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法律之家建设初探
——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为例

2018-02-07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司法局局长

中国司法 2018年11期
关键词:锦江区法治法律

张 文(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司法局局长)

向荣华 蒲姣姣(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司法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区法律之家立足社区基本情况,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家门口,提供包含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在内的各项法律服务,助力法律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必要条件,是深化基层依法治理的关键,也是法治建设中的短板。为此,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为例,就如何推进社区法律之家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开放式的研究。

一、建设社区法律之家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社区法律之家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美好生活需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律服务需求已成为人们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顺应这个变化趋势,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目标,成都市锦江区着眼于“均等普惠”这一立足点,聚焦社区、精准发力,将社区法律之家打造纳入区级目标管理,切实提升社区法律之家规范化水平和服务社区能力,大力构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着力推进社区法律之家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社区法律之家全覆盖。建设社区法律之家,有助于延伸司法行政等部门的工作触角,切实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构建全域覆盖、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涵盖基层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多项法律服务职能,社区法律之家实现了“一站式、全方位、零距离”服务,使公共法律服务在基层真正落地生根。

(二)建设社区法律之家是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创新之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旨在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基层治理的一种模式,社区法律之家是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自治为主、社会参与、服务实践、满足需求的多元化社会治理平台,有助于推动法治教育与法律服务、基层民主自治的深度融合。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都能在社区法律之家找到答案并予以解决,通过法律进社区等多项基层法治宣传活动,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信仰根植人心,以此来增强群众“遇事找法”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多群众主动参与到法治建设的实践中,加速了锦江区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

(三)建设社区法律之家是提升法治锦江形象有效之举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民普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等理念深入人心,这对普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立足于各社区现有基础,并结合锦江区发展实际,按照《成都市社区法律之家等级化管理细则》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点位打造社区法律之家,将司法行政、综合治理、自治组织及广大人民群众等多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通过开展线上线下两种服务,凝聚专业与社会两股力量,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实现“集中点单式”法律服务的有效灌输,达成了“1+1>2”的社会效果。这有利于增强法治宣传的实效性,营造法治锦江的良好氛围,为锦江区建成“新经济高地 国际化城区”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从而加快建设法治成都的进程,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二、锦江区社区法律之家的实践探索

2016年8月,根据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成都市依法治市办《关于推进“社区法律之家”建设工程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实施方案》的部署,成都市司法局印发《推进“社区(村)法律之家”规范化建设细化方案(试行)》的通知,强调“要紧紧围绕‘法律服务促发展、法治文化润民心、法治保障强基础’的工作主题,以推进法律服务职能下沉、满足群众法律需求、深化基层依法治理为工作目标,优化工作机制、集约人力物力,实现法律服务与其他公共服务有机融合,打造基层一线法律服务综合平台”。两年多来,锦江区结合本区实际,围绕社区法律之家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锦江区89个社区均已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达成了“一区一法律顾问”的目标,并已建成社区法律之家16个,且各社区法律之家均已建立群众办事“必接必登”制度。2018年上半年,社区法律之家共接待群众1500余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600余件9000余人次;深入社区开展集中法治宣传活动200余次,服务14000余人次;群众上门咨询法律问题250余件700余人次;参与社区群众矛盾纠纷调解75件,调解成功75件,涉及800余人次;驻社区律师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咨询600余人次,向社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300件;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法律服务190余次;对刑满释放人员开展法律帮教活动130余人次;社区服刑人员参与社区劳动共计300余人次。

2018年3月,为加快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法治锦江建设,锦江区司法局印发《推进“社区法律之家”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区各街道打造社区法律之家,于2020年实现社区法律之家全覆盖。以此来充分满足群众法律需求,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法律问题,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三、当前社区法律之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保障机制不到位

一是社区法律之家建设需要一定的财政支撑,但是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制度设计尚未确立,导致在社区法律之家的建设中存在经费短缺现象。目前,社区法律之家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锦江区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经费,缺乏专项资金保障,影响了建设进度及法律服务质量提升。二是社区法律之家建设需要一定的组织保障,需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并且加强与街道、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党政支持、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工作合力。

(二)运行机制不健全

社区法律之家是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法律服务大平台,涵盖基层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公证、社区矫正等多项法律服务职能,并且涉及到平台建设、服务供给、运行监管等一系列制度确立问题。目前,锦江区法律之家规范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力量配置、管理机制确定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而在社区法律之家建设全面推广后,面对人民群众各种法律服务需求,可能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及应对方案,容易出现包含线上线下尚未实现有效联动、及时响应等诸多问题。如何巩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完善人员配置、引进专业团队及社会力量;如何建立值班制度、公示制度等等,都需要结合实际深入思考,以形成一套有机、健全且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

(三)职能发挥不充分

社区法律之家涵盖诸多法律服务职能。由于锦江区社区法律之家规范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优化队伍力量设置、改进管理机制、运用好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凝聚专业及社会力量,将这些职能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服务锦江实体经济建设等问题仍在探讨之中。从目前的数据调查反馈来看,部分部门及人民群众对社区法律之家的相关法律服务职能作用还不够了解,导致了群众对社区法律之家开展的法治宣传等各项法律服务活动的参与度偏低。因此,遇有法律问题,大部分群众还是习惯于求助于信访、公安等部门,社区法律之家各项法律服务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四、完善社区法律之家建设的建议

为有效推进社区法律之家规范化建设,助力2020年实现社区法律之家全覆盖这一目标,补齐基层法治建设中的短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成果,结合实践探索情况,本文对完善锦江区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统筹规划工作体系,构建社区法律服务一体化格局

