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长水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建设问题研究

2018-02-06赵晓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枢纽航空公司昆明

赵晓华 付 中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民航交通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世界公众长距离出行首要的选择方式。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随着客货流量的增大,机场的规模随之增大,逐渐由机场内部向外部扩张和辐射,使得所在区域内外经济、信息流动更加迅速。枢纽机场不仅仅为社会公共出行提供便利,而且对所在区域政治、经济、就业、税收、服务、区域竞争力等方面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昆明长水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建设发展的成效

昆明机场是全国仅有的7个4F机场之一。机场建设规划目标为2020年满足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飞机起降架次30.3万架次、货邮吞吐量95万吨;远期2040年满足旅客吞吐量6500万人次、定位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和连接欧亚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新昆明机场2012年转场成功,迅速打破了老机场发展的瓶颈,航空业多年的限制得以完全释放,各项生产运营指标快速增长,昆明长水国家门户枢纽建设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机场安全运营态势持续平稳

在实施枢纽建设过程中,昆明机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克服新机场转场各项困难,重点把握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正常、安全与服务、安全与改革的5个关系,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积极推进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安全管理体系(SMS)运行机制建设。在转场后航空业务快速攀升的前提下,昆明机场未发生飞行事故征候(含)以上不安全事故,其他不安全事件较“十一五”时期明显下降,继续保持云南民航“安全年”记录,安全态势持续平稳可控。

(二)航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

昆明机场航空业务量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航班快速放量、客货运输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昆明机场航班正常率持续保持在前3名。云南省民航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民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实施。持续推进“9+2”改扩建工程,实施了昆明机场跑道仪表着陆系统Ⅱ类运行工程、机坪扩建及附属工程、除冰坪工程以及候机楼商业改造工程、中转功能改造工程,极大的提升了昆明机场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

(三)航空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昆明机场积极拓展航线网络,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规划为指引,以构建国内国际中枢航线网络为目标,不断扩大航线覆盖范围。现已形成了通达至欧洲、南亚、东南亚、日韩等国际地区及全国各省会、直辖市、重点旅游商贸城市的航线网络,同时实现了与全国排名前90位机场的通航。

(四)综合保障能力逐步强化

为应对航空业务迅猛增长,昆明机场空管中心不断加大空管设施的投入,大力推广空管新技术,提升空管综合保障能力。在增强空管保障能力的同时,昆明机场大量购买机坪服务保障设备,改造候机楼服务流程,重新商业规划,增加多项便民措施,提升旅客的乘机体验。2013年“103”大雾事件后,昆明机场痛定思痛,有效制定了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处置响应机制和处置措施,创新使用了“长水常准”航班进程管控智能系统,有力提升了机场保障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航班正常率稳步提升,旅客满意度逐年提高。

(五)航空市场营销成效显著

随着基础设施改善和航班时刻容量放量,昆明机场航空市场营销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拓宽与政府主管部门、航空公司、旅游部门交流渠道。2013年以来,昆明机场配合云南机场集团公司与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等政府部门连续举办三届航空旅游推介会,搭建航空公司与旅游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宣传推介云南航空旅游市场,促进云南航空旅游持续融合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昆明机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多项航空利好政策在昆明机场落地

近年来,昆明机场七十二小时落地免签、东航国内国际通程航班业务政策相续落地,昆明机场水果指定口岸政策已经上报,为昆明长水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建设快速发展夯实政策基础。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2014年《云南省人们政府关于建设云南航空强省的意见》出台,意见明确了每年2亿元云南国际地区航线航班补贴政策(2016年调整为5亿元),为昆明机场航空国际市场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昆明长水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建设发展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个欠发达边疆省会机场,昆明长水国家门户枢纽建设发展成就令人鼓舞,在正视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昆明机场国家门户枢纽建设与国内外先进枢纽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国际航线网络尚不完善,辐射范围不够广泛

