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社会智库健康发展路径研究—黑龙江省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07张广汇
◎张广汇 曹 妍 习 伟 黄 琦
构建完善的地方社会智库体系,是增强地方软实力,推动地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社会智库健康发展不竭的内生动力和源泉。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打造严守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社会智库,为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提供咨询决策服务。
一、黑龙江省社会智库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遵照党和国家社会智库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黑龙江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黑龙江省新型智库管理办法》《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从多个层面规划了全省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路径和扶持模式。省民政厅发挥职能优势,在政策上规范管理,扶持引导。省社科联积极搭建社会智库孵化平台,将社会智库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打造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智库联盟”资政航母。社会智库自身则在各级党政及相关部门扶持引导下,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发挥独特优势,服务黑龙江党政决策和民生事业。
从全国层面看,黑龙江社会智库虽为后发,但发展势头迅猛,增长态势强劲。根据省社会组织管理局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初具规模的社会智库类社会组织达25家,其中6家已成为具有黑龙江特色和发展优势的“领头羊”。它们结合省情实际,积极为党政决策咨询和公共服务献计献策,业务涉及对俄经贸合作、冰雪产业、省情研究、特色文化培育、区域经济、民营企业孵化培育、特色产业、创业就业等领域。不过,黑龙江省社会智库仍处在起步阶段,深入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社会智库健康发展之路正当其时,势在必行。
二、黑龙江省社会智库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黑龙江省社会智库的建设发展水平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尚有不少差距,诸多问题亟待破解。
(一)履行双重责任不够清晰。黑龙江省社会智库成熟的占比不高,有的社会智库内部管理机制欠缺,对国家关于社会智库的定位与规范理解不深刻,结合自身特点履行服务党政需求、社会公众期盼的责任意识不足;有的把自己定位为有偿服务机构,公信力、影响力不高,很难得到决策部门的认可和社会公众的信赖;有的谋求在业务上保持独立,没有把解决社会问题、服务政府决策摆在首要位置,失去了发展动力;有的专业水准不高,服务地方的品牌优势尚未建立;有的甚至以企业方式注册登记,不利于政府的规范管理和扶持引导。
(二)资金来源持续支撑能力不足。黑龙江省社会智库起步阶段经营“思想产品”的“智库市场”尚未发育形成,大多数社会智库很难凭能力在“智库市场”上获得中标机会;政府部门在项目上倾向于选择官方智库,社会智库很难得到有关部门的项目支持或资助;多数社会智库在组织规模上普遍较小,治理水平偏低,缺乏成果转化和筹集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资金缺乏直接影响社会智库的竞争力和提供资政服务、社会服务的水平。
(三)人才流动机制和“思想产品”储备体系尚未形成。研究发现,影响力较大的社会智库都会有核心人物发挥主导作用。与党政军智库、社科院智库、高校智库等相比,社会智库无法提供体制内的各项保障,在吸纳人才方面处于劣势,很难吸引真正具有专业知识和复合型高端人才。一些有条件的社会智库力图通过提供高薪的方式吸引人才,但内部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晋升机制,吸引力有限,难以组建高质量、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队伍,难以出现核心人物,难以在核心领域有所建树。有些研究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研究水平,但多为兼职,专注度和持续性相对较差。
(四)研究成果质量有待提高。社会智库由于受规模、影响力等要素的制约,专业体系建设质量不高,专业人才不多,还没有形成具有公信力的品牌团队。很多社会智库用兼职聘用的方式与业内专家学者合作形成研究团队,这种方式在参与课题研究、制定项目规划、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方面比较灵活,但兼职方式不能与社会智库有效协同和长期磨合,无法保证研究成果质量,无法体现研究特色,智库产品大多缺乏理论高度与创新要素。
(五)力量分散资政能力不强。黑龙江省社会智库总体上业务关联尚未形成集约优势,往往各自为政,忽视了社会智库间的合作与交流,缺乏把握全省宏观战略大局观。社会智库整体实力、发展规模、资政实力和影响力偏低,获取项目资金的能力不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决策部门的资政报告能力弱。部分社会智库过度依赖媒体推广的方式虽有一定成效,但仅仅通过媒体鼓吹的说服力欠佳,往往收效甚微。
三、黑龙江省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社会智库发展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从党管智库、政府规范和扶持并举,建立科学可持续的孵化机制,推动社会智库提高自身管理和建设水平等多个维度入手,在社会智库发轫、发展阶段,搭好制度框架,采取有效举措,规范扶持其实现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接地气”“短平快”“补短板”等不可或缺的独特优势,更好更快地为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奋斗目标服务。
