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在军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研究
2018-02-07刘容筝
刘容筝
(武警学院 政治工作系,河北 廊坊 065000)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军校肩负着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军事人才的重任,应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毛泽东诗词中蕴涵的理想信念、战斗精神、革命乐观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等丰富内容,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内容,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培养国家需要的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
一、以无比崇高的理想信念指引军校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毛泽东一生为国家和民族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也是毛泽东诗词的灵魂。毛泽东在求学时期以及革命和建设年代写下的诗词始终闪烁着理想信念的璀璨光芒。
毛泽东年轻时就树立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1921年元旦,毛泽东发言说:“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1]自从萌生了这个想法,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大革命失败前夕,天空阴云密布,革命危机四伏,诗人兼政治家的毛泽东明显地感觉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国内局势,他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表达了大革命遭遇挫败的无比沉痛和激愤之情。词作最后一句是:“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诗人一面怀着苍凉悲愤之情祭奠被断送的革命,一面表达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意志和决心。
1935年10月,在长征即将结束、新局面将要到来的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里长征,千回百折,当时“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2]。长征的艰难超乎想象,而红军的态度是“不怕”。何以不怕?用一位红军老战士的话说,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因为有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红军战士才有了钢铁般的意志。有了这种信念,衣衫褴褛、装备落后的红军才能在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走出一条胜利之路。毛泽东登上岷山时,远眺昆仑山这样气势恢宏的自然奇观,浮想联翩,他对昆仑说“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倚天抽宝剑,把昆仑山“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要让“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在昆仑之巅,面对群山苍莽,诗人毛泽东抒发了实现世界大同、让全人类都过上和平幸福生活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即使此时正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正面对国民党的重兵追剿和异常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依然坚定理想信念,坚信“环球同此凉热”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长征不仅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也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3]。在此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面对异常强大的国内外敌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理想坚定、信念执着,最终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革命军人的灵魂。洋溢着共产主义光辉的毛泽东诗词有助于当代军校大学生理解和把握理想信念的深刻内涵,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军校大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价值追求,旗帜鲜明地批驳各种错误的政治观点,增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自觉性、坚定性,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划清是非界限,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为此,就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以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培养军校大学生克敌制胜的胆气血性
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而战斗精神,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精神支柱。毛泽东的诗词源于战斗,表现战斗,赞美战斗,蕴含着非同一般的战斗激情。战斗是毛泽东的性格和诗魂。战斗精神在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他描绘的主要对象不是和风细雨,而是战火风雷;他所奏响的不是和美音符,而是战斗旋律。毛泽东诗词呈现给大家的多是别具一格的战斗之美。这种战斗之美,既是诗人个人性格和意志的表露,也是新时期军校大学生战斗精神培育的良好素材。
与自然环境的斗争。1954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北戴河大雨滂沱,浊浪滔天,狂风大作。在这样的恶劣天气里,毛泽东在北戴河畅游了一个多小时。游泳后,毛泽东意犹未尽,挥毫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1956年5月底,毛泽东从广州到长沙,由长沙到武汉。《水调歌头·游泳》就是毛泽东横渡长江以后写下的壮丽诗篇。“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描写了诗人浮游江面获得的无穷乐趣与美感。“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诗人战斗性格的展现。通过畅游长江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毛泽东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
与国内外敌人的斗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下许多作品,都涉及国内的武装斗争。1930年12月30日在龙冈首战告捷后,毛泽东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面对国民党纠集重兵发起的第一次大围剿,红军战士“怒气冲霄汉”,表现了无比高昂的战斗精神,经过激战,“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描写了战场欢腾的景象和战斗胜利后的喜悦。作于1959年的《七律·到韶山》,再次描写了32年前火热的战斗场景,赞颂了当年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武装斗争。诗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反动派野蛮的屠杀,更激发了人民对反动派的深仇大恨,增强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斗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涉及的是国际社会的思想路线斗争。1962年,国际敌对势力猖狂一时,掀起了新的反华恶浪。在《七律·冬云》一诗中,面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美帝国主义和苏共无端的攻击指责,“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战士是无所畏惧的,他们能经得起任何严酷的考验。只有英勇战斗,才能打退碰壁的苍蝇,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念奴娇·鸟儿问答》中“试看天翻地覆”同样抒发了这种情感。
与各种矛盾的斗争。毛泽东诗词中描写了与各种矛盾的斗争。如人类对疾病的征服,“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七律二首·送瘟神》);对朋友错误思想的纠正,“牢骚太盛防肠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新旧时代的对立冲突,“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人类对历史、对未来的挑战,“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等。