从对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构建看,昆明机场国内中枢航线网络构建较好,但国际中枢网络航线构建尚不完善,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航路优势均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从国际航班时刻分布看,分布不均,进出港高峰不足、密度不高。作为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昆明机场国际航线中东南亚、南亚航线辐射范围,虽然已经形成一定数量,但辐射效率较低,形成洲际航线网络更是任重道远,对国内外旅客经昆明中转其他国际城市,很难形成有效的国际国内中转衔接机会。

(二) 基础设施不足

2016年,昆明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198万,按照昆明机场2020年满足3800万旅客吞吐量规划设计目标,已提前4年超出目标值。从实际运营看,航站楼内值机柜台、安检通道拥挤、排长队,机坪机位紧张现象已比较明显;部分机场基础设施不足,造成航班延误以及服务、保障能力下降,对昆明机场枢纽建设持续发展形成制约。今年来,在昆明机场停场过夜的航空公司,受机场机坪机位不够限制,机场管理部门要求基地公司将本部飞机停放丽江、西双版纳机场,以分担昆明机场停机位的紧张压力,昆明机场每天停场过夜飞机数量为160架左右(基地航空公司每天停场130架,其他航空公司停场30架),对昆明机场出港航班波构建造成一定影响。

(三)空域环境复杂,军民航冲突有待解决

昆明空管中心管制区是国内航空域繁忙的地区之一,与缅甸、老挝、越南3个国外管制区接壤,与成都、贵阳、南宁3个国内管制区相连,共有5条国际航路、23条国内航路以及5条临时航路。昆明周边复杂的地形地貌,导致区域内可用飞行高度层有限,部分空域受军事训练影响,可供民航调配、机动使用的空域余度小,加之昆明机场CDM协同放行效能与整体运行衔接作用不突出,民航航班受周边空军及军演影响较大,致使昆明机场航班时刻容量上限受到影响,军民航冲突尚待解决。

(四)机场发展不均衡,航空市场支撑不足

昆明机场作为云南省中枢核心机场,承接云南民航旅客总量的71.2%、航班起降总量的69.6%、货运总量的91.4%,是云南省内各机场的航线网络连接的枢纽点。目前,省内机场干支航线发展不均衡,多数支线机场体量较小,亏损严重,且多个机场业务量主要依赖旅游业,淡旺季差异明显,低端航空旅客占据多数;同时,客、货运输不均衡,特别是机场周边临空经济起步较晚,产业布局不完善,支撑机场枢纽建设发展的力度不足。

(五)航空市场竞争激烈,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从地理位置看,相比成都、重庆、西安机场,昆明机场虽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但从长距离航空航线看,这种区位优势并不太明显。一方面,昆明机场与成都机场各项航空业务数据有拉大的趋势,重庆、西安机场后劲十足,紧追昆明机场,西部机场航空市场竞争态势激烈。另一方面,昆明机场周边相关产业发展滞后,航空与旅游市场的相互促进作用不明显,民航出行需求不足,特别是在云南省持续规划建设高铁、高速公路的背景下,云南航空市场的宣传推介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安全管理任务艰巨,专业人才保障不足

安全是机场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枢纽机场建设的前提。昆明机场历来是国家防范暴恐的前沿阵地,空防安全压力较大,且区内机场多为特殊高原机场,运行环境复杂,始终存在安全运营管理难度高等问题。同时,专业人才较为匮乏,随着云南民航和昆明机场航空业务快速发展,民航专业人才保障压力将日益凸显。

(七)基地航空公司实力有待提高

建设枢纽机场需要实力强大的航空公司支撑,昆明机场目前的6家基地公司,除东航云南公司外,其余5家基地公司运营实力不强,机型偏小且较为单一,公司管理实力、机队规模、航线网络覆盖上有待提高,特别是刚组建的基地公司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偏弱,需加强扶持引导力度。

(八)国际旅客所占比例较低

虽然近年昆明机场旅客绝对数量持续增长,但是其国际(地区)旅客所占比重却持续下滑。国际航线客源主要来自国内,以旅游性质为主,外籍旅客偏少。从枢纽航线网络构建角度看,它对提升昆明机场中转比例的促进作用有限。

