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示范引领 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

2018-02-06四川省绵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

中国工运 2018年1期
关键词:示范点工会组织总工会

/四川省绵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

为充分发挥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职工工作本领,四川省绵阳市总工会以服务大局和职工群众为宗旨,以工会系统改革为契机,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打造不同类型的基层工会示范点,以点带面,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全市基层工会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显著增强。

着力打造示范典型,彰显基层工会工作新特色

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总工会打造不同类型的工会工作示范点100多个,推动基层工会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会员、贴近实际,彰显“绵阳特色”。

打造园区工会示范点,创建“337661”促发展。在工业园区推行积家工业园区创建的“337661”工会工作模式,促进工业园区和谐发展。“三服务三促进”:服务园区,促进园区科学发展;服务企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服务职工,促进职工权益得到保障。“七共同”:组织共建、队伍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宣传共推、工作共考、成果共创。“六项承诺”:诉求有渠道、权益有保障、创业有关爱、困难有帮扶、学习有平台、活动有阵地。“六支队伍”:工会志愿者队伍、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义务消防员队伍、文体活动积极分子队伍。“一个奋斗目标”:创建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

打造行业工会示范点,规范“五个职责”重服务。依据行业工会特点,推行工会联合会“五个职责”,通过“组织建起来,积极探索创新全覆盖;基层管起来,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工会管理新方法;职责履起来,积极探索履行‘双维护’职能的新途径;桥梁架起来,积极探索工会组织职工凝聚职工的新举措;作用显出来,积极探索工会工作的新作为”,切实发挥行业工会作用。

打造非公工会示范点,健全“七项制度”强民主。在非公企业推行“建立约谈制度,保障职工知情权;建立咨询制度,搭建干群连心桥;建立巡视制度,维护民主监督权;建立公示制度,提升厂务话语权;建立群联制度,启动反映直通车;建立追踪制度,动态管理联系户;建立考核制度,增强代表责任感”等职工代表“七项制度”,强化非公企业民主管理,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打造乡镇工会示范点,推行“五个突破”添活力。在乡镇推行“夯实建会基础,在工会组织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发挥独特优势,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取得新突破;创新活动载体,在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上取得新突破;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在发挥作用上取得新突破;加强党工共建,在促进和谐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等“五个突破”工作法,切实加强乡镇工会联合会作用。

打造社区工会示范点,落实“五化五助五服务”拓职能。在社区工会建立“五化五助五服务”工作机制。“五化”促和谐,架起联系协调“沟通桥”(组织网络化,实现无缝覆盖;管理民主化,实现同频共振;服务多元化,实现有为有位;共建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维稳常态化,实现标本兼治),“五助”连民心,织好帮扶服务“保障网”(助学送温暖,助医解急难,助困拔穷根,助训增才干,助业谋长远),促进了社区工会标准化建设。同时推行“五项服务”工作机制:通过“上门服务”,解决部分残疾职工、退休职工行动不便的问题;通过“延时服务”,解决城区“上班族”请假较难的问题;通过“假日服务”,方便居民应急办事需要;通过“预约服务”,方便职工群众特殊时段到社区办事;通过“代理服务”,解决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群众政务生疏的问题。社区工会“五项服务”,延长了服务时间,拓展了服务范围,拉近了社区与职工群众距离,拓展了工会社会服务功能。

打造村级工会示范点,创新“三三联动”抓扶助。在村级工会创新建立“三三联动”工作法,通过“外出前有培训、外出后有关爱、返乡后有活动”,切实为农民工排忧解难;聘请“维权联络员、困难帮扶员、就业指导员”,切实维护外出农民工合法权益;开展“助就业、助创业、助发展”,切实帮助农民工增收致富。

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基层工会工作新常态

为解决基层工会活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工会系统改革,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会组织根基。

完善党工共建机制。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委党建工作总体格局,同部署、同落实、同督导,提高工会工作在党建工作考核中的比重;建立了上级工会定期听取下级工会工作汇报、意见、建议和下级工会定期向上级工会汇报重要工作制度,加强对下级工会领导班子和工作绩效的评价与考核;推动完善了政府与工会等群团组织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1次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工会等群团组织反映的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

