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娓娓道来讲述中国故事 端庄大气传播中国观点

2018-02-05王晓辉

对外传播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多语种受众社交

王晓辉

近年来,中国网注重灵活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多语种、多媒体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传播探索与实践,国际传播和舆论引导能力显著增强。在此过程中,中国网尝试制作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微视频栏目,其中,新闻时事英文短视频评论节目《中国3分钟》于2015年5月正式推出,英文名称为《China Mosaic》(中国马赛克),意为每个节目就像一块马赛克,积累到一定数量就能拼接并呈现给受众一个完整的中国形象。经过两年的实践和积累,该节目在国内外特别是海外社交媒体已产生较大影响,取得了一些成绩。截至9月25日,《中国3分钟》已推出节目126期,在Facebook上的总阅读量已超过2.68亿,视频总播放量超过1876万,总互动量超过146万,网友留言质量趋高,成长非常明显。

该节目还多次获得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为了落实好批示精神,中宣部于2017年7月18日在中国网召开了《中国3分钟》对外传播成功经验研讨会。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出席并发表讲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主持会议。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国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等中央媒体相关负责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有关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一、為什么要创作《中国3分钟》

《中国3分钟》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不得不提及它的创作初衷。总的来讲,该节目的诞生得益于两大背景:一是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现实需求。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不仅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其他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二是互联网与新媒体发展提供的机遇。以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兴起,以最简捷、快速的方式为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绝佳的平台。新媒体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仅Facebook就在全球拥有20亿用户,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因此,中国网紧紧抓住新媒体提供的机遇,精心策划、着力打造,一档聚焦国内外热点事件、表达中国立场、讲述中国观点、传播中国声音的短视频节目——《中国3分钟》应运而生。

二、怎样做好《中国3分钟》

《中国3分钟》能够取得成功并产生广泛的影响,是国新办的支持、外文局的指导和中国网全体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打造以总编辑为引领的专业外宣团队

团队是推动工作开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本人作为中国网总编辑,带领由五名年轻同事组成的团队,全程策划并主持《中国3分钟》节目。在内容策划的过程中,坚持找准风格、选准话题、用准语言、瞄准受众、用好平台的原则。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运用海外、翻译、对外传播和互联网工作经验以及对新媒体的理解,力争深入浅出地表达观点。两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3分钟》评论内容和风格受到了海外受众的青睐,增加了节目吸引力和亲和力。每期评论切入点以小见大,避免空洞,不仅选择“中国成立火箭军”“9·3大阅兵”等硬性话题,开展“四两拨千斤”式的评论,还选取“京剧艺术”“中国围棋”“双十一”“共享单车”等文化和民生类软性话题,传播中华文化和改革开放成就,与海外受众开展“良性共鸣式”交流。除了做好微视频、微传播等新媒体产品的创作研发工作,我作为总编辑还坚持撰写评论文章,近一年来累计撰写10余篇中英双语评论文章,内容涵盖“G20峰会”“一带一路”“南海仲裁”、金砖峰会和中印边境对峙等重大主题,并被编译成中、英、德、法、日、韩、俄、西、阿文等多语种稿件发布,获得了多家媒体的好评和转发。

