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的对象、方法与价值

2018-02-07周益锋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方法

周益锋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上海 松江 2016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既是一篇充满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光辉文献,又是一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九大形成了许多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论断、新观念和新举措,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体系、“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新论断、“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部署、“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新的伟大工程等等。十九大以后,学术界掀起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研究热潮。事实上,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治国理政”就已经成为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热词,学者们从不同视角研究治国理政问题,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有一个领域却鲜有人涉及,这就是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①。之所以如此,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体系太过庞大,能不能比较?如何比较?比较什么?学界无明确具体意见;二是比较研究的资料匮乏且难以收集。中外治国理政能不能比较?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本文拟就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的对象、方法与价值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学界同仁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关注。

一、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的对象

我们判断一项学术研究是否科学,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它是否具有能够与其它研究相区别的独立的研究对象。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毛泽东曾经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一门学科的对象。”[1]309每一项研究都有具体的研究对象,人、物、文献记载或其它文字资料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它们的数量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数十、数百、成千上万个,这样,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就必须考虑研究对象的数量问题,即它的数量能够保证达到科学研究应该具有的可能性要求,数量的多少,决定着研究对象的取舍。

确定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的对象,要搞清楚三个核心概念的外延。一是“中外”、二是“治国理政”、三是“比较”。这三个概念的外延与研究对象紧密联系,是总体研究还是样本研究,取决于三个概念外延的大小、多少和研究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首先是“中外”。“中外”的外延非常明晰,包括两个方面:中国和外国。至于外国究竟是哪些国家,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东西。既然只有中国和外国,研究的时候,就不能做抽样研究,只能做总体研究,即“中外”缺一不可。“中外”具有两个方面的属性,一是时间上的“中外”,即从古至今;二是空间上的“中外”,即地理位置的变化。前者是纵向坐标,后者是横向坐标。对“中”而言,主要是时间上的从古至今,空间上变化很少,所以对“中”的研究只存在时间属性做总体研究还是抽样研究的选择,不存在空间属性的选择问题;对“外”而言,既有时间上的从古至今,又有地理位置的变化,就横向空间而言,“外”是个类概念,包括很多地理位置不同的国家。全世界的国家尽管有很多,但全部数量也就200多个,从研究的角度看是可以总体研究的,但在操作层面,一项研究要穷极200多个国家,非常困难,所以,“外”空间的研究,最好采取抽样研究,即从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抽取那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研究。在时间属性上,从古至今太广泛,不同的时间,同一个国家还在不断的变化,为此,在时间属性上,最好采取抽样研究,只研究“中外”现代的情况。

其次是“治国理政”。在陈述外延之前,首先应给治国理政下一个定义。什么是治国理政?学术界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我们认为,治国理政就是指执政党和各级政府治理国家、署理政事的行为。治国理政的主体是执政党及其执政下的各级政府,治国理政的客体是治国理政所指向的一切人、物和事,其它诸如环境、手段方法方式等属于治国理政的载体。从这样的角度看,治国理政研究的对象包括各治国理政主体、客体和载体。也可以从另外的方面诠释,治国理政包括治国和理政两个内容,治国理政始终把治理国家和署理政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治理国家包括治国理念、方针政策、制度机制、队伍建设、战略布局等等,署理政事包括理政的组织机构、办事程序、结构功能、方式手段等等。这些都是治国理政研究的对象,也是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的对象。这样广泛的研究对象,很难进行总体研究,最好作抽样研究,即主要比较各国治国理政的理念、制度、战略、道路、政党和模式等等。

最后是“比较”。什么是“比较”?比较就是把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用对比、类比、归纳等方法进行区别。“如何比”,那是方法问题,“比什么”才是研究对象。有了前面的分析,比什么问题就清楚了,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的对象是:中外各国治国理政的理念、制度、战略、道路、政党和模式等。

二、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的方法

进入21世纪,人们在探寻纷繁复杂的科学问题时,越来越多地使用到了比较的方法,出现了比较哲学、比较政治学、比较文学、比较经济学、比较心理学等学科门类,并由此使比较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无疑与比较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较对象确定了,比较的视角和方法显得更加重要。

