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多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研究

2018-02-07唐先滨杨家成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新疆地区培育农民

唐先滨  杨家成

(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第一次明确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新型职业农民以年富力强的青壮年为主体,年龄介于18至50岁之间;农业收入占个人年收入的80%以上;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初中以上学历,以大专学历的职业农民为主体,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规模化经营主体,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具有创业投资活力。结合新疆实际情况,新生代农民、种养能手和承包大户、城市返乡创业农民、兵团农场的个体承包经营者、农业相关专业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从事现代化农业经营的企业家作为均可新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这些人群充满创业激情、致富热情和投资活力,只要政府积极加以引导和培养,将成为推动新疆地区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农业发展、解决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在新疆地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新疆农业发展的优势,在西部地区形成示范效应。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高素质的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方法、手段,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方法、手段是现代高素质农民所必须掌握的。农民素质与农业的现代化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推动新疆地区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先进科技和先进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从而推动新疆地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一、新疆多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障碍分析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率先实行改革,由“大锅饭”式的人民公社制度转变为“大包干”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改革在当时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呼声,推动了农村经济活力的迸发。但是,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必须发展适度规模化的现代农业,这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是集约高效、专业分工、市场导向、产业化和机械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业经营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既是我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和动力,也是进一步发展农业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和方向。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而要发展规模农业就必须破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桎梏。

2.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的补偿机制和流转程序

为了规范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体制机制,我国先后颁布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两部政策性文件,国家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至此,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流转规则已经初步制定。但是,这一流转原则和规则并未得到乡镇一级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充分尊重和严格执行。在新疆民族地区也同样存在着基层组织随意操控土地流转的现象,农民群众应有的收益被削减,法定的权益没有得到完全的保障,而基层干部在流转过程中攫取了不正当收入,农地流转的补偿机制还很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是脆弱。在这样的行政活动和执行过程中,农民对于流转土地的意愿和积极性受到了挫伤,这本身就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副作用。

3.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不利于人才向农业流动和农民的职业化

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是长期的、历史的和复杂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但是要想破除它又很难,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至少存在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是制约农民职业化的直接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的资源配置使得人才不愿向农村和农业流动,而缺乏一定数量的农业人才就不能培育出相当数量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体系有待健全

新疆是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的地区之一,现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体系的不健全。一是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专业的培训机构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载体,新疆目前专业的农民培训机构无法满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农民培训班不够专业,只是一种临时性、季度性的集中培训机构。二是缺乏专职的师资队伍,目前新疆地区对于专职从事农业培训的师资队伍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专职的农技师、农业宣传员、农业科普员和农学教师等人员上的缺口很大,这也是阻碍新疆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发展的重要原因。三是缺乏专门的农技教材。一方面,新疆职业农民培训的教材目前主要一些偏理论性的教材,实用性和技术性并不高,而且广大农民对这些课程的学习热情也不高,农业技术类的教材不多。另一方面,双语农技教材相当匮乏,解决语言障碍问题也是新疆地区农技教材建设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财政投入有待增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性工程,对国家财政资金的需求和依赖性较大,而且是一种长期的持续性的投入。截止2015年底,国家支持新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补助项目资金9700万元,75个项目县承担了培训任务,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912万人,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1.422万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15.49万人,人均培育资金为573.56元。从培育资金的总量上看,国家财政投入近亿元,资金总规模相当可观。但从人均培育资金的均量上看,每人573.5元的投入还是很低的。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观念教育有待深化

无论是在我国内地还是在新疆地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首要的工作是观念教育工作。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由于农民群众长久以来都是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并且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固化的生产模式和思维方式,因此对于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同时,新疆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省份,少数民族农民群众也有自身的农业生产观念,他们把自己负责经营的土地视为家庭的生计之源,因此对于土地流转存在芥蒂,这种芥蒂是植根于文化观念上的,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新疆地区各族农民群众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理解和认识不足,要大力培育职业农民离不开各民族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而在观念教育上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以提升各族农民的观念素养。

(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宣传推广有待加强

近些年来,新疆地区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的效果不明显、成绩不突出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宣传推广工作存在问题。一个阶段的工作结束后并没有及时地进行总结和验收,同时也缺乏一种将实践成果向纵深推广的机制。这一方面是因为有关部门本身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足,并没有切实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一任务重视起来。另一方面,是新疆地区幅员辽阔,区内各地的农业发展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宣传推广工作的开展也受地理因素的制约。

