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课堂评价与人本主义渗透
2018-02-05胡进
胡进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人本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占据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发展。在语文教育中运用人本主义,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个性化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發展。本文通过研究语文教学中人本主义的运用,为以后语文教学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人本主义理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这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这里只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投石激浪。
一、回归人文科学,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育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失去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教师讲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要紧扣教材观点和高考考点,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创造性被泯灭。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具体有以下两点:
二、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
(一)、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注重质疑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由“应试”向“应世”转移,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
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但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美国当代教育家卡尔.罗杰斯指明学与做的关系时,提出这样的学习原则: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促进,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持久的,最深入的。由此可以看出,知识和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产生并发展的。在创新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
三、着眼“终身教育”,改革读写教学
“终身教育”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一生,定位于使人“学会学习”。这对学校的语文读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弊端,我们应该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让其始终处于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下,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的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旧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研究性学习”也是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开展教育信息反馈化活动,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
面对信息化时代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因而,明确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是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应当作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
语文创造性课堂教学,适当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更能丰富教学的表现力。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的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龚由志.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活动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2011(10).
[2]卞树荣.人本思想与当代语文教学发展[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3]李敏慧.人本主义理论视野下的情感因素与合作语言学习[J].语文学刊,20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