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8-02-05王雪珍应华根
王雪珍 应华根 孟 丽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 315201)
我国作为世界上制造业规模产值最大的国家,在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质量提升是关键要素,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发挥着重要作用,换言之,检验检测是制造业延伸分离出来的重要生产性服务业。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现有经过资质认定的制造业检验检测机构4532家,支撑着制造业发展1。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快孕育形成,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压力日益加大,传统技术工艺的升级改造和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创新研发不断加快,需要加快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建设,破除制约制造业质量效益提升的技术瓶颈和制度障碍2。宁波是首个获批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其重点构建的“3511”产业体系中,明确提出要发展一批以工业创新设计、软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因此开展宁波市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调研,对行业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将对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宁波市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领域特色
宁波多年来形成的外向型经济和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检测认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不仅催生了本地检测机构,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检测认证机构从四面八方涌来。这些机构既涉及以验货验厂为内容的检验业务,又涉及产品测试、仪器校准、设备计量为内容的检测业务,还涉及体系认证、产品认证为内容的认证业务;既服务进出口贸易中的检验鉴定业务,又服务国内消费民生环保等领域检测认证业务,覆盖了机电、轻纺、汽车、环保、能源、农业等行业领域。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宁波部分检测龙头企业还以“互联网+”为模式,创新检验检测发展业态,如中检宁波、中一检测率先切入电商质检市场,入驻电商服务平台,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在诚信验证与品质把控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为电商提供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等专业检测报告。
(二)整体规模
截至2017年4月,宁波市登记在册的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计295家,获得浙江省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有245家,仪器设备数量44554(台套),总价值超过20亿元。2016年,宁波检验检测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较上年增长13.45%,近三年年均增长超过10%,高于宁波同期GDP增幅;宁波检验检测服务业共吸纳就业人口超过2万人,较上年增长8%,近三年年均增长率9.36%,高于宁波新增就业人口增幅。近几年来,民营检验检测机构保持高速增长,数量年均增长超过10%,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7%;外资检验检测机构(SGS等)在宁波业务发展迅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占了整个市场的一半份额。
检测机构在宁波各地区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检测机构比较集中的区域在鄞州区、高新区和海曙区。其中大多国内外知名检测分支机构都集中在高新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宁波市企业内部检验检测资源丰富,目前宁波109家取得CNAS实验室认可的机构或者实验室中,有56家实验室是企业内部实验室,但这些实验室主要用于企业产品自检而不对社会开放。
(三)产业集聚
2012年宁波高新区启动我国首个为第三方检测认证实验室“量身定制”的专业性产业园。经过多年发展,汇聚各类检验检测及认证机构共86家,拥有十大公共服务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检验检测机构入驻,如瑞士SGS、法国BV、德国莱茵T V,以及华测、谱尼、中一等民族品牌,业务收入超过15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服务带动全市乃至周边对外贸易近千亿美元;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总数超过120个,仅政府主导创建的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就拥有4000多项产品或参数的质量检验能力。2016年,宁波高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获批。目前,宁波高新区检验检测产值、规模和从业人员数量均居于浙江省首位。3,4(如表 1 )
(四)发展空间
2015年开始,浙江开始筹建环杭州湾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该集聚区以“一区四园”的模式联合创建,其中的宁波分园包括高新区子园区和杭州湾新区子园区。高新区子园区将充分发挥和依托绿色石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海洋经济产业特色,促进临港检验检测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强检验检测服务在临港制造业、石化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杭州湾新区子园区,立足“中国制造2025”宁波试点示范城市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新区汽车、通用航空、智能电器、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产业优势及发展潜力,积极引进与智能制造产业相匹配的设备检测、产品检验、质量认证等国内外专业服务机构,不断提升检验检测与新区产业的融合度,发展具有新区特色的检验检测集聚区。5
二、宁波市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在新的形势与环境下,宁波检验检测行业发展面临一些新要求和新挑战,主要表现如下:
(一)检测机构大都偏小偏弱
宁波80%的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数少于100人,平均就业人数不到50人,大多属于小微企业。宁波检测机构大多存在高技术水平专家少,精良设备缺乏的情况,服务效率需待提高。在中低端市场,机构数量增幅大于检验检测业务增幅,竞争加剧。
(二)服务先进制造领域不够
宁波在一些关键、共性检测技术的攻关,高水平检验检测方法、技术标准、检测设备的研发方面还无法满足新兴产业的发展,无法很好地服务宁波的“3511”产业体系。制造领域检测机构属于典型的技术、设备密集型行业,投入产出周期长。在缺乏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大多检测机构都不愿意在这些领域投资建设,因而高新技术检测的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
(三)高端资源未能充分挖潜
宁波高校院所测试中心虽然在仪器设备和人才资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服务意识和市场推广能力相对检测企业还不成熟。其参与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对科学仪器租用市场的贡献也并不高。受机构体制机制的限制,除兵科院宁波分院测试平台和宁波材料所测试服务平台等少数单位外,大多高校院所承接市场业务较少,未能充分发挥其优质资源。
(四)从业人员水平有待提升
检测行业的核心产品是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其核心产品的质量极其依赖人才。然而技术人才短缺是宁波目前检测机构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的结构均不理想6。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是宁波检测机构的当务之急。
三、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在宁波检验检测行业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国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重大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目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表1 长三角检验检测集聚区/联盟发展对比
(一)加强服务和支撑“3511”先进制造业体系
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认证和计量等服务。围绕“3511”产业体系及民生工程,研究发布重点检验检测领域指导目录,积极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汽车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在重点领域支持一批技术有特长、服务有特色的专业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发展。鼓励检测机构联合行业协会探索建立产业技术联盟、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面向企业推广质量诊断、质量改进和效益提升方法。发挥宁波作为全国重要纺织、服装、机电、汽车零部件、模具、文具、灯具和塑机产业基地的产业集群优势,结合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业发展态势,完善质量监督、质量控制联动机制。
(二)扶持服务高技术产业的检测机构做大做强
