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点评
2018-02-07
(2018/11/22—2018/12/3)
1 11月22日,黑龙江省连续12年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
本刊点评:12年连续提高供养标准,响应了中央倡导的“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的思路。这也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2 11月24日,河南给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低保设置一年“缓冲期”。
本刊点评:脱贫攻坚的本质是让百姓彻底告别贫困,就怕为了脱贫而“脱贫”,更怕为了指标好看而强行“脱贫”。缓冲期的设定体现了河南省民政系统的担当,应该为他们点赞。
3 11月25日,南京探索建立养老“喘息服务”,通过短期入住养老机构或专业上门照护,使老人家庭照顾者得到“喘息”。
本刊点评:这种“化整为零”的思路值得尝试,既避免了送老人到养老机构后“甩手掌柜”的发生,也解决了长期照顾老人导致家庭不堪重负的现况,让进出养老院更加灵活而有弹性。
4 11月25日,央视《聚焦三农》播放节目《捐衣箱里的秘密》,揭示了当下旧衣物捐助箱的乱象。
本刊点评:旧衣物捐助箱乱象的根源在于政府和慈善组织还没有打造统一的、标准化的标识,让某有些公司有了可乘之机。社区管理相关部门也应该承担起监督、鉴别、举报和打击的责任。
5 11月26日,武汉精准扶贫“爱心超市”首次开兑,八秀村22户贫困户喜“刷”积分购物。
本刊点评:“有偿”地得到社会捐赠物品的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自强自立,逐步摆脱“等靠要”的思想,起到“志智双扶”的效果。希望“比着干”能成为常态,让“勇脱贫”成为共识。
6 11月27日,江苏无锡出台意见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强制报告制度。
本刊点评:保护儿童,人人有责!强制报告制度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时机已经成熟。除此之外,不妨考虑赋予所有公民报告的权力和义务,如此方可击碎所谓“家事”的借口。
7 11月28日,河北石家庄桥西区优化便民服务,把执法权下沉,尝试“不见面”审批,市民身边事马上就办好。
本刊点评:“最多跑一次”要落伍了!随着“互联网+民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务可以通过网络以“不见面”的方式办理。让群众少跑腿、办成事、办事快、得实惠,不再是一句空话。
8 11月29日,安徽公布18个千年古镇古村落候选名单,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入榜。
本刊点评:地名也需要有“专有权”(借用专利权)概念。对于国人那些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地名,考虑采用“专有权”进行保护,不仅保护该地名的独特性,也是防止被滥用的方法。
9 11月30日,全国婚姻礼俗改革工作座谈会在山东济南召开, 推动构建崇尚勤俭节约的婚姻礼俗。
本刊点评:勤俭节约的婚姻礼俗不能只靠民政部门去倡导。近些年来,许多名人的世纪婚礼、豪华婚礼充斥媒体,起到了不好的社会效应。相关舆论媒体也应该承担树新风的重任。
10 12月3日,长沙民政学院对口帮扶老挝职业教育发展。
本刊点评:“一带一路”是时代的潮流,是个国际舞台。民政事业依托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他国,也算是一种重大突破。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