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02-06宋阳平
宋阳平
摘要: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阅读,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做到根据教学内容有步骤地施教,加强课内自主学习,然后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同时重视阅读能力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读书方法;培养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才干并激发其创造才能。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多样朗读,培养语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学作者的语言,学作者的遣词造句,学作者的神气、音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大量的朗读,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其中蕴藏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学生对课文中准确优美的词语,生动鲜明的语感,奇特严谨的结构,都能留下一定的印象。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课文,特别是通过一些重点语句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黄山石头的多而奇,读着读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就自然而然地用语气表达出来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如:在读了课文中描写春天的句子后,给学生播放春天的画面,引导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再读课文。这样,使学生在读中体会文字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情感的熏陶。
二、营造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地带”
与其布置阅读任务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常常给我的学生讲述自己阅读书籍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读”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与学生交谈时,时不时地对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喜爱、对书的渴望,产生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三、把“导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关键点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才能在读中动真情,读得法,以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是创设情境。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遥远或者学生没有体验过,那么理解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创设情境地读,会收到较好地效果。《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我先播放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画面,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地震带来的灾难和失去亲人那种撕肝裂肺的伤痛,这样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朗读课文时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是读中悟情。读,作为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要让学生钻入文中,体味、品味,然后跃出纸外,去表达,去交流。这样,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化有声的语言为活生生的形象,朗读就成为打开学生闸门的一把钥匙。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我抓住“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引导学生去对比、去揣摩、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我问:“父亲每次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心情,阿曼达有什么表现?阿曼达牢记了父亲的这句话,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我帮助学生梳理父子俩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在读中明白:彼此的信任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在朗读时,学生批文入情,声情并茂,当父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时,同学们都潸然泪下,取得了极佳的朗读效果。
三是读中学法。“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读中学法,就是要求在阅读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而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桂林山水》第二课时的时候,围绕读,我设计了:初读找特点、再读读特点、三读明写法板块进行教学,加快了课堂进程,使学生掌握了新的阅读技巧。
总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只有努力研究阅读方法,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才能真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明.語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2]刘天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J].世界教育,2006年08B.
[3]石雪莉.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6年4月
[4]郑志强.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2月.
[5]李杏保.语文学科教育参考资料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6]王汉澜.《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洪县四河实验学校 2239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