一是加强规划设计。联合锦江区目标督查办公室制定《推进“社区法律之家”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有重点分批次推进社区法律之家建设,2018年实现16个街道全覆盖,2019年实现覆盖率达辖区社区的三分之一,2020年实现社区法律之家全覆盖。坚持高标准、高水平,严格按照市级标准,集中优势打造中心城区社区法律之家样板。按照方案要求,各街道至少一个社区法律之家应达到成都市一类标准。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锦江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出席全区司法行政工作会,对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提出要求,锦江区目标督查办公室将社区法律之家建设纳入十大民生工程以及“全面落实年”目标任务,锦江区政协专题调研社区法律之家,提出工作建议。下一步,要加强与街道、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统筹协调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标准、功能设置等问题,推动形成党政支持、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工作局面。

三是落实监督问责。将社区法律之家工作纳入区级综合目标考核,并作为“七五”普法和公共法律服务满意度测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定期召开社区法律之家专题工作会,通报社区法律之家建设进程,倒逼责任落实。及时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实地检查,听取汇报等形式,监督指导建设工作,推动责任落实。建立“社区法律之家”基本情况工作台账、日常工作台账以及服务群众三联单,全面掌握工作情况,进一步加大指导力度,推动目标任务完成。

(二)巩固提升基础建设,推进社区法律服务持续发展

一是升级完善硬件设施。综合集约功能布局,依托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集法律服务工作室、人民调解室、法律援助联系点、社区矫正工作站、多样化学法阵地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一线法律服务综合平台。严格规范设备设施,参照《成都市“社区法律之家”等级化管理细则(试行)》要求,确保硬件设施达到标准,配备多功能电子显示屏、触摸查询一体机等设备,使群众通过网络自助、就近、便捷寻求和获得法律服务。探索运用“互联网+”,推动在社区法律之家实现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等业务办理市、区、街道、社区联网联动,形成上下贯通、协同运作、联网运行的法律服务信息网络。

二是优化配置队伍力量。完善工作室人员配置,通过选派、聘用、院校合作等方式,建立专兼职法律服务人员;由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成纠纷调处团队。建立专业法律服务团队,为全区89个社区聘请了社区法律顾问,实现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建立对接制度,全区71家律所分别与16个街道司法所建立了对接联系;发挥律师行业优势,组织1600余名律师组建公益法律服务队伍。积极引入社会多元力量,依托司法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等,组建了普法讲师团、法治文艺小分队等专兼职普法队伍;充分发挥锦江区法治文化研究基地、成都市普法依法治理培训基地、四川师范大学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和成都市烈士陵园社区矫正双基地四大平台作用,培育建立了法律服务志愿团队,不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向前发展。

三是创新创优管理机制。建立值班制度,律师、心理咨询师每周定期到社区法律之家坐班,为辖区群众和企业提供面对面的法律服务。建立公示制度,通过微信公众号、多媒体查询系统等平台公布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及活动公告,发放便民服务卡,公布咨询电话、微信二维码等,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建立登记制度,在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参与纠纷调解、提供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过程中,做好工作登记和资料收集工作。建立预约制度,群众有法律需求,可与法律之家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等方式提前预约。

(三)探索创新服务项目,提升社区法律服务整体效能

一是突出区域特色亮点,加强针对性。针对中心区域商贸业发达,企业较多的特点,锦江区盐市口青年路社区法律之家根据周边企业法治需求,汇总分类,建立台账,就劳动就业、知识产权、税收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锦江区狮子山社区法律之家充分撬动高校力量,与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合作共同建立法学实践教育基地,吸收优秀法学专业学生组成法治志愿者队伍,开展法治电影播放、法治节目排演等志愿服务,并联合举办了“高峰论坛走进川师大”等专题活动。针对涉外人群集中的特点,东光社区法律之家凝聚基层力量,依托锦江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设置法律服务联系点,结对律师事务所提供专项涉外法律服务,不断拓展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对于社区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依托烈士陵园的红色资源优势,开展社区服务和集中教育活动,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革命传统再教育,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丰富了社区矫正教育形式。

二是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突出精准性。参与辖区内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加强重要时期和重点区域的矛盾纠纷化解,充分利用矛盾纠纷“三三制”(即在纠纷处理的案前、庭前、庭审三个阶段,实行三个“结合”。一是搞好案前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的结合,二是抓好调解与立案、送达、证据交换三个庭前环节的结合,三是注重调解与庭审小结、辩法说理、判前评断三个庭审过程的结合),精准发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精神,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结合“法律七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排查矛盾隐患,加强律师辩护指导,监督规范律师代理要求,通过线上线下多方联动,形成积极踊跃揭发检举黑恶势力及违法线索的良好态势,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三是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夯实普遍性。结合锦江区经济社会大局发展态势,立足于建设“新经济高地国际化城区”这一目标,不断拓展延伸社区法律之家的法律服务领域。一是积极服务“双创”。对“双创”企业法治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编制印发法治宣传资料,开展法律讲座、法治沙龙、巡回审判等活动,积极打造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法治环境,为全区创新创业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二是加大培育监管力度。发挥社区律师的行业专业优势,引导律师积极参与社区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精准扶贫等重点领域的法律服务工作,为群众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律服务。

猜你喜欢

锦江区法治法律
成都市锦江区:从“心”出发 开展“六锦”社保服务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陈历章对成都市锦江区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人夏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