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开发的变化趋势
2018-02-06陈立新
□ 陈立新
一、从企业到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开发的重心前移
企业一直是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的主战场,高技能人才的开发长久以来依赖企业内部技能人才的自然成长。时至今日,很多人对高技能人才开发还持这样认识:技术工人只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自我钻研,就能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技术操作难题的高技能人才,而现实的高技能人才成长途径也确实大体如此。但这种开发模式可能会造成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整体数量缺乏、成才率不高、成才周期长等问题。这种企业主导,依靠岗位经验积累、自我学习钻研的高技能人才开发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高技能人才开发的需求。
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加快,要求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必须更加注重知识迁移能力、工程技术解决能力、理论与实际联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操作技能培养和训练在其整体技能构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是否具备扎实的本岗位专业理论知识,已经成为技术工人提升他们职业应变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也是他们成为高技能人才必备的素质条件。因企业一般不具备相应的人才准备,难以为技术工人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传授。
另一方面,社会对高技能人才人格修养方面的要求,也需要高技能人才的开发由企业向职业院校的重心前移。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技术工人队伍“青黄不接”问题,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青年人不愿意在一线工作”“已经拿(技师、高级技师)证的人缺乏主动钻研学技术的动力”,高技能人才“多数人让干什么干什么,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表明当前我们的技能人才队伍中存在着职业荣誉感较差,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而社会责任感、职业荣誉感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且其中某些需要“童子功”的培养,也就是越早培养越好,越有效果。而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学习产出的精华所在,也是教育的灵魂所在。正是出于对此的认识,近年来职业院校开始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多种能力品质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还强调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塑造完整丰富的精神力量上也开始有所作为。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需求,需正视和重视这种重心前移的趋势,及早调整高技能人才开发重心,以适应这种变化。
二、由普通到优秀,高技能人才培养层级进一步提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培养开发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就需要吸引更多更高素质的学生,让他们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对象。人往高处走,职业学校教育正在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最为重要的基础一环,但只有它们显现出普通院校不能比拟的优势后,才能吸引更多更好的学生加入到技能人才开发队伍之中。然而,现实状况是我国的职业院校与普通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这种情况在世界范围内也普遍存在。美国前总统和英国前首相,奥巴马和卡梅伦就分别以“不受待见的继子”“大学教育的破落亲戚”比喻美国中学职业教育和英国学徒制。对此,各国政府部门普遍采取了相应政策措施提升职业院校对学生加入技能人才培养队伍的吸引力。在英国,通过传统大学主办的技术学校,实现人们对职业教育学科知识扎实严谨,应用型综合技能全面开发的认可,树立起一系列毫不逊于普通教育的优质品牌。英国又于 1986 年在全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相沟通,在两者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并可以相互转换;20 世纪 90 年代初,又把一批技术学院改名为大学并与传统大学并列,使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互相融合,使接受职业学徒制教育已成为英格兰地区 54%青少年的首选学习路径。同样,我国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尝试,主要方式是通过延长职业教育学习时间,提高职业院校的学历层次,增加职业院校的公众认可度和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今天的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很多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留存的中专学校大多也通过延长学制,来提升职业教育学历层次。职业院校的学历层次普遍由三年的中专学历提高到五年的大专学历和七年的大本学历。职业院校的学历层次提升,开始显现出对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然而,由于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的普通教育特征明显,因此它们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仍以学历教育为主,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实训与理论教学的紧密结合程度不够;而很多学生也往往只看重学历并不重视实际的动手能力,不少职业院校并不能满足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专业要求。有必要进一步放开职业院校升格力度,特别是将传统技能人才培养的中等技术学校升格,提升这些学校的学历层次,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开发的必要举措。
三、由两方到三方,为更加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合作培养奠定了基础
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具有岗位养成、岗位积累和岗位个性等特点,因此,校企合作一直是高技能人才开发普遍采用的手段。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其优势是可以根据企业的职业和岗位的发展设置相关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编制教学大纲,并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组织课堂教学和实训实践教学,直接在企业进行定岗实训和实习,非常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然而,当前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企业方面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上并不积极,其中有企业对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认识不到位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性不高,企业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校企合作之中;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单一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不大,实施校企合作的投入产出比不高。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已经尝试引入行业组织加入到高技能人才合作培养之中,提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的“组合拳”,推动学校、行业和企业合作育人、共赢发展。
由师徒制发展而来的职业培训最早就是由行会组织实施的,十一世纪西欧出现的手工业行会,十二世纪就担当起培养本行业技能人才的任务,直至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出现,技能人才的培养才由行业组织转移到企业内部。行业部门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主要有: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较之行业内的企业和行业外的职业院校都要准确和及时;掌握本行业较多的内部技能师资资源;具备单一企业无法比拟的行业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具有行业内部同专业技能人才的召集能力,可大大降低单个技能人才培养成本。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合作培养,由院校和企业的双方合作发展到行业加入的三方合作,行业组织不仅能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且在统筹引领方面可能会起到更大的作用,为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发应充分重视这一变化,努力发挥行业组织、企业、职业院校各方的积极作用,有效提高高技能人才多方合作培养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