(一)处理好规范管理与扶持引导的关系。坚持民政部门规范管理和扶持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强化社科联作为社会智库力量聚合体的业务指导功能,完善社会智库的准入和管理机制。民政部门要坚持依法登记,同时加强必要的扶持引导,着力防范社会智库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风险问题,充分利用登记、年检、评估、执法、政府购买服务、培训等工作手段,指导社会智库履行政治与社会双重责任,扎实做好党的组织、党的工作“两个覆盖”。社科联要通过业务指导不断扩大社会智库规模,提高其研究质量、影响力、公信力,引领社会智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助力全省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参与“一带一路”、对外贸易“走出去”的过程中,树立“龙江形象”,发挥社会智库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帮助政府更好地搭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架构,不断优化自身管理,实现健康发展。
(二)推动建立社会智库多元化、多渠道筹资机制。借鉴发达省份的经验,在社会智库起步阶段建立较为完善的筹资机制。要依据国家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发扬敢创敢试的改革精神,建立和拓宽社会智库资金外力支撑体系,在落实公益捐赠制度的基础上,明确捐赠企业和捐赠个人享有税收减免的相关制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向社会智库捐赠。社会智库是承担特定公共服务职能的非营利性组织,要明确社会智库咨询服务所得收入给予税收减免政策,激发社会智库的发展活力。政府要引领培育社会智库“思想产品”经营意识,协调有关部门依法探索制定“思想产品”的市场规则,为社会智库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要鼓励社会智库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提升资金筹集能力。要建立健全社会智库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由现有的单一注重专家、同行评价,向注重政府需求和社会公众期盼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转变,多出体系化、高质量、切实管用的决策咨询、应用对策成果,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决策咨询服务。
(三)完善社会智库人才知识储备体系。推动建立黑龙江社会智库人才流动机制,吸纳全社会各领域的人才为我所用,进一步提升和积累社会智库人才储备,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支撑体系。培育和加强专业化程度,优化资源布局,打造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经世致用的核心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重点培育对俄经贸合作、冰雪产业、省情研究、民生事业、民营企业孵化培育、“一带一路”发展、旅居养老、绿色农业、高新科技、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人才。要在具有某些优势的“新字号”“老字号”“原字号”上下一番苦功夫,确定一批近期重点扶持、中期优化推进、长期跟踪研究、持续滚动、见功见效的资助项目,凝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学科特点的“龙江学派”。
(四)营造公平发展环境获得公信力。要着力破解社会智库难作为的问题,鼓励社会智库在服务政府科学决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民生规划应用、地方性特色发展等诸多领域中发挥作用,为社会智库提供展示能力发挥作用的舞台。要研究制定针对社会智库多层次的支持办法,重视鼓励社会智库领军典型的示范作用。加强推动社会智库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工作,拓展社会智库参与决策服务的有效途径。政府部门要着手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规范咨询服务市场,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报送和传播机制,完善社会智库产品供给机制。要畅通社会智库与各级党政部门的交流合作机制,拓宽成果的转化渠道,助力社会智库在参与决策咨询研究中获得信息知情权,优化社会智库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实质是在“思想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让社会智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利用其专业人才、智力支撑和“思想产品”为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专业化决策咨询服务,实现公共资源的最大价值。政府向社会智库购买决策咨询服务机制,不仅让专业的社会智库自身焕发勃勃生机,还可以使其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资金和资源,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决策咨询服务,公共服务的质量由此得以提升。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实现简政放权,降低行政成本,实现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社会智库通过接受政府购买其产品和服务获得自身发展。
(五)打造新型的“龙江社会智库联盟”资政航母。建议由省社科联牵头,组建社会智库参与的、集约化的、汇聚多元智力的“龙江社会智库联盟”,推动社会智库在研究、活动、人才、资政建议等方面形成多维呈现、灵活应对、相渗互补的交流互通机制,将全省社会智库的思想力、研究力、资政力与其自身的影响力、舆论引导力、公信力、国际交流能力等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健康发展、释放正能量、提高整体决策咨询能力的大好局面。同时,运用大数据平台带来的科技张力,构建顺应时代发展的“互联网+社会智库”的大数据支撑体系,打造龙江社会智库数字化“资政航母”,提高社会智库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充分利用成果发布会、年会、内参、新媒体推介、经济形势分析会、高端论坛、蓝皮书等多种形式对外发布研究成果,扩大黑龙江社会智库的影响力,构建政府和社会智库之间有效的关联互动、上传下达、相渗互补机制,提高社会智库资政启智的水平,走出一条服务地方党政和公共事业、突出黑龙江地方特色的社会智库健康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