万余条、296万余条、675万余条。七是窗口队伍形象最佳。严格“五制度”“四公开”“三亮明”服务规范,严格“四杜绝”纪律要求。八是改革效果评价最实。健全内部考核评价机制和外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九是体制机制保障最好。着力提高“放管服”改革组织领导,强力推进组建行政审批局,强力推进县区大部门制改革。十是督查问责措施最严。强化督查机制和督查问责,推进放管服改革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
(济南市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