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妥拉明联合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2018-02-06刘吉亮
刘吉亮
【摘要】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联合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共28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140例,全部给予基础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给予酚妥拉明联合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5%和72.8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时,采用酚妥拉明联合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酚妥拉明;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钙;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1..02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酚妥拉明联合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了2008年1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28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以其作为分析对象,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08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8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198例、女82例,患者入院时的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劳力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紫绀、心功能(NYHA分级)Ⅲ-IV级,B超探查:右肋缘下斜切肝右叶最大径在10~14 cm之间。现先按照入院编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140例,观察组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3.5±11.2)岁;对照组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2.9±10.6)岁。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即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强心、利尿、改善通气和抗感染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即在5%的葡糖糖溶液中250 mL加入10 mg硝酸甘油,以10 μg/分进行静脉滴注,以血压为依据对每分滴注量进行调整,每天1次[1]。观察组在 5%的葡糖糖溶液250 mL中加入20 mg酚妥拉明,以每分钟6~15滴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1天1次;在5%的葡糖糖溶液250 mL中加入300~400 mg的注射用血栓通,每天1次;腹壁皮下注射0.4~0.6 mL的低分子肝素钙,每天1次。两组患者共进行为期7~8天的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检查、血生化和血气分析,密切观察临床症状。
1.3 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探查肝脏回缩2 cm以上,劳力性呼吸困难减轻,心肺功能增强Ⅱ级,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降到正常范围;有效:上述症状改善明显,心肺功能有所增强;无效:经过治疗,各项临床症状均没有改善,与治疗前无异,甚至某些患者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85%,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由于肺通气功能障碍、血液粘稠度增高,肺部微循环障碍,致使肺动脉高压加重,通气和血流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会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酚妥拉明有助于肺小动脉扩张,促进右室舒张末压、肺楔嵌压和肺血流阻力的显著降低,从而增加心输出量,并且有助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有效缓解,促进气道阻力的降低和通气功能的改善;注射用血栓通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微循环的改善和机体纤维活性的提高,实现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本身具备一系列的功能,如抗氧化、抗自由基,能够有效保护缺氧性组织损伤[2];低分子肝素钙本身所具备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生物利用度较为明显,有助于微循环的改善和红细胞黏附的减少,从而降低血黏稠度,增加肺泡血流量,改善低氧血症,预防肺动脉高压。通过联用三种药物,可以将药物之间的最大效用充分发挥出来,极大的增强临床疗效。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85%>72.85%)。
综上所述,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时,采用酚妥拉明联合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 陈 雁,闫玉琴.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07):1255-1258.
[2] 林雄方,陳 浩.氟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2016,47(03):66-68.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