为了承担好外宣任务,高水平完成对外传播工作,一个协作高效的多语种采编制作团队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网持续补充和吸收包括节目制作、内容策划、海外推广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成立专门的《中国3分钟》节目制作团队,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外宣专家库。2017年6月,中国网还派出两名年轻编辑,参加了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讲好中国故事”培训班,系统学习选题策划、评论写作和演讲技巧。同时,中国网还加强整体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多语种采编团队不断加强原创评论稿件质量,近一年来原创稿件被全网转发、境外媒体摘编引用数量显著提升,不仅强化了一线员工新闻创新意识,推出更多有思想、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也为中国网自身培养和储备了一批评论员队伍,这些都为中国网对外传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 认真策划选题,做到“有话可说”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总书记这番关于内容建设的论述,对中国网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际传播是一个大的课题,大的价值观、世界观,要用一个个小故事去讲,才更容易被接受。想得到良好的外宣效果,首先就要找准资源,选准话题,用准语言,瞄准受众。《中国3分钟》在实践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具体包括:一要直面敏感话题,表达中国立场观点。例如在“南海仲裁案”宣布结果之前和当天,《中国3分钟》陆续推出四期南海系列节目,从南海历史、美国在南海问题中扮演的角色、“南海仲裁案”法理的无效性与争议进行评论。二是主动设置议题,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全球治理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全球化和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更是《中国3分钟》节目的最佳素材。一年多来,在《中国3分钟》节目系列中,有七期是围绕“一带一路”或与“一带一路”话题相关的。总体上说,在重大舆论斗争和重大主题对外传播上,《中国3分钟》基本上做到了不缺位、不失语。三是润物移情,借题发挥,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对外传播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题材。《中国3分钟》节目在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时,并非直白的展示、生硬的夸耀,而往往是借助一个新闻事件为切入点,在读者和观众兴趣正浓时,借题发挥,介绍中国的文化、艺术、美食。例如,AlphaGo横空出世,击败李世石和柯洁,中国网利用这一契机,以AlphaGo和李世石为故事背景介绍中国围棋:4000年的历史,古老的棋盘游戏,黑白代表阴阳,圆子方盘代表天圆地方,体现中国哲人智者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形成的人生哲学。又如,京剧艺术大师梅葆玖先生去世,海内外网民纷纷表达哀思和怀念,为此,《中国3分钟》迅速推出一期“大师远去的背影”,表达对梅葆玖先生的怀念,并通过讲述梅先生的生平故事,向外国网友介绍了中国的国粹京剧艺术:300年的历史,优美的唱腔,华丽的服饰,丰富的脸谱和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四是用外语,成系列。《中国3分钟》是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量身定制的节目,因此,使用英语进行评论就成了最基本的要求,而这对我本人和团队的同事们都是一个挑战。尽管我们都有一定的英文基础,但要在镜头前做到自如地表达和评论还是有力不从心之感。好在团队协作紧密,配合默契,又有英文部同事和专家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语言方面的不足。另一个体会就是节目要成系列,固定的时长、固定的形式、固定的发布时间和相对固定的主持人,都有利于增加受众的粘性,培养受众的阅读习惯。endprint

三、如何对外推广《中国3分钟》

除了注重修炼内功,中国网还积极拓展对外传播渠道,通过多种语言发声,将团队精心制作的节目推广出去,让全世界聆听中国故事。

1. 积极开展对外推广活动,拓展传播渠道

中国网近年在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和中国外文局的支持下,迅速拓展海外微传播布局,在海外主流社交媒体设立账户,建设对外传播新渠道。《中国3分钟》在Facebook、Twitter等海外社交媒体进行海外推广,海外影响力显著,已建立了一定的品牌认知度,尤其是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外宣效果。

同时,中国网致力于开展合作传播,加大海外推广力度,积极推进稿件的境外落地,目前已与道琼斯Factiva全球资讯数据库、NewsRepublic APP、美通社、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卫星新闻网、俄罗斯塔斯社、墨西哥热点网等境外媒体平台签署合作协议,并在与路透新闻网、英国天空卫视进行洽谈,开展合作传播,拓宽传播渠道。

此外,中国网与中国外文局局属单位合作,陆续在墨西哥、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六个国家开设海外微传播工作站,负责开展海外信息采集、编辑制作、品牌推广等工作,并充分实施本土化战略,招募本地记者采集新闻,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海外工作站还积极开展与当地大V和机构的对接合作,拓展多种海外落地渠道,及时调研话题发布前后的动态化进展以及回复海外网友留言,增强节目的受众黏度和舆论引导效应,并与专业海外社交媒体调研及大数据分析机构合作,用数据形式了解国际互联网受众喜好和需求等,为节目内容策划提供方向,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果。

2. 遵循传播规律,多语种展示中国风貌

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是随时互动、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因此,中国网将《中国3分钟》时长控制在3分钟左右,关注热点,把握议题,每周推出一期,在英文主持的同时,配以丰富生动的视频背景资料。由于目标用户群是使用英语的海外受众,因此该节目于每周五下午5点左右在海外社交媒体推出,以便东南亚英语国家和欧美国家的用户能够及时收看。两年来,中国网还逐步开发以《中国3分钟》为基础的多语种系列评论微视频节目移动客户端,根据对象国特点推送不同语种的视频评论节目,进一步提升多语种内容的落地率,积极发挥多语种优势,展示中国国情,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今后,中国网将以《中国3分钟》为引领,加大原创音视频栏目,如《Hi 中国人》《中国范儿》《碰词儿》,以及圖片视频故事《世相》和《帧像》的创作和推广力度,形成多语种产品迭代,扩大对外传播产品的阵容,以新闻和国情为依托,以中国观点和中国声音为导向,以多媒体形态为手段,立足“中国符号”,打造一批具有外宣角度并有影响力的节目,建成内容多样、具备国际传播特色与水平的新媒体视频数据库,同时,努力向专业化、全媒化、平台化的方向迈进。我们的目标是:一五一十讲事实,心平气和讲道理,娓娓道来讲故事,立场坚定讲观点,端庄大气做外宣,为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语种受众社交
语联世界,言通天下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70年,上外故事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China ”系列 多语种移动客户端上线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