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工院校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几点思考
2018-02-06李美玲
李美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对问题的疑惑,有利于激發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并引导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但是有些教师由于缺乏提问的技巧,虽然课堂上积极提问,师生互动积极、课堂氛围活跃,但是学生学习效果却很差,基本的知识也没掌握好。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二、影响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归纳了以下几个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
1.课堂提问太随意,问题难度设置不合理
提问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感觉数学高不可攀,丧失信心,课堂教学无法继续进行。反之,提问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和思考性,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相关的旧知来探究新知,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语意表达不清楚,目的性不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语句具有歧义性,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如在讲概率问题时,“小明10次射击中有4次射中靶心,问小明射中靶心的概率”。教师的提问是“小明怎么才能射中靶心”,学生的回答是“小明要多加练习”。学生的回答不能说是错的,这是他个人对教师提问的一种理解。因此,课堂提问应该要精心设计、具体明确,不要产生任何歧义。
3.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
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唯恐打乱已经备好的上课计划,几乎不给予正面的回答,而是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过去,甚至对学生的质疑拒绝回答,造成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敢再有任何不同的想法,限定了学生的思维。
三、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原则
根据上述对影响课堂有效性提问因素的分析,总结了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主要原则。
1.目的性原则
问题的设置难易程度适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通过问题的提问、解决,使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2.启发性原则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境地。课堂的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3.循序渐进性原则
课堂提问要符合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而因势利导。问题的难度设置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措施
1.提问要难易适中、深浅适度
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诱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创设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地延伸、扩展。
2.提问要目的性明确
对于课堂提问的问题,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在课前认真挖掘教材的广度、深度,高屋建瓴,真正体现激疑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已经掌握了什么内容,将要掌握哪些知识,如何在新旧知识之间找到平衡点,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3.鼓励学生间相互提问,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较难的知识点或者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学生对于不理解的问题或者存在的疑惑,可以向教师直接提出,教师无需回避,教师当堂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课后查询后回答,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五、小结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比较常见的交流方式,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的课堂教学,课堂提问都被广泛地应用。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总之,成功的提问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单位:温州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