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视角下全面从严治党

2018-02-06杨利利潘建红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政党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

杨利利 潘建红

(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1]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灵魂,其形成是随着政党的发展而不断形成的历史过程。它反映了一个政党的思想、组织、价值和行为观念,对政党全体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约束作用。因此,政党文化体现着一个政党内部的政治文化生态,对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持久性推动作用。同时,政党文化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主要是指政党成员和政党本身,政治文化的主体则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政党文化与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具有内在一致性,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角度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涵

任何政党自诞生起都有相应的文化作支撑,这就是政党文化。意识形态把政党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任何政党的产生和存在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前提,从逻辑上说,先有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认同才可能有政党。[2]因此,一个政党的发展史,也就是其文化发展史。

对于政党文化的分析,学术界存在着宏观和微观两种构成论的分歧,李冉结合两方面的观点,从中观层面对政党文化进行了概括,政党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政权意识、政党心理取向、政党行为模式、政党形象。[3]同时,他从对政党文化本质的理解出发,对政党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政党文化是政权意识的形态化过程及其所形成的政党心理取向、政党行为模式、政党形象。[4]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作为政党文化的一种,其内涵与要素的构成也符合上述界定,即包括政权意识、政党心理取向、政党行为模式和政党形象四个方面。

政权意识是政党关于国家权力的意识。列宁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5]国家政权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夺取国家政权,也就是如何革命的问题。第二,巩固和发展国家政权,也就是怎样建设的问题。可见,政权意识是政党文化的核心问题,建设国家政权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关键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其政权意识形成以后,一方面在党内开展政权意识的实践,并逐渐形成了政党心理取向和政党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在社会化进程中进行实践,逐渐在社会层面形成了政党形象。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而存在,其特殊性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文化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既有一般文化的特点,又体现出其自身的独特性。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始终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6]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反映着政党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阶级性体现了一个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政党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也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先进性。一定的文化是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自诞生起就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导,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反映社会发展要求,在中国革命、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分别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历史主体,以先进文化为现实根基,体现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智慧,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文化表现。坚持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先进性,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3.民族性。任何文化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土壤,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政党文化产生的基础和内生动力,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可以看到“实事求是”的影响,在党的最高纲领中可以看到“大同思想”的影子,在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中可以看到“尚贤思想”的成分,在党的群众路线中可以体会到“民本思想”。因此,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因子,表现出特定的民族性。

4.时代性。文化既是历史记忆的沉淀,也是时代发展的映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历史中形成,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时代性体现了一个政党的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鲜明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7]

重新审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可以看到这样两个突出的时代特征:第一,时代适应性。即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相适应,与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相适应。第二,时代紧跟性。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时代性要求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领其不断发展,尤其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思想指南,不断推进其理论和实践的纵深发展。

二、加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重要原则。“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基于新的世情、国情、党情而提出来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政治保障作用。目前,党内存在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由于部分党员出现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思想意识错乱,这些现象在根本上都属于政党文化范畴问题。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理论和文化支撑,加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理论支撑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高于并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是对不同时期政党治理的实践经验总结,为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理论支撑。

1.政党意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国家政权意识为核心,牢牢把握政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使全面从严治党紧密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

2.政党心理取向。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强调要培养政党成员的政党认同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情感,坚定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为思想建党提供价值引领。

3.政党行为模式。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对全体党员的行为作风进行了严格要求,号召全党始终践行党的优良作风。始终把廉政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党内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并对党员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良好的党风中塑造每一个党员的端正行为,提高党的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党的反腐倡廉推进和制度建党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4.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始终把提高党自身的执政能力作为中心任务来抓,不断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确保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始终把加强党内团结作为党内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党员思想教育的开展,促进党内和谐氛围的形成,这些都为组织建党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文化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把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引向深入,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问题的解决,必须要进一步探索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从影响其行为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政党文化角度对问题进行根本解决。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反映了政党治理的文化逻辑,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文化支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8]这一深刻论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得以形成与存在的历史依据与表现形态,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来源。

