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2-06朱医明朱莉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中医针灸康复训练效果

朱医明+朱莉莉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针灸对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0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康复治疗,研究组应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的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临床上,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针灸;康复训练;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4..02

中风偏瘫是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发生障碍。一旦患有中风偏瘫,将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1],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临床上,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常应用康复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鉴于此,笔者对我院收治的52例中风偏瘫患者应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展开深入研究,现将具体情况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患者104例,均于2016年1月~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疾病造成的肢体活动障碍患者、排除脑部肿瘤造成的肢体瘫痪患者及心、肝、肾等器官有缺损患者[2]。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男23例,女29例,年龄在41~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6)岁,病程为1~17天,平均病程为(11±4.2)天;研究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在43~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2)岁,病程为1~18天,平均病程为(12±3.3)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具体的措施是:第一,对于早期卧床不起患者,要采取对其进行瘫痪肢体按摩,以防肌肉发生萎缩,而对于大小关节应进行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以防关节发生僵硬;而对于能活动患者,可以适当搀扶其下坐,在板凳上做踢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防止心血管机能发生减退,以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第二,患者能够独自步行患者,可以采取步行训练和上肢功能训练,步行训练包含平衡杠内、外步行,扶拐杖步行,独立步行,应用步行,上、下楼梯等。上肢功能训练包含协调动作训练和动作训练。每天的运动量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进行调整。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针灸,选取的穴位主要有三阴交、人中和内关。同时根据患者瘫痪部位的不同选取穴位,其中上肢瘫痪者应选取曲池、大椎、合谷和阳池等;下肢瘫痪者应选取委中、太溪、悬钟和环跳等;对于口嘴歪斜者,应选取人中和地仓;对于语言障碍者应选用醒脑开窍针法,主要是以针刺水沟穴为主,头针采取脑三针和颞三针。在针灸的过程中,施针者一定要把握好不同穴位的施针强度和方法,每天治疗1次,四周为1个疗程,每次穴位留针30 min,每隔5 min行针1次。

1.3 观察指标[3]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其中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消失,肢体活动自如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肢体能做一些简单的活动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偏瘫较治疗前更严重为无效。ADL评分采取巴氏指数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自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显效31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6.2%(50/52);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80.8%(42/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9,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食品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劳动强度也越来越轻,社会竞争非常大,使得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患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也逐年增多,中风偏瘫的人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同时也越来越年轻化。在临床上,大多数的中风偏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对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中风偏瘫是由于人体内的肝脏肺腑出现气血不足、阴阳失调难以滋养血脉经络而引发的中风[4]。因此,采取中医针灸方法对患者不同偏瘫部位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促进患者血液流通,增加血流量,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以减少脑组织发生损伤[5]。本次研究组患者应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通过科学的锻炼患者身体的各个部位,提高患者神经系统的活跃度,加速脑部细胞进行重组,促使处在休眠状态的脑细胞得以恢复。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单一使用康复治疗的对照组80.8%;而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易小琴.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相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6):103-104.

[2] 陈晓东.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167-168.

[3] 王劲峰.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J/OL].亞太传统医药,2015,11(02):91-92.

[4] 王晓莉.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2):109-110.

[5] 周玉梅,孙铭楠,董晓萍.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256-257.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医针灸康复训练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85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中医针灸结合西药治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