二、新疆多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是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前提。第一,要建立稳定而灵活的农地承包制度。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动力,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的产物,同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市场需求。因此,加强和推进农业用地确权工作,明确农业用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健全农业用地承包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第二,要建立规范而协调的农地流转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要避免在农业用地流转过程中的寻租行为和违规问题,另一方面要避免农业用地流转的制度僵化和“高门槛”现象。应该从制度上支持和鼓励农业用地的合法流转行为,压缩寻租空间,降低流转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打击腐败行为。第三,要健全现代农业职业制度。一是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身份与职业身份的统一,吸引人才向农业和农村流动,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职业认同。二是逐步推行新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制定合理规范的职业认定和准入标准。三是逐步完善农业相关资格证书制度,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参加相关资格认证考试,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知识水平。四是逐步建立农业职业分类和岗位制度,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分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化水平。

(二)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体系

健全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体系是推动新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提升新疆地区农民综合素质的直接要求。着力解决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和农技教材缺乏的问题,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支持。第一,建立一定数量的培训机构。探索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机构、培训单位、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的准入标准,加快建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以广播电视互联网远程教育为主体,农机化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多方参与、适度竞争的多元培育机制。第二,招聘一定数量的农业技师。特别是要吸收一批农业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机构,充实专业师资队伍。同时,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育工作,以实现互联网远程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的推广,间接减少对专业农学教师的硬性需求。第三,加快出版一批高质量的双语农技教材。一是从农业发达国家引进一批教材,二是结合我国国情和新疆自治区区情编订一批教材,三是要从汉语教材中精选并翻译出一批维吾尔语教材,四是教材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听取农民群众意见,最终使得农技教材成为各族群众能看懂、能学会、能实践的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教材。

(三)增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财政投入

现阶段新疆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方兴未艾,逐步增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财政投入,为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第一,划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专项资金,提高国家和自治区财政的支农比重,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扶贫的重要内容,这是新疆自治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资金来源的主渠道。第二,充分发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促进新疆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兵团农业为示范引领,推动兵地融合发展,大力推广兵团优秀农场的先进经验,吸引兵团资本流向新疆现代化农业领域,为新疆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高技术和资金支持。第三,充分利用中央惠疆扶持政策,发挥“对口援疆”的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内地发达省份“对口援疆”工作在促进新疆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向农业现代化国家、内地农业发达省份“取经”,加强现代农业领域合作,鼓励内地涉农企业到新疆投资,借鉴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同时鼓励私人资本流向有利于新疆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行业和领域。第四,逐步完善并推广新型职业农民贴息贷款政策,为已经获得官方认证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一定额度的专项贴息贷款,对扩大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资金扶持和贷款优惠。

(四)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观念教育

必须深化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观念教育,同时必须大力推广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和农民基础文化教育。第一,创办一批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双语学校,提高少数民族农民群众的汉语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必要的以现代农业文化为内容的观念教育。第二,开办一批新疆特色的农民夜校,将观念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帮助农民群众转变农业经营观念和提高生产技能。第三,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三下乡”活动,充分发挥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方面的作用,落实“访惠聚”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长效机制,拓展文化支农的渠道,推动文化扶贫、知识扶贫和观念扶贫。第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领导和文化领导作用,[3]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促进农民群众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观念水平的提高。通过多方面努力,最终使农民职业化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宣传推广

新疆地区是民族众多、地广人稀、区情复杂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安全维稳工作相当严峻,保持政令畅通,确保中央和自治区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基层离不开有效的宣传推广和监督工作。第一,加强自治区、地州两级政府的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宣传和督导工作,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入政府综合考核的指标体系。第二,加强县级和乡镇政府的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调研和推广工作,将中央和自治区的相关政策与本辖区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结合起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施方案和推广方案。第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落实和反馈工作,发挥村党支部的引导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攻坚克难,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宣传到户、推广到人。同时,各级政府和农村“两委”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收集和反馈,及时总结阶段性工作经验和成果,并以此为现阶段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基础,确定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侯江龙,刘瑞,李翊阁,郭艳红,李胜利.对宝鸡市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02):62-65.

[2]佚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100问[EB/OL].(2012-04-25)[2017-5-10]http://wenku.baidu.com/view/c7fd533431126edb6f1a10fe.html.

[3]杨喜祥,鞠肃.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复杂矛盾能力的调研报告[J].沈阳干部学刊,2012(01):54-57.

猜你喜欢

新疆地区培育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写好“服”这个字——新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星级服务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的临床研究
多元文化护理在新疆地区的发展与思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