从文化逻辑的发展来看,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形成土壤主要基于三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孕育的重要基础,革命文化是其形成的历史主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其发展的现实根基。因此,在推进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中,要做到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延续革命文化和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本是要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牢记党的文化使命和价值理想,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和责任担当。这既是政党文化发展的内在诉求,也为我们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文化逻辑提供了思路。

1.要通过从传统文化中传承优秀文化资源来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文化支撑。纵观历史,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政党文化,《老子》中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9]“君子俭以养性,静以养身。俭则民不劳,静则下不扰。民劳怨则起,下扰则政乖。”[10]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既包含对官员道德的相关要求,又有慎独修身方面的自我约束。

2.要通过延续革命文化来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文化支撑。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是在革命中孕育和形成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源头。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自身建设,形成了包括党的优良作风在内的革命文化。我们今天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实践中,应充分继承党的这份优秀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

3.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文化支撑。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1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能体现中国社会的时代进步,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发展方向,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文化引领。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视角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

(一)强化政权意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

政权意识是政党关于国家权力的意识,是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对政党政治心理取向、政党行为模式、政党形象等其他要素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如何保证政党意识本身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必须强化科学、正确的政党意识。

1.树立忧患意识是强化政权意识的首要前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一个政党要保持其长期执政地位,就必须要怀有忧患意识。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能否经受住考验和克服危险,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存和发展。在此语境下,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在全党树立忧患意识。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各项建设,习近平基于历史的维度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12]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政党,才能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时刻对自身进行反省并提出严格要求,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地发展和提升自我,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2.坚持人民主体意识是强化政权意识的根本要求。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13]目前,党内存在一些官僚主义的不良风气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树立人民主体意识,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始终坚持反“四风”高压态势,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指出:“如果不坚决纠正这些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14]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坚持人民主体意识,把人民立场作为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把群众利益与党的利益统一融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3.扩大开放意识是强化政权意识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党的政权意识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事实证明,只有开放性的政党,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生命力。“实质上,一个政党的开放性取决于该党的政党文化的开放性。”[15]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出现新局面,思想文化领域内的交流越来越广泛,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必须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意识,应对时代赋予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第一,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16]要充分借鉴吸收各种对人类前途探索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把借鉴、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与反对全盘西化二者有机地统一在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事业中。”[17]第二,要增强利益表达机制的开放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层现象越来越凸显,只有使处于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得到合理的表达,才能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提高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效性。

(二)建设政党心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动力

作为政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心理“是指政党成员对政治生活客体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愿望和信念等,是政党成员共有的政治取向。”[18]积极的政党心理,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推动力,又是检验全面从严治党效果的重要标尺。因此,加强政党心理建设在构建政党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1.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政党心理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性标志。共产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不懈价值追求,它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向前。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9]一些党员干部出现问题,根本问题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或者失去信仰。因此,必须要在全党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确保党始终代表中国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

2.培养对党及党的事业的情感,是政党心理建设的重要依托。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20]可见,情感因素在人的心理建设和行为促进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政党成员对党和党的事业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增强其对政党的认同、坚定党的理想信念、遵守组织规章制度、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一些党员在利益面前发生了动摇,在是非判断方面出现了混淆,在诱惑面前屈服,进而消极怠慢、庸庸碌碌,这既是对社会主义事业情感丧失的表现,也是危害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因此,要在全党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培养他们对党和党的事业的积极情感,并以此作为重要依托,推进政党心理建设。

3.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度,是政党心理建设的核心所在。政党成员对党组织的认同度,反映出一个政党的心理状态,是政党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政党心理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实现政党成员对政党组织的认同。这一认同的实现包含知、情、意、行在内的整体性过程,因此,第一,要提高党员的参政意识,增强其参与党内事务的效能感。第二,要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以做到审时度势、准确领悟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深刻内涵,树立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第三,要通过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调动政党成员的积极性,加强个人与组织间的联系,增强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归属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并以实际行动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

(三)规范政党行为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

政党行为文化是政党政权意识的外化表现,是政党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作风。行为文化是“做”出来的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群众对一个政党的认同,通常是根据其行为而不是依据纲领或制度。恩格斯指出:“一般说来,一个政党的正式纲领没有它的实际行动那样重要。”[21]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说,关键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只有在实际中有所行动,才能真正取得治党的良好效果。

