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18-02-05张乃元赖明谷赖文斌黄旭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院校

张乃元+赖明谷+赖文斌+黄旭华

[摘 要] 高等教育要走国际化发展之路,要在立足本国的基础上,面向全球,放眼世界,在传播民族文化和科技知识的同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但限于客观原因,地方高校走国际化发展之路,面临着诸多问题。地方高校只有在办学理念、学科结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大力调整、优化、强化,这一战略的实施才会落到实处。

[关键词] 地方高校;国际化;问题;策略

地方高校是指主要由地方政府划拨经费,靠地方财政支持,以服务地方为主要目标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在我国10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中,除100 多所为中央部属外,其他都属于地方本科院校,占到本科院校总数的绝大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1]。

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在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内部要求及全球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乃至政治、军事等外部因素的合力推动下,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2]。高等教育走国际化发展之路,要求高等院校在立足本国的基础上,要面向全球,望眼世界,在传播民族文化和科技知识的同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增进全球共识。毫无疑问,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缩影,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振兴现代高校的必由之路。

在任何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地方高校的大力发展。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高校在国际化发展中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方式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为数众多的地方高校而言,由于受经济水平、学校实力、区域环境、办学定位、认识水平等客观或主观方面因素的制约,很多地方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地方性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不足

很多地方性高等院校由于实力水平与办学定位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意识不强,理念落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把国际化片面理解成是顶尖知识或高端科技的展示,想当然地把国际化看作是重点大学或部属高校的事情,与普通的地方院校没有多大关系;将地方院校的办学定位狭隘地局限在只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认为不需过多地关注学校发展的国际化要求,对地区经济的国际化及对此具有引领和服务作用的地方院校国际化发展要求认识不足;胆怯地认为高等院校之间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辦学具有风险,怕担责任,对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的管理存在畏难心理。由于上述原因,很多地方高校认识不到国际化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自然也就缺乏国际化办学的战略规划,更谈不上具有实施国际化战略规划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国际化的师资力量不强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不强。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和科研、教学及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近年来海外归国的博士、硕士在高等教育领域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数日益增加。但尽管如此,在地方性高等院校当教师的高学历者绝大多数还是以国内本土培养为主,他们没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缺少国际教育环境熏陶,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和国际交流的机会不多,国际化视野不够开阔。对于一些国际化元素较多的特定专业、特定学科中的涉外课程,如果有优秀的外籍教师参与授课,将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资金、资源及招聘渠道的制约,外籍教师尤其是高素质的优秀外籍教师的招聘非常困难,所以很多地方高校的一些涉外课程,因缺乏优质师资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国际化的课程设置不佳

由于认识不到位,地方院校在安排学科结构和课程设置时,难以理清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合理关系,狭隘地过于强调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忽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要求。正因为如此,很多地方院校开设的课程难以反映多元文化,造就的人才缺乏国际意识、缺少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地方院校的师生外语水平不高,对于那些国际化元素较高的相关课程,如理学、经济、法律等,原版外文教材使用不多,双语教学交流开展困难。

4.国际化的教学方式不先进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就其指导思想来说,不外乎两种:注入式和启发式。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高校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注入式”或“满堂灌”模式上,教师把学生当作简单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照本宣科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结论,教学过程缺少启发分析,缺少演绎推理,缺少探究讨论,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这与“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 “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也不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5.国际化的合作办学推进不力

由于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不高,愿意与其合作办学的海外院校不多,所以它们可利用的国际教育资源和合作渠道明显不多。此外,也许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中央对于地方高校进行国际合作办学还有不少的政策限制,规定只能与同级别、同层次的海外院校合作办学,这进一步制约了我国地方高校选择国外高校进行合作的范围。第三,在高等教育的体制、学制等诸多方面,中国的高校与很多外国的高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也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大多数地方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推进困难。

二、地方性高等院校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应采取的对策

根据上述问题分析,地方性高等院校抓机遇、迎挑战,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必须在下面几个方面采取对策、作出努力。

1.强化办学理念,做好顶层设计

地方性高等院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应该胸怀世界、望眼全球,树立高等教育开放办学、协同联动的现代理念,做好学校国际化道路的顶层设计,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在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上,要主动把握机遇、积极迎对挑战,以提高办学实力和社会知名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借鉴、吸收国外高等学校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教育国际化浪潮带给我们的教育资源和市场潜力,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相互融合,在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提升的转变中赢得竞争与发展的主动权;在学校发展的实施层面,要加强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endprint