(一)比较的视角

可以以中外治国理政的时空为主线索,以各国间的差异为背景,以治国理政理念、制度、战略、道路、政党和模式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在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不同特征治国理政模式所带来的治国理政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差异。这里,所谓的治国理政时空线索是指:第一,时间线索。它是纵向的历史发展线索,即以时间为轴线,以治国理政现象在一国或多国的变化为样本,记录并分析时间的演变与治国理政行为的演变间的关联性。第二,空间线索。这是指横向的对比研究。在对比不同政治文化语境下,国别与政党治国理政行为模式的异同,寻找异同现象背后的政治与文化因素。时空视角的选取,源于语言学中术语Emic与Etic(Emic是无区别性的文化差异,处在主位,从局内人看待问题;Etic表示的意思是有区别性的文化差异,即处在客位,就是我们常说的局外人角度看问题),与此相对应的比较视角就有两种。

1.客位(Etic)视角

客位研究是研究者以各国外来观察者的角度来理解治国理政,以科学家的标准对各国治国理政思想行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解释,用比较的和历史的观点看待国别性的材料。对于治国理政来说,就是运用某一相对公认的外部标准来描述和比较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的治国理政行为模式,昭示选定外部标准的适用性的广泛程度。在确立比较的标准时,往往需要寻找与政治文化背景无关的普遍性的标准与概念进行横向比较。诚然,无论是中国的治国理政还是外国的治国理政,其实都无法担当作为“标准”和“尺度”的普遍性的历史重任的。但问题是,究竟有没有一种能够作为“标准”和“尺度”的“普遍性”的治国理政呢?如果说有,那么,这种作为“标准”和“尺度”的“普遍性”的治国理政究竟是什么呢?对这一治国理政比较的元问题的追问和思考,既是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能够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认为,这个“标准”和“尺度”就是把“治国理政”作为一个总名,而中外治国理政视为此一总名之下的特例,在“总名”下梳理出理念、制度、模式、政党等共同概念,在这些共同概念的指引下,比较异同。

2.主位(Emic)视角

主位研究是指研究者不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尽可能地从各国统治者和公民的视角去理解治国理政的思想行为,通过听取各国提供情况的人或者查阅各国的图书资料,即当地人所反映的当地人对事物的认识和观点进行整理和分析的研究方法。主位研究将当地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把他的描述和分析作为最终的判据。同时,主位研究要求研究者对研究所涉及到的国别有深入的了解,熟悉他们的政治文化体系、分类系统,了解他们的概念、话语及意义,通过深入地参与观察,尽量像本地人那样去思考和行动。可见,所谓的主位视角实际上是描述和分析特定国家、特定政治文化背景的治国理政思想行为的特殊性,在这种视角中,不同的国别被当作一种观察具体治国理政思想行为的镜头。在这里,治国理政思想行为研究被赋予政治和文化色彩,政治文化背景被广泛地使用,用以说明一种治国理政特殊性的政治文化背景。

Emic和Etic视角是治国理政比较研究常用的两种分析方式。而比较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的治国理政思想行为是跨文化治国理政研究的主旨。寻找不同政治文化背景、治国理政理念制度和模式中的异同是跨国比较研究的学术目标。实际运用中,两种分析视角可以交叉运用。中外治国理政理念制度和模式中,哪些是文化背景不同打下的痕迹,哪些是执政党理念不一致带来的印记,哪些是社会发展变迁中治国理政滋生的共性,哪些是跨国研究需要揭示的内容,等等,不同的问题,需要用到不同的研究视角。

(二)比较的方法

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手段,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其独立的研究方法,治国理政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方法论和具体方法两个层次。