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将市总工会所属的产业工会、行业工会实行委员会制管理。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县(市、区)建立相应的产业工会,市级产业工会加强对县(市、区)产业工会的领导和指导。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产业园区)建立总工会,其他开发区(产业园区)建立工会联合会;在企业100户、职工50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总工会,其他乡镇(街道)建立工会联合会。通过在产业工会(行业工会)、开发园区工会、乡镇(街道)工会实行委员会制管理,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

完善队伍建设机制。产业工会、行业工会委员会、常委会中一线职工代表和劳模先进代表的比例分别不低于30%、20%,按照专职、兼职、挂职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兼职、挂职副主席1-2名;开发区(产业园区)建立总工会的,主席由同级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具备条件的应配备专职工会副主席或专职工会干部,领导班子成员中应配备兼职副主席1-2名,为解决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可选聘社会化工作者从事工会工作;乡镇(街道)工会主席由同级党(工)委副书记兼任,乡镇(街道)建立总工会的可配备专职工会副主席或专职工会干部,建立工会联合会的应设置工会工作综合岗,根据工作需要,按程序聘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从事基层工会工作;明确在区域(行业)工会联合会、街道(乡镇)、开发区(产业园区)和企业中,按规定配备或增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通过以上举措,全市专职工会工作人员达到2196名,兼职工会工作人员达到39656名。同时,市总工会筹措126万余元专项资金,补贴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确保各级工会有人办事。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落实企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筹备金)委托税务部门代收制度,依法依规足额收缴工会经费(筹备金),督促企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足额计提、及时拨缴工会经费;按照“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原则,保证工会会员个人缴纳的会费全部用于基层工会开展活动,将基层工会上缴工会经费的60%返还给基层工会用于开展工会工作;优化支出结构,将工会经费主要用于维护职工权益、为职工服务和开展工会活动等方面的支出,市总工会本级用于直接服务职工和对下补助的经费支出不低于年度总支出的60%;通过省市县三级工会共同筹集资金,下发874万元专项资金,加大对乡镇(街道)、开发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工会工作的经费支持。

广泛学习示范经验,实现基层工会工作新突破

在选树不同类型先进典型,完善机制深化的同时,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市性工会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组织全市工会干部现场参观学习,通过对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等不同类型示范点的直观感受,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作用,推动全市基层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基层工会组织活力显著增强。

工会组织的原动力得到了提升。重安排、抓落实、促检查、问成效,让学习渗入工作,让贯彻结合工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真正将十九大精神作为工作纲领、行动指南。积极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不断加强党性锤炼,不断强化基层工会组织的原动力。指明了工会工作前进的方向,明确了工会改革、发展、服务的任务,鼓足了敢干、勤干、会干的劲头。

工会组织的建设力得到了提升。各级基层工会组织突出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统筹推进工会组织建会、建制、建家、干部队伍建设四位一体发展。做到了:一是有办事的工作人员;二是有稳定的经费保障;三是有相对独立的活动场所;四是有完善的工作制度。推进了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了提升。一是工会组织带动力显著增强。在推行工会干部“联系一个基层、联系10名职工”活动中,工会主席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引导全市工会干部深入基层,联系职工群众达30万人以上,倾听职工心声,体察职工实情,解决职工忧愁。二是工会干部服务力显著增强。完成130余万工会会员实名制录入登记,占会员总数的95.54%,办理会员服务卡11.4万余张,名列全省第一。三是工会组织鲜活力显著增强。通过开展重点工程劳动竞赛、科技创新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城际间高技能人才交流赛等,激发了基层活力。四是工会组织吸引力显著增强。坚持开展“四季送”、职工志愿服务活动等,做到了“全市性大型活动年年有、县市区中型活动季度有、基层小型活动月月有”等各项文体活动,吸引了职工的广泛参与,逐步形成了与基层单位相适应的单位文化,增强了工会组织凝聚力。

猜你喜欢

示范点工会组织总工会
西城区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孙劲松当选区总工会副主席
打造有温度的工会组织——记北京服装学院工会工作
“小二级”示范点服务职工优秀项目
安徽:省总工会启动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示范点打造切忌堆“盆景”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宾县 党建示范点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合资企业中的作用
“示范点”成了关爱青少年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