(九)中转吸引力不强

目前,国内出境游主要以东南亚国家的旅游地为主,在没有直飞航线的情况下,西北、华北、东北等地游客会选择中转形式出行。虽然从昆明始发直飞至东南亚城市的票价在西南具有优势,但由于基地公司销售渠道及策略问题,国内经昆明中转至东南亚的往返联程票价依然较高,且昆明机场由于候机楼体量太大以及相关服务水平不高,致使MCT中转衔接时间较长,与其他国内枢纽机场相比,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造成昆明机场中转吸引力不足。

(十)国际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昆明机场要确定面向南亚东南亚枢纽机场的地位,其竞争对手不仅是在国内,还包括了周边地区及国家的机场,比如新加坡樟宜机场、泰国曼谷机场等。从全球大地理区位上看,新加坡机场与昆明机场邻近,国内旅客都可以选择新加坡机场进行中转。而国际枢纽机场之间的竞争,绝对不是单纯的硬件设施设备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服务水平、管理模式、商业运作水平、国际化程度等“软实力”的竞争,才能吸引更多外籍中转旅客。昆明机场要成为枢纽机场,在国际区域间更具竞争力,必须增强“软实力”建设,推行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三、推进昆明长水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建设发展的策略

枢纽机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政府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机场管理机构在争取相关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枢纽机场运营经验,建立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机场与航空公司枢纽建设领导机制,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国际化管理,提升机场软硬件服务水平,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政府层面的扶持政策建议

1.切实加强政府领导,完善协调机制。昆明机场、云南机场集团公司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长效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和解决昆明机场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国际国内航线开辟、航空公司引进、航线补贴、航油保税、简化通关手续等有关问题,让昆明机场具有良好的投资和运营环境,以促进昆明机场航空市场开拓和枢纽建设工作。

2.着力发展临空经济。建议云南省尽快争取昆明空港经济区获批国家级空港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支持航空货运保税免税区成立,支持昆明列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同时,昆明市政府和滇中新区尽快明晰各自职责,加快空港经济区建设,引入航空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建设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商务中心和会展中心,提升昆明在东南亚、南亚国家多边贸易的地位。

3.支持进境指定口岸政策尽快落地。鉴于云南地方经济相对落后,进境指定口岸落地,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进而带动昆明机场国际航空货运市场的发展和枢纽建设。建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协助昆明机场与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当地货运物流企业协调,尽快落实进境制定口岸申请。

4.引进外国领馆进驻昆明。昆明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放的窗口城市,是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连接的重要空中和陆路通道交汇点,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建议政府积极引进更多的外国领馆进驻昆明,吸引更多的国内旅客通过昆明中转至国外,为昆明机场国际航空市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5.继续支持和提高国际航线补贴。建议云南省政府继续支持昆明至南亚东南亚新开航线或加密航线补贴方案和标准,完善昆明机场面向特定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航班机场服务费优惠减免、奖励政策,吸引航空公司新开或加密国际航线航班,以吸引和提高昆明机场国际旅客和中转旅客的比例。

6.加大营销推广力度。建议云南省政府支持昆明机场与省旅发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航旅融合发展,在航线营销、市场推介等方面深化合作,与口岸机场所在地旅游部门研究推动国际旅游包机奖励补贴政策,提高昆明机场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行业层面的扶持政策建议

1.出台促进云南民航发展的相关意见。争取民航主管部门研究出台关于促进云南民航发展的相关意见,统筹配置昆明机场及省内各机场航权、航班、时刻等航空运输资源,扶持昆明机场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昆明机场最大限度地开发航权,扩大周边国家的航权和争取更多国家的航权。

2.提升航班时刻容量开放,新增国际国内航线。民航主管部门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加快昆明机场时刻放开进度,引导和鼓励航空公司加大对昆明航空市场运力投放,支持各航空公司新开和加密昆明机场国际(地区)、省外、省内航线航班,重点发展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和欧美的国际航线,共同努力将昆明机场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连接欧亚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