毛泽东诗词中关于战斗精神的描写,既是诗人个人性格和意志的表露,也是新时期军校大学生战斗精神培育的良好素材。2014年9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战斗精神培育的意见》。该《意见》指出,新形势下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官兵继承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强化信息化条件下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信心勇气,树牢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和枕戈待旦的战备意识,确保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军校大学生战斗精神的培育,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突出信仰、理想、军魂等核心内容,引导军校大学生端正人生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得失观,着力解决“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军校大学生战斗精神的培育,还要深植培育战斗精神的肥沃土壤。战斗文化是滋养战斗精神的深厚土壤。坚持把打造战斗文化作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战斗精神的重要载体,积极创作富有战斗格调的文化产品,开展洋溢战斗激情的文化活动,建设充满战斗气息的文化环境,让军校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锻造战斗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战斗精神,在强军实践中强化军人血性。
三、以坚韧不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军校大学生投身强军实践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点。毛泽东诗词中大多数诗篇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举起的屠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造成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建国后险恶的国内外环境,毛泽东从未畏惧和气馁,而是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最艰苦的时期,但毛泽东诗词中依然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34年夏,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接连失败,广昌失守,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会昌》。其中写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同时还写道:“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虽然身处逆境,心情难免郁闷,然而面对未来,仍然满怀信心,表达了政治家的宽广胸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期间创作的最为经典的诗作,通过回顾长征艰苦光辉的战斗历程,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现了中国革命史上雄伟壮丽的历史画卷。
1961年前后是新中国的艰难岁月,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面临着极其险恶严酷的国内外环境,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在同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日子里,毛泽东写下了《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面对严寒,洋溢着生命的活力,饱含着战斗的激情,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除梅花外,毛泽东还特别喜欢松柏,《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写道:“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杂言诗·八连颂》写道:“奇儿女,如松柏”等,讴歌了松柏参天耸立、无所畏惧的优秀品质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军校大学生要从毛泽东诗词中汲取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力量,保持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血性,百折不挠,绝不懈怠。理论学习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业务水平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训练素质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在实现强军目标的征途上,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时刻准备着,以舍我其谁的胆气、敢打必胜的豪气,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四、以同甘共苦的群众观点强化军校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毛泽东一生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赞誉,他也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自人民、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
毛泽东说过:“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作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生动地再现了工农群众对于革命的极大热情和积极投身革命的具体行动。面对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进攻,还是要拿起人民战争的法宝,发动千百万工农群众,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围剿”,推翻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成为党的根本宗旨,这一宗旨定位,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泽东为余江县消灭血吸虫而作。两首诗通过两个时代两个社会的鲜明对比,歌颂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和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空前壮举,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关爱。《七律·到韶山》写道:“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美最动人的图画,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赞歌。《七律·登庐山》中,“热风吹雨洒江天”正是当年举国上下热气腾腾、广大人民群众大干快上挥汗如雨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它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我军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通过革命实践深刻认识到,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人民都是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强后盾,是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军校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要把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与自身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心系群众的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恪尽职守的工作作风,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使命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想政治建设是军队各项建设的首要工作,要始终坚持对军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动摇、不放松。毛泽东诗词关于理想信念、战斗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丰富内涵激励着军校大学生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在强军兴军的新的伟大征程中凝聚青春力量,谱写人生的辉煌篇章。
[1]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
[2]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0,122.
[3]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10-21)[2017-09-25].http://news.xinhuanet.com/2016-10/21/c_1119765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