2.调整学科结构,做好课程设置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所引发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要求,要求高校应该及时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逐步建立与国际化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具有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善于进行国际沟通、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地方性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不能只满足于服务地方,做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者,还要着眼于国际化的发展要求,能引领地方经济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所以地方高校也要本着本土化、国际化人才兼顾培养的价值理念,推进学科结构调整和课程体系改革。例如,处于国际小商品城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之地的义乌工商学院,坚决走面向市场的办学之路,秉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导向原则设置专业、设立课程,进行人才培养。学校针对国际贸易活动而开设的涉外专业有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涉外文秘、应用英语、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会展管理与策划等,大概占学校所设专业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学校所有其他专业也不同程度地开设了涉外课程以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 [3]。

为了增强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感、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地方高校的一些专业应开设有关世界历史地理、各国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通识教育课程,这有利于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某些专业,为保证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引进国外的原版教材,采取一定程度的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学条件不成熟的地方高校,至少应该在大学高年级中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运用世界通用语言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

3.培育师资力量,做好国际交流

教师是办学之本。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和培养目标的国际化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更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历史的责任感。而且,现代意义上的教师,其责任不再仅仅是传播已有的知识,更在于能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走向世界、进行跨文化的沟通交流和事务处理。

只有教师本身成为高素质的通才,才能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性人才。只有国际化的培养方式,才能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地方性高等院校应该解放思想、筹集资金,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着力培育一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站在国际学术前沿高度、学历较高、素质较好的教师队伍。应该努力地“走出去”,多选拔、多派送青年优秀教师到国外学习、深造,增加国际见识,开拓全球视野;让教师多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多参加国际合作活动,多进行学术经验交流,多在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不断探索地方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还可以努力地“引进来”,切实加大投入,争取多方支持,从国内、国外引进数量更多的高水平教师来学校任教,使学校的师资力量真正成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优秀师资队伍。例如,香港大学,一半的教师都是来自海外,包括美国、欧洲等,教授的能力都得到国际认可、达到美国顶尖学校的水平,这是其成为世界性研究型大学的决定力量[4]。

4.开拓合作领域,做好联合办学

科学技术和知识文化没有国界。所以,承担人才培养、科技研究开发和文化传播的高等教育也应该没有国界,这为各国高等院校开展合作交流、走國际化化发展之路提供了基本前提。地方性高等院校应努力开辟中外合作办学的渠道、创新合作办学的模式,抓住机会、创造条件引进各种合作办学项目。在这方面,应该注意的几点是:一要开阔视野,拓展空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校都是可寻求、可合作的伙伴;二要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发挥专业特色,以自己的专长作为重点与外国高校进行合作办学;三是采取宜长宜短、长短期项目灵活结合的模式,开办“3+1”“2+2”的专升本项目,满足不同学生寻求更高层次学历和海外经历的需要。

留学生的招收和培养是高等教育国际性交流合作的重要标志,也是地方性高等院校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地方高校应按照“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并重”的方针,寻求与更多海外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学生交流的关系,努力探索留学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要充分发挥地方性高等院校自身的地理优势、专业优势和文化优势,加大招生力度,扩大留学生比例;通过对海外学生的高质量培养和高水平管理,提升地方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

由于种种原因,地方院校的国际化进程会比国家重点院校遇到更多的困难,面临更大的障碍。然而,融入这一现代潮流,又是一个不容回避、不容置疑的选择。地方院校应善于化挑战为机遇,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把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压力转化为超越和创新的动力;应善于化被动为主动,以奋发有为的气概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自觉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地融入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大潮中去;应善于化劣势为优势,创造条件,整合资源,扬长避短,迎难而上,精心打造地方院校国际协作与联动的特色与优势;应善于化竞争为合作,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求同存异,共谋发展,与国内外高校建立广泛、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2]。唯有如此,地方高校才能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庆领,陈克正,吕耀中.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策略与实践[J].合作与交流,2017(12):66-71

[2] 闫树涛,郭伟.地方大学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9.

[3] 陈杰,王惠莲,王珍.地方高校依托区域优势推进国际化办学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1):80-83.

[4] 颜军梅,万波.地方高等学校国际化发展策略[J]. 江汉大学学报,2014(2):1-5.

责任编辑 邓 振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院校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