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分析
2018-02-06唐春雨
唐春雨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云南白药治疗。比较治疗7天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加用云南白药,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及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4..01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内科急症,是人体内胃、十二指肠等部位发生了病变性质出血症状。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患者出血症状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病情加重,危机生命安全。药物治疗是治疗的常用方法。下面就我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资料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其中治疗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4±3.4岁,26例患者为消化性溃疡,18例患者为胃炎出血,5例为胃癌出血,2例患者出血病因不明。观察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2±3.8岁,28例患者为消化性溃疡,19例患者为胃炎出血,4例为胃癌出血,1例患者出血病因不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注射用80 mg加入0.9%氯化钠200 mL静脉滴注,同时应用止血药物6-氨基乙酸6.0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血糖偏高患者除外)静脉滴注。治疗7天。
观察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注射用80 mg加入0.9%氯化钠200 mL静脉滴注,同时应用止血药物6-氨基乙酸6.0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血糖偏高患者除外)同时口服云南白药,每次0.5 g,每日4次,连续服用7天。
1.3 判定疗效
疗效显著:患者治疗7天,呕血、黑便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治疗7天,呕血、黑便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治疗7天,呕血、黑便等症状,没有改变,或者症状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内科急症质疑,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饮酒、情绪紧张、药物刺激,劳累、饮食不当,引发该病发生。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为患者出冷汗、头晕、四肢乏力、呕血、便血等。药物治疗是本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根据资料统计发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最近几年内,发病人数有上升趋势,年龄有年轻化。本病有发病急,进展快。抢救不及时,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男性为高发人群。主要是患者疲劳、饮食不规律、情绪紧张和药物刺激等因素。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患者腹痛症状,在出血后缓解,有再出血情况,腹痛症状持续。
本组研究资料显示:治疗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治疗有效。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临床急症。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高了非曲张静脉破裂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奥美拉唑为胃壁细胞质子泵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抑制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由于H+、K+-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故本品抑酸能力强大。
质子泵抑制剂是最有效的抗胃酸分泌药物,能有效地控制胃酸和胃液容量,是治疗胃食管返流病、高胃酸分泌性疾病和消化性溃疡的最佳药物之一。奥美拉唑能选择性、非竞争性地抑制细胞膜中的质子泵-H+-K+ATP酶,阻断酸分泌步骤,产生强力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
云南白药是中药,有良好的止血功能,可以加速止血,缩短病程。云南白药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增加凝血酶原含量。促使血小板释放和聚集。云南白药能抑制炎症物质的释放,改善血管通透性和体内微循环,预防创伤感染。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上消化道患者预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麻 荣.对不同年龄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4):45-47.
[2] 于平艷.上消化道出血244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3):66-67.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