1.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是规范政党行为的重要保障。制度建设对党的行为规范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作用。党的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不仅需要艰苦的理论创新,更需要随着改革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淀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等方面进行了新的部署,先后通过了“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生态和规范政党行为提供了基本遵循。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推进,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内法规的执行力度。习近平指出:“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牛栏关猫是不行的!”[22]这就是习近平提出的制度治党思想。这一新的提法是对党的制度建设理论方面的重大创新,意味着党的制度建设的中心由建章立制转向了依靠制度进行治理。

2.发挥法治与德治的双向合力作用是规范政党行为的有效手段。法治和德治是规范政党行为的两种不同方式,二者适用范围不同,发挥作用也不同,在实际中应实现二者互补,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新形势下,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就必须要依据党章和宪法从严治党、治国理政。习近平告诫广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23]这充分展现了规范政党行为的法治思维方式。

德治在规范政党行为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员干部的许多违法乱纪行为,最开始往往首先表现为道德意识淡化或缺失。一个政党,如果其内部的道德规范失去了对广大党员的约束力或者党员必备的道德修养出现缺失,那么,这个政党的行为作风是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正的。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重视法律、法规方面的强制作用,同时,不能忽略道德方面的约束力,应充分发挥法治与德治的双重合力作用,共同规范政党行为。

3.通过领导干部的示范效应,做好治本工作,是规范政党行为的必要条件。习近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24]因此,规范政党行为,首先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央政治局率先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党的行为作风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要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在全党营造积极的带动效应,从而不断促进党的行为作风建设。

规范党的行为作风,还必须抓住问题的本质,做好治本工作。习近平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什么盛行?为什么不断有人沦为腐败分子甚至变节投敌,走向犯罪的深渊?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25]规范政党行为的根本之策就是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26]因此,要加大对广大党员的理论培训,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使共产主义信念深入到每一个党员的内心深处,真正做到入脑、入耳、入心,建立抵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四)培养良好的政党形象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政党形象是政党文化的组成要素之一,政党形象的塑造是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党形象的塑造,不仅是从严治党的要求,而且是检验从严治党效果的重要标准。

1.发扬优良作风是塑造党员集体形象的本质所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语境表达中,政党形象常常与党的作风等同起来。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共产党人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把这三大作风看作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在这里,三大作风实际上等同于党的形象。江泽民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也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27]

因此,塑造党的良好形象,就必须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第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防止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第二,坚定不移贯彻群众路线,密切与群众的联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事关人民群众的事情作为大事、要事来处理。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行‘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28]第三,要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自身的功能修复能力。一言以蔽之,在实践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每一个党员,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

2.坚持有效执政是塑造良好政党形象的根本路径。中国共产党“外生型”的政党本质特点,决定了其政党形象衍生于执政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是一种实践形象,是通过优良的作风、科学的决策、杰出的领袖团体等表现出来的。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程度,是新时代评价中国共产党执政有效性的根本标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就是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在新形势下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第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学习,既要学习经典著作,也要学习国家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有序发展。第二,要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办实事,严格落实“三严三实”,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巩固党内团结是塑造良好政党形象的重要内容。党内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良好形象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从严治党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党内斗争方面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作风建设方面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原则,干部工作方面的“五湖四海”的原则,都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政党文化的这些不同方面,在巩固党的团结中起到了合力的作用。党的八大在修改后的党章中明确指出:“党的团结与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的所在。”[29]邓小平指出:“党内团结十分重要。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30]

历史证明,每当宗派主义在党内盛行时,党的革命事业就会受到巨大损失。而当党取得国家政权之后,党内分裂则会给国家建设发展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客观而言,这种情况在我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文革”时期,“四人帮”制造的严重派系斗争,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党内团结问题,不仅关系到党的形象,还关系到党乃至国家的存亡。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从党内团结出发,严肃处理党内出现的宗派主义等不良党风,针对出现问题的部分党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猜你喜欢

政党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