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的价值观意蕴

2018-02-06王国炜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价值观理念

王国炜

(中共衡阳市委党校 党建教研室,湖南 衡阳 421001)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党的十九大第一次将文化自信写入党的报告中,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称为“四个自信”,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相较于道路、理论、制度等显性的、外在的体系建构,更加具有内在的根本属性,更加具有涵养性、延续性、持久性,这就显示出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价值观作为文化的内核与灵魂,对文化有统摄作用,这就决定了它在文化自信中的地位。文化自信的实质,归根结底还是价值观自信。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正是基于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所具有的根本性、内在性和持久性,也是治国理政思想的集中体现。

一、文化自信的本质:价值观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文化是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文化兴则国兴。而文化能否繁荣兴盛,取决于这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是否充满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由此可见,国运兴有赖于文化兴,文化兴有赖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关键和本质还是价值观自信。

(一)价值观是联结文化的核心要素

1.价值观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从广义而言,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讲,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涉及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科学宗教、习惯风俗、价值观等。由此可见,价值观,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有机体的一部分。

2.价值观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范畴。从个体层面而言,价值观是个体认识世界、思考人生、判定是非的评价标准,是明确方向、做出判断、选择行为的根本尺度,是关于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基本原则。从民族、国家层面而言,价值观是凝聚人心、心理认同、共同奋斗的基本依据,是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是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由此可见,在文化系统中,价值观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范畴。它将文化的所有内容有机联结起来、凝结其中,成为文化的“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决定着文化发展的立场取向、目标追求和路径选择,彰显着文化的实力、魅力和威力,甚至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政党的前途命运。

(二)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蕴含其中的价值充满肯定和自信,就是“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保持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3]价值观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在推进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依据之所循,行为之所止,目标之所向,在各种文明交锋、交流、交融中能够保持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吸纳力度、包容气度和评价尺度。[4]价值观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的独特地位与功用,决定了它在其中的核心意义,也使得价值观自信成为文化自信的要旨所在。我们坚持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归根结底,还是对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的自信,即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全体公民最大的价值共识,既是对优秀传统价值的继承,又是对时代创新价值的发展,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融于国家、社会、个人的各个层面,成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根本的体现,是文化自信的凝练与升华。”[5]新时代的中国,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就是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即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其科学内涵,充分肯定和信任其所秉承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对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

(三)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具有内在统一性

1.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的基础。价值观属于文化范畴,价值观的基石是其所赖以生长的文化。价值观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是为其提供丰厚价值滋养的文化自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中华文明以不同的文化形式呈现,蕴含其中的优秀基因和核心价值理念凝结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成为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和精神沃土。离开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抽象的口号和虚假的符号。

2.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价值观在文化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价值观自信成为文化自信的核心与灵魂,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与理性升华,为文化自信确立目标、指引方向和提供动力。核心价值观的凝结与升华,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既是力量源泉,也是价值支撑。离开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就会土崩瓦解,甚至逐渐消逝。[6]

二、文化自信的根基:“三大文化”的价值理念

习近平同志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源泉,就是对中华文化历史、现实、未来的高度自信,“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7]这种“文化自信”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文化”价值理念的凝练升华,基于对“三大文化”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个文化体系的自觉与自信,实现对中华文化优秀基因和价值理念的继承、弘扬和彰显。[8]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

习近平同志坚定文化自信,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9]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理论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优秀的价值理念,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我们能够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正是基于这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传续着中华文明永恒的价值特征和精神品格。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和升华,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也就离不开这一理论基础。

2.合理扬弃中华传统价值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选择。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卑与文化自负,都不是我们的选项,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标准,合理扬弃,转化重构。第一,汲取其优秀元素,将中国哲学体系中的刚健有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等理论精髓,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时代价值融合,进行凝练提升,使它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第二,传承其价值追求。中华传统文化中树德立人的人格理想、泛爱亲仁的群己理念、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礼法合治的制度建设等价值理念,蕴含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内核,对其进行传承弘扬,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得到丰富升华。第三,融合其文化基因。对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文化基因,进行合理解读阐释,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念体系,凸显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既要批判性地继承中华传统价值理念,更要弘扬和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以开放、自信、理性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肯定和认同,使文化自信更加具有历史的厚度和底蕴的深度。以此为基础,凝练升华其核心价值理念,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更加适应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绽放出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革命文化的精神传承