3.争取有关航权开放。争取民航开放第五航权或第九航权,如昆明—暹粒—金边的客运第九航权、昆明—达卡—迪拜的货运第五航权,其他国际航线的客运第五航权等,为昆明机场、航空公司发展海外市场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4.加强与联检单位的合作,提高通关效率。民航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与联检单位等部门的合作联系机制,落实过境免签、通程航班行李直挂等便利通关措施的推广,简化进出境查验手续,简化航空客货通关流程,缩短通关时间,不断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昆明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建设发展措施

1.硬件设施改造措施。第一,改造飞行区设施。尽快扩建停机坪面积和停机位数量,以满足枢纽机场建设需要。II、III类盲降辅助系统改造。鉴于冬季气象条件,昆明机场04号跑道已于2016年具备II类单向盲降运行标准。为提高昆明机场航班运行效率,降低双跑道运行标准,改善冬季航班运行条件,减少冬季航班延误现象,昆明机场应尽快完成东、西跑道II双向、III类盲降辅助系统改造步伐。开展跑道道面封层工程。昆明机场东、西跑道沥青道面的长度均为3410米,自启用以来已出现道面面层石子脱落及掉块、道面摩擦系数降低等情况。鉴于此,需对东跑道沥青道面进行全面的封层处理,以此提高提高沥青道面的整体性,延长道面使用寿命,确保道面的正常运行。为确保飞行区土面区的正常运行,提前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昆明机场冬季除冰雪工作有序开展,飞行区应尽快配置LTD探地雷达、除冰液洒布车、道面FOD雷达(激光)检测系统等设施,以确保跑道、场道正常运行,避免因冰雪等恶劣天气造成航班大面积延误。

第二,改造航站区设施。昆明机场航站楼已超过设计容量目标,特别是大面积航班延误时,值机区、安检区一级候机楼候机厅人满为患,影响昆明航班保障和服务质量,因此,要加快S1卫星厅建设步伐,大力缓解影响保障服务质量事件发生。

优化中转流程及设施,满足中转旅客使用需求。昆明机场中转流程及中转设施基本满足旅客使用需求,但鉴于航站楼体量大,步行距离较长,应重新规划中转流程设置,优化中转柜台布局点,减少旅客步行距离。增加中转旅客相关娱乐服务设施,增强旅客满意度。

新增相关设施设备,改善乘机体验环境。昆明机场旅客乘机体验投诉主要集中在值机、安检时间过长、卫生间不够、WIFI信号不好以及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因此,昆明机场要研究分析旅客投诉来源,及时解决、改善旅客乘机体验环境。一是新增自主值机设备,做到大型航空公司自助值机全覆盖,以缓解值机柜台排长队现象。二是在S1卫星厅建好前,考虑将在现有国内安检区东西侧各开4个安检通道,提高现有安检通道利用率。三是完成远机位候机区改造。

2.软件服务升级措施。第一,提升航空公司的服务。创建地面服务品质。昆明机场要配合航空公司特色机舱服务,开展地面特色服务,打造优势服务品牌吸引旅客。

提供差异化服务,引进低成本航空公司。要适应不同航空公司经营需求,例如,部分航空公司走旅客高端化服务,部分低成本航空公司走低成本经营策略,因此,机场可建立低成本航站楼或专用停机位,有针对性的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不同公司的要求。

动态管控航线补贴、减免政策。要依据航空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扶持政策,在基础设施资源、航班时刻资源紧张的状况下,适度减少扶持资金或优惠额度。对与机场枢纽建设相适应的航空公司,特别是在航线开辟、中转贡献较大的航空公司,扶持资金与起降费减免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深化合作方式,强化市场合作协调机制。一是强化与省旅发委、省民航发展局、各驻场航空公司的合作,持续推进云南省航空市场、航线推介。二是协调国内航空公司与国际、港澳航空公司的合作,进行联盟化合作或实现代码共享,进一步完善航线网络建设。