1.方法论

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从方法论指导上来讲有两种:一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二是比较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观点去分析各国治国理政理念制度模式的思维方法。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和逻辑学,这是我们形成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的思想方法,如,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本质、认识规律、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等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原因和结果、内容与形式等范畴的论述,都是我们提炼、加工和抽象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概念、观点的思想工具。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是我们认识中外治国理政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它要求我们在进行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过程中,既要唯物地,又要辩证地看待不同国别和不同社会生活中的这个政治现象,只有坚持这样的态度,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才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科学体系,否则,我们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较方法论是具体的关于比较的根本方法和根本观点,它与比较研究的目标相适应。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就是运用比较法研究不同国家的治国理政问题。“科学的比较法有两个方面或两个环节:一是把不同的过程、领域或不同的阶段进行比较(类比),比较它们在本质上的相同之点和相异之点;二是对事物、过程本身内部矛盾的双方进行比较(对比)。只有对过程本身进行矛盾分析与对比,才能在不同过程之间进行类比;而对不同过程进行类比,又帮助我们去深入揭露所考察的过程的矛盾。”[2]13对于一般人而言,比较的含义似乎不言自明,稍有常识的人都能意会,但这种意会往往是欠思考的,常常将比较法当成一种“类比”,缺乏“对比”的理念,即缺乏用矛盾的观点对各个比较项进行分析,所以,常人运用的比较法很难达到对不同比较项本质上的同异把握,常常陷入流于表面的简单类比,用简单“类比”的比较法进行研究,难免会产生简单比附的弊端。科学的比较法克服了常识的局限性,用辩证的方法把“类比”和“对比”结合起来,笔者以为,只有辩证科学的比较法,才能真正完成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才能辨别不同政治文化体系治国理政本质的同和异,才能把握人类社会治理的普遍规律,才能刻画各国治国理政的个性。

2.具体方法

自人类社会产生后,人们就逐步学会了比较区分事物,无论是社会生产,还是科学研究,对比方法被广泛应用,当自然辩证法建立时,对比的方法已经成为科学方法之一。通过对比分析,人们认识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由此产生一门新的学科即比较学。对中外治国理政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学无疑是值得借鉴的重要理论。所谓比较学,就是利用对比、类比、相关、归纳、推广、移植、联想等方法,采用直接比较和渗透比较等方式来研究事物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科学[3]7。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可采用直接比较和渗透比较法进行研究。

直接比较法。按照同一概念或者同一标准划分的类别之间可直接比较,包括平行比较和归纳比较方法等,还包括相似性、相反性、互补性、对抗性、重演性、对称性、全息率、美学原则、相异性、分析论、统一论等等[3]7。具体而言,关于经济发展模式、政治制度、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际关系与外交战略、执政党治国理政得失方面的大概念和划分标准是一致的,这方面的内容可采取直接比较法。

渗透比较法。按照不同概念或者不同标准分类成的各类别因素之间可以使用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移植等方法来进行比较[3]7。它又包括两种:一是相关研究,即通过探寻比较项的因果关系来进行研究;二是渗透研究,即不同内容、方法、思想的结合和渗透研究。具体而言,关于经济发展模式、政治制度、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际关系与外交战略、执政党治国理政得失的具体内容方面。一些概念和划分标准是不同的,比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多党协商制度、党的性质宗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政治工作、一国两制、和平外交政策等等,代表了中国治国理政独特语境中的概念,这些内容的比较,可采取渗透比较法。

三、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的价值

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总是在不断地比较,比较自我,比较他人。通过比较,认识真理,明晰差距,知道好坏。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经典作家非常注重比较,马克思说:“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把它与其它历史时期相比较。”[4]413恩格斯在解释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什么要大量论述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时也说:“只知道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和分配形式是不够的。对于发生在这些形式之前的或者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和这些形式同时并存的那些形式,同样必须加以研究和比较,至少是概括地加以研究和比较。”[5]190对中外治国理政进行比较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第一,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有助于拓展学术空间、开阔学术视野,修正“个案”研究所带来的片面性。学术研究繁荣与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智力水平和理论水平,也是一个国家进步、创新的体现。当前,学术界对治国理政研究多局限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或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研究,很少有人将视野投放在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上,这无疑是学术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物质世界是相互联系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治国理政比较研究正是从中外各国相互联系中去考察治国理政现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前,治国理政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狭隘性,学者们往往陷于一党一国治国理政的“个案”研究,而忽视了空间上的广阔背景,使自己处于空间狭小、目光短浅的境地。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是一种“类比”加“对比”的综合方法,需要对中外数十个国家治国理政现象进行对照、互渗式的衡量和诠释,这就超越了一党一国的“个案”研究模式,开辟了治国理政研究的新路径,拓展了学术空间、开阔了学术视野。同时在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客观更准确地把握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历史脉搏,克服因自闭于某孤立方面和孤立领域研究所带来的片面性,为学术研究增添很多新内容,最终形成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新的学科。

