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心理干预在绝经期取环患者的临床应用
2018-02-06石改玲
石改玲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预见性心理干预在绝经期取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绝经期取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预见性心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取环困难度及不良心理评分。结果 经护理后,实验组不良心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取环困难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心理干预在绝经期取环患者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取环困难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预见性心理干预;绝经期取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6..01
我国的基本国策为计划生育,我国妇女常用的避孕措施为放置节育环[1]。绝经期妇女由于机体内激素水平以及相关子宫功能的改变,可能导致节育环发生变形。为了研究分析预见性心理干预在绝经期取环患者的临床应用,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绝经期取环患者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绝经期取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患者均已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对照组年龄48~58岁,平均年龄(54.18±8.19)岁,带环时间7~26年,平均时间(12.18±3.19)年;实验组年龄49~59岁,平均年龄(54.22±8.17)岁,带环时间7~25年,平均时间(12.21±3.16)年。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预见性心理干预,手术前,为患者讲解相关注意点,介绍具体的环境,消除患者焦虑以及不安的情绪。手术后,告知患者绝经期取环相关知识,引导患者注意形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进行合理的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取环困难度及不良心理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护理后,实验组取环困难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护理后,对照组心理情绪评分为(25.98±11.68)分,实验组心理情绪评分为(38.28±11.17)分,实验组不良心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预见性护理即有一定计划和目的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使患者保持健康的习惯,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
我国的基本国策为计划生育,我国妇女常用的避孕措施为放置节育环。绝经期妇女由于机体内激素水平及相关子宫功能的改变,可能导致节育环发生变形,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预见性护理在绝经期取环患者的临床应用[3],可改善患者紧张及焦虑等负面情绪,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手术效果。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预见性心理干预。经护理后,实验组取环困难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心理情绪评分为(25.98±11.68)分,实验组心理情绪评分为(38.28±11.17)分,实验组不良心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0%(P<0.05)。
综上所述,预见性心理干预在绝经期取环患者的临床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取环困难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樊淑珍,杨志杰.宫腔镜下围绝经期妇女取环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5(29):204-205.
[2] 陈冬梅,黄 丽,刘富荣.绝经期取环128例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健康月刊,2012,29(7):117.
[3] 孙少华.中医护理干预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期妇女节育器取出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111.
本文编辑:张 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