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打赢雾霾防治攻坚战重在强化政治责任担当

2018-02-07赵增彦叶光林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政治责任文明生态

赵增彦,叶光林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河南 郑州 450004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1]新时代,打赢雾霾防治攻坚战,是解决历史交汇期污染防治这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打赢雾霾防治攻坚战,重在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担当。

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内在要求,迫切需要增强政治责任担当

1.旗帜鲜明讲政治、履职尽责敢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秀品格。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中国国门,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中华文明、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古老中国陷入内忧外患、亡国灭种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历史使命。建党近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紧密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相结合,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谱写出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2],取得这些成绩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履职尽责敢担当,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初心和使命。

2.旗帜鲜明讲政治、履职尽责敢担当,是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客观要求。“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3]。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期待新气象。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迫切需要解决好一些干部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引导和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履职尽责敢担当。担责任,始成长;尽责任,方进步。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没有各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执行力,再好的纲领、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要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切实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干事创业,既要有勇担当、敢担当的宽肩膀、硬肩膀,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真才干、真本领,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团结和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共筑共建民族复兴中国梦,共同创造人类社会美好未来。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强化政治责任担当

1.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价值需要强化政治责任担当。自然是生命之母。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5]生活在天地之间,以天地自然为生存之源、发展之本,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创造和发展了人类文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共生关系,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必定会伤及人类自身生态,“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6]。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总结人类社会生态灾难得出的血的教训。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尊重自然、天人合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发育成长,生生不息、绵绵不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生命之根,是中华文明发展之源。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纵观历史,我们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像如今这样经历着最大规模、最为深刻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变革。其原因在于,生态环境问题不单纯是个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更是关乎党的宗旨使命的重大政治问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健康中国。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系统性工程、革命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稳中向好趋势。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7]。跨过这个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我们还有不少难关要过,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顽瘴痼疾要治。就目前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而言,大气污染总体上仍然比较严重,空气质量仍然不够理想。截至2017年10月,全国338个城市全年达标的只有84个,一些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大气污染程度更加严重[8]。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群众由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由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能够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实现“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9]的奋斗目标,使良好的生态环境真正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发力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深刻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10]。持续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三、打赢雾霾防治攻坚战必须激励各级干部强化政治责任担当

1.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必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政治责任担当。从党的十九大召开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决不能出现我们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但生态环境质量仍然还很差。在这一历史交汇期,我们只有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兑现承诺、不负人民、无愧历史,这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在、使命所在、责任所在。我国污染防治的主攻方向,是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水污染防治、抓好土壤污染治理。雾霆污染属于一种典型的大气污染。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强化政治责任担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

2.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办好中国的任何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力量。各地区各部门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政治路线,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着力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3.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归根结底取决于人心向背。“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1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上帝”,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胜利之本,是决定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就是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2]。强化政治责任担当,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终做到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党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空气是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决胜全面小康时期,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广大人民群众既希望安居、乐业、增收,更希望天蓝、地绿、水净,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对于一些地方存在的雾霾频发、垃圾围城、饮水不安全、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生态环境问题,社会极其关注,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目标是前行的动力。强化政治责任担当,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以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心,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的利益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政治责任体现在狠抓落实上,把担当精神体现到实际工作中,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不移地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新动能,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又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把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调集精兵强将,集中优势兵力,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集中力量治理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景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中国贡献。

4.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必须切实增强高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责任感、使命感,健全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越受器重,责任越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看村,户看户,一般群众看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蓝天保卫战能否打好、打赢,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高级领导干部,位高权重,或者直接参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或者是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主要责任人,是我们8900多万共产党员中名副其实的“关键少数”。“关键少数”必须担负关键责任,“关键少数”应起关键作用;打铁必须自身硬,自身硬气才有公信力,以身作则才有感召力。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实践行动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坚决反对表里不一、阳奉阴违。祁连山生态环境遭破坏等典型案例的背后,往往都有领导干部不负责、不作为的问题,都有一些地方环保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的问题,都有有关部门执法监督不到位、强制力不够的问题。发现问题是职责,解决问题是党性。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是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负时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自觉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动全党,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污染综合防治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抓紧、抓实、抓好,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作为衡量现代化质量的重要指标、判断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现实检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13],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要切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压实各级责任,层层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促使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形成合力;领导干部要热忱关心、大力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主动为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敢干事、能干事的生态环境保护干部撑腰打气,充分调动和激发生态环境保护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强化政治责任担当,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必须加大力度筑牢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屏障,形成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可越雷池一步的刚性约束;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厉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生态安全责任制,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庸政懒政怠政、损害生态环境的干部,依照党纪国法相关规定,做到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终身追责、严肃追责、严厉追责;必须狠抓落实,使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长出“钢牙利齿”,使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成为任何人都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使生态红线成为任何人都不能逾越的“雷池”,切实提升大政方针、法律制度的贯彻落实与执行能力,有效解决法律制度的不执行以及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坚决打破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的怪圈,切实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加优美,赢得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政治责任文明生态
扛稳人大农业农村工作政治责任
扛起政治责任 守牢安全底线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着力破解三大难题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