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应对社会保障新挑战
2018-02-06育文
■文/育文
9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韩国社会政策学会、日本社会政策学会、东北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在大连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保障与国家治理”主题深入研讨,呼吁各国高度关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与高流动性、数字经济带来的新业态及其对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深刻影响,在区域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理性调整社会保障政策,继续维护人民的社会保障权益并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应对新挑战。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致开幕词。他说,以“社会保障发展与国家治理”为论坛主题,是基于当今世界各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利益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在南北差距扩大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资本全球化及其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决定了劳资关系失衡的格局还难以改变;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数字经济的日益发达,给全球就业形态带来直接影响,也给传统的社会保障和国家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要求社会保障制度与时俱进加以变革,国家治理也需要有新的举措,唯如此才能促使社会保障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行稳致远。他强调中国为全球社会保障发展提供了范例,但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面临着制度分割、公平性不足、结构失衡、多层次缺失等问题,同时亦面临着人口快速老龄化与人口高流动性并存、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与人民福利诉求持续高涨同现,以及数字经济带来各种新业态不断扩展等诸多挑战,深化改革的任务还非常繁重。
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副局长戴晓初认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自诞生以来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他指出,全球仍有约一半人口缺乏任何社会保护,各国在发展社会保障方面也存在财政紧缩政策、大规模非正规就业、跨国移民和难民等新老变化的挑战。面对新挑战,希望共同探索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使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日本东京大学武川正吾教授发表了题为“日本社会保障中的治理”的主题报告,他说,在20世纪末,传统的治理方式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治理的主体被认为并不限于政府;相比于治理的主体,人们更为关心治理功能本身。他重点阐述了企业治理和政府治理,强调,上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将政府像企业一样管理的NPM(New Public Management)理论观点,其意图在于将市场原理和竞争导入到政府的工作当中。
“韩国收入主导发展政策的核心处方是大幅上涨最低工资,但是实施半年后增加就业的实际成绩低迷,家庭收入两极分化更加严重。”韩国高丽大学教授金泰逸在题为“韩国的收入主导发展政策的评价和未来方向”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收入主导发展应该构建长期发展基础,循序渐进,不能期待急剧的变化。除了工资契约以外,确保市场经济的公平性有助于提高劳动收入分配率,缓解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