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心肌梗死的长期疗效对比研究

2018-02-06陈刚王敬科郑强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6期
关键词: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心肌梗死

陈刚+王敬科+郑强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心肌梗死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行保守治疗,实验组55例行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长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经比较,实验组患者2年后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介入治疗、保守治疗、心肌梗死、长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6..01

为探讨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心肌梗死的长期效果,本文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9例,对其中55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发现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显著改善。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男41例,女13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1.23±2.74)岁。实验组55例,男39例,女16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如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行保守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 mL,2次/d,连续治疗8 d[2]。实验组患者行介入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术前患者行负荷量为300 mg的氯吡格雷治疗,并依据造影结果对患者血管行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后皮下注射0.4 mL低分子肝素钙,2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连续治疗1年[3]。并长期让患者行阿司匹林治疗,根据患者血脂情况及心功能情况调整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剂量。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對患者随访,记录1年心脏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并记录2年心脏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以及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1年内心脏事件发生率与再住院率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3年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以及生存率比较(见表2)

3 讨 论

临床上治疗心肌梗死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或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对患者病变血管直接实施治疗,使得血管的血运重建功能短期内可恢复,从而保持血运持久性,防止出现冠状动脉不良。保守治疗是利用药物治疗方式对患者血栓负担进行减轻,同时也钝化不稳定斑块。药物治疗对严重病变血管狭窄很难起到改善心肌缺血及血管狭窄的良好作用,因此治疗后患者很容易出现心脏时间,长期治疗效果不够明显。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9例,并将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行保守治疗,实验组55例行介入治疗,发现实验组1年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9.09%,再住院率为12.73%。对照组1年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为24.07%,再住院情况为27.78%。另外,实验组患者2年内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且2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 飞,许 澎,乔 祺.超声介导一氧化氮微泡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7):2678-2683.

[2] 赵启明,盛 开,张选奋.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7):2766-2775.

[3] 李景瑞.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20):2823-2826.

本文编辑:刘欣悦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心肌梗死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急性重症胰腺炎80例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