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法
2018-02-06唐惠忠
唐惠忠
领悟意旨法
该法又叫提炼中心法,指的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涵,准确提炼材料的中心意旨,将其作为笔下作文的主旨。这是材料作文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只是简单地扫描材料,无视材料的中心意思,所提炼的观点就可能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领悟材料意旨,一般可按如下步骤操作:第一,理清对象,辨明关系,明确材料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包括有怎样的结果);第二,立足整体(千万不要只看只言片语就匆匆作出判断),要明确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第三,从归纳出的道理、启示中选择恰当的某一条作为立意点。
【材料】
果戈理在自己的作品发表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科夫斯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斯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过了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理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分析】
该则材料的中心意旨是什么?有人說,这是提倡要学会尊重他人(老诗人没有尊重果戈理);也有人说,依据“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应当写“严格要求出精品”。其实,“年迈的茹科夫斯基”因为“有睡午觉的习惯”,故而“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这与是否尊重他人并无关联,不能武断地说老诗人没有尊重果戈理的劳动成果;而“严格要求出精品”的看法看似有道理,却也因仅凭对方瞌睡“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的鲁莽行为而难以成立。仔细想一想,故事中的果戈理没有在了解真相之后再行动,未免有凭主观臆断行事之弊;或者说,他对自己的作品没有采取审慎的态度,以致让习惯(“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成为了一种破坏。因此,综合看来,最佳立意可表述为“严格要求自己、善于听取意见固然可取,但不能莽撞”“别被表象迷惑了双眼,要去了解真相”。
由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假如作文题列出的是某种现象或结果,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由果溯因(因果推导)”的方法来进行深度审题、快速立意,即由结果去推导原因、分析实质。
【材料】
一只美丽的蝴蝶去找医生整容,医生对她说:“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来做美容。”蝴蝶说:“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
医生说:“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蝴蝶打断医生的话:“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
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整容手术。几天后,当一层层的绷带被解开,蝴蝶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镜子,镜子里面竟然是条毛毛虫。
【分析】
材料讲的是蝴蝶为了追求更年轻、更美丽而做整容手术,结果适得其反,变成了一只毛毛虫(“毛毛虫”在这里是丑陋的代表)。缘由无非有二:其一,蝴蝶没有认识到“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身在“美”中不知“美”),从而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反而害了自己;其二,蝴蝶虽然“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但她“美”了还要更“美”,没有给自己的欲望上把锁。由此出发,立意角度可设定在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当前,珍惜现在所拥有的;2.贪婪贻害无穷,一定要学会控制欲望。
求同析异法
高考材料作文题有时也要求考生阅读多则材料来完成作文。这种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有个显著的特点,即若干材料不可能“风马牛不相及”,没有丝毫联系。审题立意时,我们一般先“求同”,就是要在逐则分析材料意义的基础上,找出其中的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材料的整体意蕴、命题的基本指向);再“析异”,就是要通过更为细致的解读,凭一双慧眼发现不同材料各自的侧重点(或者说多则材料之间的相异点)。
【材料】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分析】
由于是任选两个或三个,立意就十分广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的是自强不息;“月是故乡明”,强调的是乡情,可以引申出爱国;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核心是相信自己,不必羡慕他人;魏源的“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强调的是基础、实力、抱负越大,越有利于发挥才干;鲁迅强调的是敢于去做,不要犹豫,敢为天下先;毛泽东强调的是抓住现在,在当今的时代成为风流人物。知道了这些含意,考生进行组合时,最好用对比,或者含义相近的话立意,如就李清照和鲁迅的话,可以立意为“你很好,不必羡慕他人”“坚定地做好自己”;如就毛泽东和《周易》的话,可以立意为“自强不息,奋斗当下”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