建议各级财政体系建立检验检测公共财政投入咨询和评估机制,推动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和集中管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引导基金、创投基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加大对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检测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广运用政府产业基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其他急需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对非营利性检测机构实行所得税税率优惠,避免“营改增”后检验检测机构税负增加。针对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特点,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检验检测机构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研究设立宁波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国家重点项目(实验室)的补助、行业标准化建设补助、场地补贴、设备补助等的专项补助。引导各类基金对检验检测高技术产业进行风险投资,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为本市生产企业提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相关的检测服务。
(三)构建检验检测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存在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检验检测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其发展除了依托所服务产业的发展外,还必须通过检测方法的创新、检测精度的提升、检测仪器设备的更新等技术创新来实现,这就离不开检验检测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从产业关联和融合的角度,在集聚区引入检验检测服务和检验检测设备制造产业,构建检验检测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的全产业链模式,积极探索区域内主导产业(制造业)发展和园区内检验检测设备研发制造业“双轮驱动”检验检测服务发展的互动机制,有利于将检验检测服务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四)提升检验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行业从粗放型向品质型转型。推进国家质检中心、省级质检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完成国家智能制造装备产品质检中心及省智能厨卫及整体家居质检中心建设,积极组织申报总局、省局重点实验室,尤其是围绕省、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申报国家中心和省中心,对于申报成功的单位给予一定财政补贴,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将生产、研发自检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公正独立检验检测机构承担;支持各类企业将具有比较优势的检验检测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分离,设立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向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
推进检验检测机构与企业组建联盟,拓展上下产业链技术合作,推进机构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技术支撑平台,为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益事业、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参与重大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研究以及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载体。加强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完善检验检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五)推动检验检测领域标准化和品牌化战略
鼓励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关键性、前沿性检测方法研究和应用,鼓励和支持宁波检验检测机构参与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提升检验检测行业话语权。特别是鼓励有条件的检测机构主动对接国际先进标准,支持高技术检验检测服务自主标准国际化。加大检验检测服务业标准推广和应用力度,广泛开展检验检测行业标准化试点。
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品牌意识,坚持实施品牌经营和品牌发展战略,依法进行商标注册、品牌保护和推广。积极引导检验检测机构加强对人才、资质、知识产权、营销网络等战略性资源整合,实现综合化、网络化、集团化运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引入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创新服务手段,着力加强测试机构自身技术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及规模效益,推动检验检测便捷化,打造享誉全国的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品牌。
鼓励大型综合型检验检测机构借助其综合优势向检测、认证、咨询和培训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鼓励一般检测机构面向普通市场发展,承接普通验货服务,做活做好;鼓励有专长的小型检验检测机构向专业化发展,做专做精。
(六)加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建设
按“产业集聚、打造品牌、创建特色、促进转型”整体要求,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建设“中国(宁波)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的指导意见》,制定示范区专项发展规划,从市级层面总体规划示范区建设,定位示范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形成检验检测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同时将示范区建设与浙江省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加快出台支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申请高技术服务业资格认定配套政策,让更多示范区机构获得高技术服务资格企业认定,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构建符合我市发展需求的检验检测市场体系,助推“中国制造2025”试点建设。
发挥好示范区内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在检验、检测、咨询、认证、培训方面的功能,形成“信息、技术、科研、培训”四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发布标准、技术法规、政策变化等信息。设立公共培训平台,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供技术、政策等培训。
(七)加强检验检测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围绕重点行业,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点聚焦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着力造就一批高水平检测团队。积极与宁波地方的大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开展联合办学,共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相关专业门类和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支持检验检测机构举办社会化检验检测技术培训、举办各类检验检测技能大赛、开发检验检测技术学习交流网络平台,促进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提升。鼓励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宁波市重点创新团队,引导优秀科研团队研究重点向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领域延伸。
(八)着力建设行业信用监管体系
鉴于目前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现状,政府相关部门要持续信用管理研究和实践,在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治理方面率先探索经验和做法。尽快搭建全市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活动信息平台,将检验检疫、质量监督、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监管活动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形成执法联动。要发挥行业协会自我管理作用,率先建立《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信用管理办法》和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从业人员的诚信档案,通过建设宁波市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信用管理信息化系统将信用情况纳入“信用宁波”大平台,最终形成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业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重要进出口企业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信用共治体系。
(1)罗林聪,邱军. 中国检验检测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J]. 中国计量,2017 (7)
(2)吕泉福,储晓刚,李竞.浅谈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现状和发展[J].检验检疫学刊. 2011(3)
(3)陈继新. 对全国首个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J]. 质量与认证,2016 (7)
(4)卢厚林,孙志.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创建与示范[J]. 检验检疫学刊,2015 (5)
(5)朱怀球, 林文都, 童晓娟. 浙江省检验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科技纵横,2016 (21)
(6)高建,王若冰,吴海虹. 云南省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J]. 科技经济导刊,2017 (6)