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具有社会组织特点的帮扶体系和运行机制
2018-02-07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
◎ 北京市民政局局长 李万钧
北京作为首都,在助力受援地区打好脱贫攻坚战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和政治责任。全市对口支援、帮扶协作任务涉及河北、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河南、湖北等7省区89个县级地区,贫困人口超过190万人。同时,北京市还有234个低收入村和12万低收入困难群众,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任务十分艰巨。
目前,北京市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近1.3万家,其中市级社会组织4000多家,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具有重要意义,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是时代使命的召唤,是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要求,是精准扶贫体系的内在要求。
北京市民政局与市扶贫援合办联合出台了《关于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的指导意见》,建立具有社会组织特点的帮扶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以多种方式组织实施对口支援。这次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帮扶内容主要聚焦在八大领域,即参与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志愿帮扶、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环境治理和其他帮扶。参与北京市精准救助以占比最高的因病致贫家庭为主要对象,“一对一结对子、持续帮到底”,凝聚社会力量,形成精准帮扶运行体制。
二、重新组织开展资源动员。社会组织要把参与脱贫攻坚作为今年的重大事项,提交理事会讨论,要在重新组织动员资源、选定帮扶项目、组建帮扶项目小组、安排帮扶活动计划等方面形成决议。枢纽型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联合党委,要在各自的管理体系内进行深度动员。7月19日动员大会当天,就签订了40份意向性帮扶协议,涉及帮扶项目76个。8月22日项目对接大会上,北京的社会组织又与受援地区签约了38个项目。
三、建立具有社会组织特点的精准帮扶模式。社会组织应紧扣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的原则和规律,结合帮扶对象和受援地区实际,针对帮扶地区和困难群众个性化需求开展个案帮扶,因人因户因地因贫困原因施策,实现帮扶的精准化;开展协同帮扶,积极协助配合政府部门、社会单位的扶贫项目,把区域帮扶、领域帮扶与社会组织帮扶融合起来,收到最好的整体帮扶效果;开展可持续帮扶,不断动员内部资源按需而动,长期坚持。积极培育当地社会组织,建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实现帮扶的长效化。
四、构建社会化运行机制。社会化运行机制就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利用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协同协作制度、搭建合作平台、畅通对接渠道,实现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这次10家支持型社会组织在政府的授权委托下,承担全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行动的联络协调、咨询服务、协同管理、事务工作,形成“一个中心、多个节点”的社会化运行机制。依托支持型社会组织,建立社会组织脱贫攻坚活动与政府行政体系有效对接,协调推进,协同发展的社会化工作体系。
为确保帮扶行动取得实效,一要加强统筹协调,二要加强帮扶项目管理,三要坚持党建引领。各级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要支持帮助社会组织合理确定帮扶目标,细化项目措施,形成责任清单,纳入年底绩效考核;搭建联络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的通道。帮扶项目及时备案,每半年上报项目进展;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工作报告纳入年检考评管理。34个社会组织联合党委既是社会建设的工作枢纽,也是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组织动员中心,要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动员号召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投身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行动。
现在,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为受援地区贫困群众如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