重视文化建设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不仅重视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更善于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力量。我们党在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立足于伟大革命、建设实践,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1.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实践创新。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创造的革命文化,赋予了中华文化的革命价值意蕴,丰富了其时代内涵和价值,堪称一次文化再造,是文化自信的实践积累和价值观自信的理念创新。革命文化是我们党的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和精神品格的集中表达,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精神支柱,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集中展示和有力彰显,是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源泉。

2.传承革命精神是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革命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要把革命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好。

第一,坚定革命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把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作为自己孜孜不懈的奋斗目标,这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现实目标是一致的,致力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

第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革命优良传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树立起新时代的精神丰碑,使之在新时代迸发出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三,学习革命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寻求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以其特有的精神品格诠释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信仰、精神追求、爱国情怀,并不断继承、弘扬和培育,使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革命精神品格,这些精神品格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

3.光大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弘扬和光大好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第一,要增强对革命文化的自信,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正本清源,坚持正确的价值态度和价值导向,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第二,要传承好、弘扬好我们党所秉承的价值信仰、精神追求、爱国情怀,发扬光大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崇高品格、精神风貌。第三,要开发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秉承革命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将革命传统、精神、品格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汇聚新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继续前进,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精神血脉。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题中之义,也是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现实需要和实践考验。

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时代内涵。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时代要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以培育“四有”公民、三个面向为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以三个特性为文化繁荣的本质属性,赋予了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引领,这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文化立场、文化方向,同样也是我们的价值态度、价值追求、价值选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追求,反映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价值目标,表达了新时代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诉求,具有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价值,是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2.引领文化发展方向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目标。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必然要清晰历史发展要求,结合时代进步潮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第一,保持文化自觉是前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三个层面的自觉,即对其重要地位作用有正确认识,对其发展规律有自觉把握,对其建设的历史责任有自觉担当。[10]第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基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实现对中华文化内在价值的自我与他者、传统与现代价值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形成一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包容性的文化形态,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凸显出强大的凝聚力、整合力、引领力,这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肯定和信任的源泉所在。第三,实现文化自强是目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终极目的,就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事业的科学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3.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实践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发展演进中最高层级的价值观。它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加以理性辨别、批判,借鉴和汲取不同文明的优秀文化养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提升和丰富自我,实现中华文化的转化再造,不断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文化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价值理念,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和时代价值的强大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必然选择。

三、文化自信的旨归:价值内涵的丰富发展

习近平同志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11]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就是要求能够秉承传统,立足现实,融合先进,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内涵,确保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中,能够以其独特的内涵与方式自立于世界文化的丛林中,使之成为世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目标,拓展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涵

新时代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其落脚点在于拓展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涵,使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一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根据国家奋斗目标,衍生价值内涵。新时代,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价值内涵日益凸显,从而衍生出许多具体的价值理念,如全面小康、五大文明、共同富裕、和谐世界、复兴中国梦等价值理念。

2.根据社会发展要求,拓展价值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日益提高,中国文化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五大发展理念、科学民主执政、全面依法治国、可持续发展等价值理念。

3.根据个人价值诉求,丰富价值内涵。新时代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经济上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越来越文明,社会上越来越和谐,生态上越来越美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这都对个人的价值诉求产生影响。理性思考、政治参与、民主表达、家德家风、创新创业、工匠精神、敬业乐群等价值理念深入人心。

核心价值理念的凝练和升华,既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元素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又使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涵更具有时代性、广泛性,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积累了丰富的价值思想资源,奠定了坚实的价值理论基础。

(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诉求,丰富中华文化的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与时代结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物,是对中华文化的价值意蕴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现存价值理念的继承、吸纳、重构和发展。

1.继承发展中华传统价值。中华传统文化产生的基础是小农自然经济,其价值理念为适应自然经济而产生发展的。当代中国的现实土壤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华传统价值理念要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合理阐释和转化,丰富其价值意蕴。比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等价值观念,在继承传统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公平性、法制性、竞争性等价值属性,较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

2.批判吸收市场经济价值。市场经济制度源于西方社会,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批判吸收蕴含于西方市场经济的价值理念,使之更加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比如,市场经济中的契约精神以及所倡导的自由、平等、诚信等价值理念。

3.创新重构市场经济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本身所表现的独特优势,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将市场经济价值理念进行创新和重构,赋予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理念以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广泛内涵。

