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保障助推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

2018-02-06翟绍果张星

中国社会保障 2018年5期
关键词:医疗保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文/翟绍果 张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民生保障方面体现为追求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和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了应对这一民生诉求的转型升级,实现社会平衡、充分发展的美好生活,需要全社会的共建、共治和共享。

从业有所属到业有所专,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过去人们所追求的终身性“业有所属”如今已被“业有所专”所替代,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需要的不再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而是更能够体现个人价值与享受就业幸福的事业。为了实现这一美好目标,一方面要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继续保障基础教育公平性、普惠性,加强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另一方面要顺应当前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形成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激发市场的新活力,为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规则,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就业需求。同时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改善劳动力资源配置状况。

从劳有所得到劳有多得,实现更满意的收入。收入是民生之基,人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经济收入创造的物质基础。因此,首先应通过积极的收入保障机制和完善的收入调节机制,推动劳动者收入的稳步提升。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让技术、资金等在收入分配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与农民群众建立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其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中获得分配的比例。其次是积极通过收入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从风险化解到国民保障,实现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在民生领域中具有兜底作用,但新时代的社会保障不应再停留在化解风险的定位上,而应通过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更加全面充分的国民保障。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总体发展仍然是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资源投入总体不足、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保障水平总体不足且区域差距明显、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滞后等方面。因此,一要继续推动精准扶贫,巩固反贫困成果。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尤其应当发挥社会保障政策的功能,优先向困难群众提供低保补助和其他救助扶持政策,畅通参保路径,设置多样化缴费档次,加强农村低保、城乡居保等与其他扶贫政策衔接。对于主要通过易地搬迁模式开展脱贫工作的地区,要严格社会保障管理,加强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社保、医保、公安、统计等部门的沟通配合,保证群众不因搬迁而丧失社会保障的享有权。二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生存发展权益。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民众的社会公平感和可获得感。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经办服务水平。

从病有所医到全民健康,实现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病有所医”只是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全民健康才是其发展的更高要求,这也是世界各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最终目标。在新的时期,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为医疗卫生改革的重中之重。一要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坚持健康导向、预防优先、质量至上的制度设计理念,将失能护理、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纳入到医保偿付范围中,对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逐步增加各级政府对医疗保障事业的投入,并加大对商业医疗保险的支持,发挥其保障人民健康的补充作用。二要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以社区医院等为重点的基层医疗机构组织建设,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实现分级诊疗与病患分流,形成有序的就医格局。此外,还应注重加强对人民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以及失能护理,减轻或避免疾病产生后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多重消极影响。■

猜你喜欢

医疗保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医疗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