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层设计绘制平台蓝图

2018-02-06谭中和

中国社会保障 2018年2期
关键词:社保卡社会保险公共服务

■文/谭中和

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是我国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也是增强社保服务可及性与便捷性,适应流动性,使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具体举措。我们已经建立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险制度政策体系,但好的政策关键在落实,落实的关键是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

基本内涵

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是指政府直接经办或通过国有资产等公共资源投入,为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目标,预防和有效化解群众在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方面的风险,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发展等的直接需求所提供的保障。

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家在各级人社部门设立的,为各类用人单位、家庭和个人提供社保公共服务的基础性支撑系统。该系统重点针对五项社会保险的公共需求,通过组织整合、集成优化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提供可共享共用、方便快捷、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设备(如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自助设施、社保卡等)、人力资源,以及能够在不同统筹地区之间可交换共享的基础信息和社保业务信息数据等,以实现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实现社保信息交换共享,为用人单位和群众办理各项社会保险事务(如参保登记、缴纳社保费和领取待遇等)提供服务,实现社会保险的政策目标。

根据目前社会保险业务实际,这一平台大致承载如下功能:社会保险基础性业务办理,如一站式的参保服务;社会保险政务性管理,如办理退休审批、工伤认定等;专业性的增值服务业务,如社会保险政策咨询、社保公众微信号增值服务、社保卡搭载金融功能等增值服务、社会保险法律服务等。

另外,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不仅可以为用人单位和居民提供社保服务,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政府还可以依托该平台,提供更多的方便用人单位和群众的公共服务事务。如有的地区已经开展的将社保卡功能扩展成为“就业卡(或工卡)”,形成电子劳动合同及工资支付档案、社会保险参保电子档案等。在平台上除了办理社保业务外,还可办理退休人员等的一些社会福利,以及政府开展的一些社会救助(如大病医疗救助)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

总体判断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到2016年底,全国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7937个,专职工作人员近18万人。社会保障卡发卡超过10亿张,参保人员人手一卡的目标基本实现。国家-省-地市-县区和街道乡镇五级社会保险网络遍布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网络已经延伸到大多数乡村街道和社区村庄。自助机、移动互联网终端等新技术在社会保险服务中的应用不断扩展。颁布实施了32项国标和行标。一个以基层平台一站式服务为基础、“金保工程”和互联网及社保卡为手段、标准化规范化为支撑的全国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框架已经形成。

但是,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依然存在不充分和不平衡问题。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一些经办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内容和信息化提供的功能不够完备,服务手段、方式和渠道不能适应群众需要和快速发展的科技进步的要求,服务质量和考核评估体系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缺失。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地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差距加大。如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不统一、各地的运行体制机制差异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能力、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各地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文化传统、居民的意识等有差异,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的提供内容、运行方式,造成各地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论在总体上还是在具体事务上的不平衡状态。

几点思考

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描绘全国社保公共服务平台蓝图。首先应当解决社会保险事务政出多门、多龙治水、多头经办的问题,解决平台建设和运行中的体制机制问题。一是明确各级政府是统一平台建设的主体责任,各级人社部门是具体实施机构,各级发改、财政和编办等应当按照人社部门社会保险经办事务的需要,在规划、资金、机构和人员、基础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二是根据社保业务涉及人的一生,对人的生、育、老、病、护、伤残、失业、抚恤等各种风险实施兜底性保障提供服务的实际,国家统一规划,将上述所涉及的事务,如社保费征缴、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管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政府养老补贴、大病补充保险等业务,统一由人社部门管理,解决政出多门、撒胡椒面式的分散的福利性政策。三是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基础设施等差异大的特点,因地制宜、分步骤规划设计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切不可全国一个模板“一刀切”,不可超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能力、群众文化水平和文化传统等实际,搞全国一个标准的“大而统”。另外,顶层设计需要在摸清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社保公共服务建设情况基础上,设计全国统一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架构、不同层级(统筹地区)的责任、与政府其他领域公共服务的衔接和共享,以及实施步骤和目标等。

夯实平台基础。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需要一套基础性的软硬件做支撑,主要是“一网、一库、一卡、一员+标准化”。

“一网”即是依托“金保工程”建设的社保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目前网络已经延伸到了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但还存在信息网络系统功能不能满足需要,偏远山区乡村的网络稳定性差,通讯线路和系统维护成本高、日常维护经费无保障,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适应等问题。最为紧迫的是要统一不同地区的信息系统接口标准、应用软件开发和维护规范等,为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保网络系统奠定基础。

“一库”即社保信息系统数据库。这是实现全国统一社保公共服务的基础性保障。当前各地社保数据库系统存在数据质量有偏差、数据安全性比较脆弱、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不能满足实时共享和交换的问题,必须下大气力在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规范性上下功夫。由于各地在数据库建设初期是在某一险种基础上设计的数据库,时间紧加上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所采集的基础信息和以后的运行数据存在漏项、缺项、重复项等问题,要与通过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获取的信息做比对,做实参保单位、家庭和个人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对不同地区建立的数据库应在统一的数据库结构下进行数据的筛查、比对、补缺,做到数据的逻辑结构、代码、字段属性等全国一致;要清晰划分国家、省级、地市州、县市区等不同级别社会保险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录入、核验、存储备份、交换和共享等功能责任,确保数据在横向地区之间、纵向上下级之间的通畅交换和共享。另外,社会保险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要“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所谓瞻前顾后是要持续跟进与快速发展的自助终端、移动互联网、跨地区等对数据库的检索查询和修改的需要,左顾右盼是要充分兼容五个社会保险险种,以及公共就业、工资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对法人单位、职工和居民信息的需要等。

“一卡”即一张社会保障卡。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人手一张社保卡,但社保卡的功能还比较有限,卡对群众获取公共服务提供的应用还比较少,卡中的信息与中心数据库的交换和共享在及时性、便捷性方面还不足,应加快开发社保卡的功能,真正实现一卡在手,各项社保事务都不愁的目标。

“一员”即基层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人员。这是社保公共服务的神经末梢,是与企业和居民面对面打交道,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直接体现了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的质量。但目前基层平台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少、工资待遇低、福利无保障、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一般等问题,是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的最大短板。尤其是在一些偏僻边远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差、群众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工作人员队伍,再好的社会保险政策也难以落到实处,也难以得到群众认可。

最后,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标准化是实现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的必由之路。目前已有社会保险方面的28项国标和4项行标颁布实施,应加强标准的贯彻实施,并加快社会保险其他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形成社保公共服务完整的标准化体系。

依法推进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是老百姓的身边事,事关日常生活中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维护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居民等各方利益主体的广泛参与,难免产生矛盾纠纷甚至冲突。因此必须坚决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将推进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纳入法治化建设的内容。建议在修改社会保险法时,专门增加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的要求,并且研究制订《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条例》。

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坚持政府负责、社会和公众参与并监督的机制。社保是民生问题,是各级政府为之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但事关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也不能实行政府包办,应当引入商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保公共服务的提供。要提高群众的社保意识,明确在享受社保公共服务的同时,个人和家庭应当依法应尽的社保责任,主动及时变更个人信息等;社保机构也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合理引导群众预期,从而实现社保公共服务的共享共治。■

猜你喜欢

社保卡社会保险公共服务
社保卡遇到问题这么办
不换第三代社保卡影响待遇发放吗
公共服务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公共服务
社会保险
公共服务
社会保险
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