第二,提升旅客服务质量。优化机场周边交通体系。要尽快提高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通达性,实现大巴、出租车、长短途客运以及地铁、高铁多种交通方式的承运选择体系,考虑引入零距离无缝换乘理念,实现便捷空地联运,方便旅客快速、多选择进出机场。

推出中转服务套餐。尽快向中转旅客,特别是72小时免签旅客,开发设计空中、地面相配套的中转产品,如推出“中转免费住宿”“古滇国一日游”“滇中城市景区游”“餐饮优惠券”等产品。针对不同时段和不同中转时长的旅客推出相应服务套餐,如等候时间2小时以上旅客可获赠消费优惠券,6小时以上可提供半日游参观等,以吸引中转旅客在昆明机场中转。

打造“智慧机场”。通过无线WIFI全方位覆盖,保障旅客的上网体验,开通移动支付功能,给旅客提供简便、智能化的航旅服务,创造线上、线下密切衔接的优质服务链,为旅客提供更好的乘机、候机服务体验。

推出机场常旅客计划。为防止竞争机场分流旅客,昆明机场可与航空公司合作,特别是基地航空公司,联合为机场常旅客提供一些升舱或里程优惠,或将常旅客计划与电子机场结合,通过短信、网页等方式,为会员提供延误通知、楼内电子娱乐、免费上网等服务。

尽快加入ACI或SKYTRAX服务质量评价体系。ACI(国际机场协会) 或Skytrax服务质量体系是国际公认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入此服务体系,有助于昆明机场完善自身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国际化服务标准,提高旅客满意度。

3.物流提升策略。第一,引入物流综合信息平台,提供一体化服务。要充分挖掘昆明机场现有物流资源优势,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建立昆明机场通关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简化通关流程,要争取边防、海关、检验检疫对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支持,为航空公司、货运商和货主提供便捷的枢纽货物运转服务。

第二,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要引导、扶持昆明机场物流企业转型,在注重开发国内物流市场的同时,研究推进昆明机场与印度孟买机场、马来西亚吉隆坡机场构筑“航空货运金三角”枢纽战略合作,共同构筑中国、南亚、东南亚航空物流主通道,以昆明辐射中国和东北亚,以孟买辐射南亚、西亚和欧洲,以吉隆坡辐射东南亚、澳洲。国内争取开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货运航线,国际争取开通除孟买、吉隆坡外的曼谷、河内、科伦坡、新德里、卡拉奇等全货机航线;加密达卡航线密度,不断扩展昆明机场货运航线辐射网络,使其成为面相东南亚、南亚航空物流运转中心和鲜活产品集散基地。

第三,大力引进货运航空公司。除了培育东航云南、祥鹏航空等基地公司的腹仓带货业务,昆明机场应加快扬子江、东海等国内公司货机的引进速度,强化与邮政、顺丰、圆通等货运公司合作。筑巢引凤、挖掘潜在合作伙伴,尝试引入德国汉莎、俄罗斯空桥等知名货运航空公司进入机场。

第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货物集散分拨能力。云南铁路、水运交通受限,实现空中和地面运输的联运,特别是发展飞机加卡车多式联运是趋势。鉴于T2航站楼规划已设立高铁站,机场、铁路、公路等物流枢纽联运机制建立,形成物流的无缝衔接,可以大大提高货物运输时效性。

第五,指定口岸申请尽快落地。机场要积极争取进境水果口岸、进境海产品制定口岸进境政策落地,促进周边国家地区水果、海产品通过昆明口岸进行中转集散,提高昆明机场货运量。

第六,扩建冷链物流仓库。随着昆明机场申请进境水果口岸、进境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落地,加之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斗南国家花卉基地等项目建设完工,昆明机场要加快机场及周边冷链仓库的建立,将冷链货物的清关和检验检疫过程设置在冷库内进行,保证冷链业务的完成性。

猜你喜欢

枢纽航空公司昆明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航空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及其实施对策探讨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枢纽的力量
昆明美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航空公司客票直销的现状与分析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