第二,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外治国理政的异同,更好地探索治国理政的本质和规律。比较方法能够把治国理政研究带入一条探求真相的道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内容包罗万象、手段千差万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从纷繁复杂的外在表象中洞察异同,追寻治国理政的本质,探求治国理政的规律。梁启超先生说:“夫欲求人群进化之真相,必当合人类全体而比较之,通古今文野之界而观察之。”[6]10历史上很多社会规律的揭示都是通过比较方法得到的。例如,马克思通过对亚细亚的、古典时代的和日耳曼的三大类型公社所有制形态进行比较,洞察了它们的内在联系,揭示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规律。治国理政不是哪一个国家或政党单独面对的问题,而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问题。自从有了国家和政党,治国理政就是一个绕不开的社会问题。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政党开出的“药方”不同,每一个“药方”都是在与自己民族、国家和政治文化背景相适应的前提下滋生出来的,每一个“药方”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都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本质和普遍规律,而比较的方法恰恰在察同察异中求规律,这样的规律能够为寻找人类治国理政共同的“药方”提供理论支撑。

第三,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我党治国理政的手段和方法,实现我党治国理政理念新突破。当前,我国社会正在进行一场广泛、深入、艰巨而复杂的变革,“中国梦”、“强军梦”正一步一步地实现。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矛盾凸显期,治国理政面临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多,实践的发展,给治国理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满生机的生活园地。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了解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优长和问题,尤其是西方国家治国理政在方法和手段上的长处和短处,通过对外国执政党治国理政方式方法的扬弃,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可以极大地丰富和完善我党治国理政的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中国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顺应时代要求,回应人民期待,回答实践要求,紧紧围绕治国理政这一主线,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但任何一个政党治国理政思想不可能一成不变,总会随时代发展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新的突破,突破的依据和思想基础有很多,但通过治国理政比较研究,是一条重要的路径。通过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吸收借鉴,为治国理政理念新突破提供异质元素和思想火花。

第四,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有助于充分认识我党治国理政的独特性和合理性,消除偏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道路的信心。在科学技术不发达时期,人类基本上以散居的形式生活在相互隔绝的不同地区,各自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生存和发展,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信仰、风俗传统、民族心理和治国理政理念,随着历史发展和科技进步,地域空间上的隔膜逐渐被打破,各民族之间开始相互交往,在世界历史舞台彼此相遇,但这种交往和相遇一直伴随着对异族文化的陌生感和排斥感,彼此之间充满着偏见。治国理政领域也是这样,西方国家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充满偏见,一些学者极力抹黑和丑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推销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权分立”政治制度,而国内一些所谓的“公知”也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质疑我党治国理政理念、制度的合理性,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西方治国理政模式的代理人或者代言人。消除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偏见,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可以发挥独特的价值。比利时著名学者亨利·皮朗认为,唯有比较的方法可以减少学者间“种族的、政治的与国家的偏见”[7]328。中外治国理政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式也不同。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西方国家治国理政模式的弊端以及我党治国理政的历史独特性和合理性,加深人们对十九大报告“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8]10这句话的理解,回应一些人对我党治国理政理念与制度的质疑,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道路的信心。

注释:

①学界对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的成果有三项:一是周敬青主编的《现代政治治理比较研究》(2014年版),二是崔常发、童哲主编的《治国理政镜鉴》(2013年版),三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民主政治研究中心主编的《执政策论——各国治国理政案例研究》(2005年版),这些成果尝试对中外治国理政进行比较研究,开了中外治国理政比较研究之先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对比较研究的对象、方法和价值研究却比较薄弱。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方法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신시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