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清县:着力构建乡村治理服务新模式

2018-02-07

中国民政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农户社区服务

近年来,德清县通过创新乡村治理机制,调动村庄内生动力,营造起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提升乡村治理凝聚力。一是育好一支“领头雁”。开展“先锋领雁”行动,落实城乡社区主职干部定期培训,深化开展书记论坛,完善主职干部中心工作捆绑考核、健全项目领办、述职评议等机制,切实提升带头人能力素质。评选县级美丽乡村建设带头人4名,切实强化基层干部正向激励。二是撒好一把“黄金米”。制定新一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办法,通过财政补助、政策倾斜、金融支持等加大“输血”力度,同时鼓励推进异地联建物业、集体土地入市等举措,探索产村融合发展模式,增强“造血”功能。三是联好一份“党群情”。在全县174个城乡社区全面实行集中办公,通过“亮出服务清单、提供全程代办、分解网格服务”等举措,让城乡社区干部真正“搬出办公室”走进群众中。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推广“群众说事室”“党代表驻点工作室”“返乡走亲”等做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纳米”。

二、以三治融合为支撑,激活乡村善治内生力。一是坚持自治为基。突出村党组织领导核心,系统推进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着力实现村官民选、村策民定、村务民理、村事民管。探索建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村级社会组织为补充、村民广泛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全面推行阳光村务“七步法”,落实重大事项决策“五议两公开”。在全国首创了“乡贤参事会”农村治理模式,以“农村智囊团”的形式,发挥补位和辅助作用,推动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实现从“代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转变。二是坚持法治为纲。建立覆盖全县域的“一中心四平台”综合治理机制,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创新“七个一线工作法” (力量配置在一线、问题排查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防范稳控在一线、廉洁执法在一线、干部检验在一线、政绩创造在一线)、“五进五不出工作法” (政策宣讲进农户,信息咨询不出村;科技扶持进农户,创业帮带不出村;文明倡导进农户,文化娱乐不出村;纠纷调处进农户,矛盾化解不出村;网格服务进农户,群众办事不出村)、民情恳谈、老娘舅草根义务调解员等工作机制,构建起大防控大调解体系。三是坚持德治为领。依托“百姓设奖奖百姓”这一有效载体,深入挖掘培育草根中的“最美”典型,形成了“金字塔”式先进典型群体。“塔尖”为国家、省级先进典型,“塔身”为“民间奖项”设奖人及受奖人,目前全县已设立51个民间“草根奖”,累计受表彰人数达5000多人。“塔基”为3000多户农村文明细胞典型示范户、数量众多的基层“文明五心”好公民和人数超过1.5万名的民间志愿团队,“最美现象”由风景成为风尚。

三、以“三社联动”为路径,激发乡村服务新活力。一是多方位培育专业人才。扩充社区专职人员队伍,实行社区工作者定员管理,核定社区工作者职数。建立职业水平考试培训制度、登记管理制度、继续教育制度、薪酬保障及表彰奖励制度。健全社会组织专业队伍,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人才配套政策、专职人员教育培训、资格评价、社会保障和人才交流机制,促进社会组织之间合作互助。二是多角度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创新推进“幸福邻里”中心建设,整合“碎片化”社区服务设施,拓展社区公共服务空间,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目前,全县已建成22家幸福邻里中心并实现社会化运营。实施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建立社会组织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大力扶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三是多样化创新服务方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将购买公共服务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形成“政府购买、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公共服务新机制。同时积极倡导公益创投,建立福彩公益金资助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制度,成立省内首家县级社区发展基金会,吸引社会资本,将公益创投理念应用于社区服务领域。

猜你喜欢

农户社区服务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社区大作战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