(三)融合世界先进文化的价值理念,增强中华文化的价值理性

中西文化传统有差异,所持有的价值理念也有所不同,但并不是完全冲突的。在世界范围内,文明的冲突与交融并存,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价值理念的互补性同样存在。通过与西方文明中的价值理念相互印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西方的价值理念进行批判的吸收,融合先进理念,实现洋为中用。

1.民本思想与权利民主理念的融合。在承继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民主的思想,丰富和深化了民主的内涵,将民主从投票权扩大到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权利和社会权利等方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资源。“民主”在社会主义的语境中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是对西方民主的超越。[12]

2.人格自由与权利自由理念的融合。中华传统追求理想人格的塑造,强调内心的自由。西方主流的自由价值理念,以追求个人权利自由为出发点,过分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忽视整个社会对个人的约束限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传统自由价值理念和吸收西方政治自由的元素,以马克思主义自由理论为依据,形成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理念。

3.“公”“义”思想与权利公平理念的融合。“公正”,即公平正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尚“公”重“义”精神,是追求公平正义的体现,但它缺乏一定的制度性安排来保证人们公平的实现,这个时候,我们就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在这方面所作出的探索,在尊重每个公民基本自由权利的基础上,以制度和法律保障确保公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方面真正实现公平。

4.和合思想与权利保障理念的融合。“和谐”,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我们借鉴西方在个人权利方面诉求的合理性,在尊重每个人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利用法律、道德和文化的规范力量,规范人们的权利诉求方式和边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己身的和谐统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西方文明中价值理念的批判、吸纳、融合,实现了中华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中华传统价值与西方现代价值的有机融合,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现代的价值理性。

四、文化自信的路径指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关键在铸魂强基,这个“魂”和“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具有导向性、规范性的价值体系支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整合社会意识,确保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社会秩序的有效维护,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3]是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题中之义。

(一)激荡中华文化的发展活力

1.着力使中华文化的优秀价值理念更具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继了中华文化的理论精髓和价值内核,实现了与现代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赋予了中华文化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先进的现代价值理念,是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更多那些逐渐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合理价值理念重新被发现,得到传承,获得升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使其更具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引领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好地面向世界,开拓未来。

2.着力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竞争中更具自信。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延续至今,经过不断的传承、发展与创造,形成了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魅力,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文明的冲突、价值理念的碰撞,此起彼伏,中华文化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些人鼓吹全盘西化,以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中华文化,试图摧毁我们的文化自信,使我们陷入文化自卑的泥淖,从而实现摧毁我们的国家民族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当其时,以它的先进性承担起中华文化复兴之重任。

3.着力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交流中更具影响。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14]“软实力”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东西的能力,换句话说,国家以自身的强大,对其他国家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他国心甘情愿的,而不是强制性的。“文化软实力”,就是通过文化的影响,增强对其他文化的感召力、吸引力、竞争力,从而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精神力量的核心部分,对“文化软实力”产生巨大影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中华文化提高感召力、凝聚力、竞争力、影响力,掌握世界文化竞争中的话语权,提高世界文明交流中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二)弘扬光大中华文化

1.在价值引领中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的继承升华,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它以本身的先进性占据着价值领域的制高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它的包容性,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壮大己身,使之有更强的感召力、吸引力、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价值理念,为人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为中华文化凝心聚力提供价值引领,从而在社会中形成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人们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强烈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感。文化聚合力是文化软实力的直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中华文化的聚合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弘扬和光大中华文化奠定了基础。

2.在价值整合中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观念意识形态,具有价值规范作用,能够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对社会各种思潮、社会意识、价值观念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就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来讲,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起的作用也有积极和消极的区别。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整合功能,就是以此来消除社会意识、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发挥积极作用,确保主流价值在多元价值发展中掌握主导权,激励引领进步、积极的社会思潮,增强人们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感。这种价值整合,一方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另一方面,是为多元价值发展下的中华文化进行价值整合提供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强大的价值整合能力,摒除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对人们各个方面的负面干扰和影响,避免人们思想上的混乱、行为上的冲突,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对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整合,实现文化和价值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3.在价值践行中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神支柱。弘扬和光大中华文化,就要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第一,坚定文化自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价值自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是世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千多年丰富发展,积淀着中国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继于传统,立足于现实,面向于世界未来,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舞台是广阔的,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前进定力。第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信仰去尊崇。信仰是一种精神活动,是灵魂的标注,坚持价值信仰,就是要把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第三,知行合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价值目标、价值要求,融入日常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切实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价值观理念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我的价值观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